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相关论文
宋代是一个崇文的时代。国家善待读书人,由此培育出了一个庞大的士人集团。读书人也乐于为国效劳,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国......
2006年12月7日《文学报》载文“知识分子的清高”,作者何顿先生质疑司马迁不该当廷为李陵争谏,认为“(司马迁)不应该不会察言观色,也......
本名李勇,知名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员。 欧阳修在世时,是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文坛祭酒。做士林老大,单单自己地位高、有才华还不够......
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集文学之事,始见于萧子显,但萧子显不言人数及具体人名.梁元帝萧绎篇在萧子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十一人的竟陵......
林开庚(1880一1923年),字孝先,出生于琯头镇拱屿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在家种田,当过搬运工。1911年夏,他因不满满清贵族、当地豪绅......
【正】士林学风往往是社会变迁的睛雨表。清王朝在经历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后,盛极而衰。在川楚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和踏海东来的外......
於梨华女士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始祖,她的早期代表作<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表达了许许多多海外飘泊学子的心声,主人公牟天磊更被认为......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闻立树、北京大学讲师闻立欣编撰的《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一书,是继闻一多......
周作人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周作人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臣,是对日本军阀深恶痛绝的清醒之士,又是出任......
首先声明一下,过去也多次声明过,我只是一个喜欢拿毛笔写作的作家而已,所写的毛笔字距离“书法”二字尚远呢。传媒不时扔我一顶“书法......
【不服输的晚清士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西方整体差距愈发明显,几条军舰、数千英军就让天朝上国签订了城下之盟——《南京条......
林缵统(1852—1922),字承先,号天民,崖州官塘(今三亚市崖城镇拱北村)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博通群书,尤精于易经。20岁参加郡......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熟悉的诗句来自于同一个作者。因为其诗文人选中学课本,龚......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乃戊戌变法的基础理论,从孙宝瑄的“忘山庐日记”等史料来看,戊戌前后青年知识分子认为《新学......
西汉后期士林中出现了"朝隐"与"退隐"现象,通过对焦延寿和扬雄两个个案的分析,可知隐逸之风导致了西汉后期文学的新变,如抒情本体......
魏晋名士,多鄙儒术而宗《老》、《庄》,崇自然而弃名教,矫情悖礼,饮酒不节。放荡之风,遍于士林,这种风气,对当时政局,产生一定影响。......
云中谁寄锦书来?在暮春三月莺飞草长的江南,我收到的不是一纸书信,书信现在几乎已完全被手机和微信所取而代之了,而是知我爱诗嗜书......
1998年,台湾第一所文山社区大学正式以公办民营的方式诞生。1999年,台北市的士林社区大学成立,至2010间,社区大学已有81所,有别于......
【正】 创作自由在文学界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又听见负责同志在谈论创作自由了。似曾相识燕......
我虽然1949年就随中原大学来到武汉,但与密老直接接触却是在10年以后 大约是在1959年,我刚从草埠湖农场回到华师由于荒废学业已......
在现在的户籍登记中,已将籍贯与出生地分离,所以,我也名正言顺地成了道地北京人。除去“文革”中间的插队七年,我的日常生活一直与北京......
由江苏省社科院徐友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蔡鸿源等编撰的大型工具书《民国人物大辞典》修改增订版,最近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隆重......
明代嘉靖“大礼议”深刻改变了明代政治格局和国家祭祀体系,并引起朝鲜王朝君臣的高度关注。朝鲜中宗不断遣使庆贺世宗胜利,这有助于......
深蓝色纯棉工装面料要求具有高耐皂洗色牢度和高耐氯漂色牢度,筛选适宜的士林染料及对应的染整工艺,成品面料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氯漂......
魏晋风度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和切身生活经历中产生的对“名”的需要、获得和看重 ,形成和强化了吴敬梓具有当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名......
戊戌时期的中国,尚无近代化的交通、物流体系可将口岸地带与内陆地区广泛联通,这对报刊这种实物媒介的扩散相当不利。但在这样的条......
晚近以降,京津、直隶文人墨客云集,他们以坚守传统笔墨表现程式为主。列强欺凌。国势衰弱,深受“西学”影响的封建士夫康有为,同新式知......
朝鲜半岛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学思想对朝鲜朝哲学、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生活等诸领域的影响是世人共识的事实。思想的......
17世纪的朝鲜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它不仅仅面临着来自日本与后金的军事上的威胁,还受到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与国家......
关汉卿杂剧中士林群像的人生道路轨迹可概括为:自幼读书,文章满腹,科举得中,步入仕途,志扶社稷,为民做主,个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独具异彩的讽刺小说,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历来为后人所重视,尤其倍受鲁迅先生激赏。 吴......
《醒世姻缘传》关注士林人物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地位,也注意刻画了一些品行败坏的儒生与贪酷的官吏;它还描摹了几个有亮色的品行良好......
本文的研究以十六世纪朝鲜书院教育的形成及其特点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结构和乡村经济方面的视角为切入点,深入地分析十六世纪朝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