国立音专相关论文
艺术歌曲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历程中,艺术歌曲受时代背景或文化风潮的影响,历经坎坷。20年代的起步,30-40年代的繁荣后因特......
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一直引领和推动着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声乐专业自1927年建校时同步创建,......
冼星海,原籍广州,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亲已去世。7岁时,他与母亲侨居马来西亚谋生,在新加坡养正学校上学,其间参加......
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不论在1862年开办新式学堂,推行学堂乐歌,以及1927年建立国立音专,上海都聚拢了最优越的资源,成为中国音乐学......
本文主要谈论萧友梅先生对“国立音专”所做的贡献,即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竭尽自身的全部才智和经历投入到“国立音专”的建设和......
文章对上音图书馆馆藏齐尔品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阐述了齐尔品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与国立音专有关的活动,展现他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关......
中国音乐前途依赖于作曲家创作。作曲家的历史地位取决于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与历史高度。黄自和萧友梅一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
我们今天在聆赏萧友梅、黄自、应尚能、刘雪庵等人的歌曲作品时,不应忘记为他们提供歌词的国立音专的一批文人——易韦斋、龙榆生和......
<正>前言本文以历史材料及历史人物的言论为据,对萧友梅于20世纪20的年代中后期出版的四本"新学制教科书"中部分舛误予以揭示。作......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问题的提出前些时,收到一位音乐爱好者的来信,说他看到有的音乐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在谈及某些音乐教育机构的历史时,其说不......
廖辅叔(1907—2002)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诗文修养的我国现代著名音乐史学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一生著述颇丰。读先生文论不仅能......
【正】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谭小麟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音乐会。对于谭小麟先生,由于长期来缺乏介绍,他的作品也很少有机会演出,......
《音乐周刊》原名《音乐专刊》,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下文简称"国立音专")于1934年10月4日在上海《晨报》副刊《新夜报》上开辟的音......
作者展示了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的十年期间,有关演出制度等方面的史实,并提供相关史料依据,供读者参考。......
李德伦这个名字是与中国交响乐发展的历史分不开的。顶住“洋乐器下马”的鼓噪和“批判资产阶级艺术”的浪潮,中国交响乐艰难地向......
<正>中国音乐界不能忘却的苏联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二十世纪上半叶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歌唱人才的声乐教育家苏石林,逝世至今已有整整......
<正> 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贺绿汀老师求学的上海国立音专停课了,他只好在炮火声中暂时离开上海,与后来做了贺师母的姜瑞芝......
朱英在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任教期间,培养了丁善德、谭小麟、陈恭则、杨大钧、樊伯炎、程午嘉等一批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成......
<正>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事业的命脉。30年代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最有成效的阶段。萧友梅说过:"西洋音乐的进步全凭讲究......
国立音专并非中专,而是萧友梅先生创办的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校,倾注了先生整整13年的心血(含2年"音乐院"时期)。文章从音专的学......
对任何其他民族和时代所创造的有表现力的手段都应该批判借鉴,去芜存菁,为我所用。人们所要求的是: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
<正> 三十年代初期,向隅与我都在上海学习音乐。他是1932年由上海劳动大学转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先从富华(国立音专的意大利......
<正>笔者在1999年6月29日采访了女钢琴家吴乐懿,请她谈谈跟查哈罗夫学琴的经过。在此之前,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廖辅叔教授在其......
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系统地训练音乐听觉的视唱练耳学科传入我国前后的种种情况及在上海音乐学院(1966年前)的发展概况。该论题揭示......
国立音专是20世纪初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里程碑,它为我国音乐事业培养了一批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在国立音专......
<正>"上海,海上,依稀听见澎湃的海浪…"一部我们身边的故事,一部离我们很遥远的故事,《海上音》是一部音乐剧,是作为纪念抗日战争......
<正>纵观我这大半生,在钢琴的黑白键旁度过的时间最多。1947年以前,先做了六年的业余琴童。1947至1953年,到上海音乐学院进入专业......
<正>一、编纂特色流露学术品格1996年,笔者在翻译《音乐教育学》①一书的时候,曾接触到了外国大量的关于音乐教育的年鉴类书籍。如......
奖惩制度是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作为中国近代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拓荒牛",开辟全新的由高等院校培养音乐专门人才道路的规范保障,这......
身处清末民初的萧友梅,将自身人生志向始终定位于音乐与教育,在留日、留德的10余年中,对中西两种音乐教育体制有深刻的洞察和体悟......
<正>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康、梁“维新变法”的积极推行,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场以“废科举、兴......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音专”)在萧友梅主政期间(1927-1937),举办了大量形式多样的音乐会,通过对音乐会进行分析与......
<正>韦瀚章自古以来,中国诗歌总是和音乐密切结合着。自先秦《诗经》、《楚辞》,至汉魏"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始终水乳交融......
<正>前记:2012年1月的最后一周,惊悉(上海)国立音专老校友、著名指挥家陈传熙先生27日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96岁。虽然得知先生......
一位是我国第一个音乐学博士的导师,他的学术成果涉及七个领域,著作等身;一位是中国电影银幕上名字出镜率最高的幕后指挥,近6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