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乐相关论文
“孔颜之乐”作为儒家最为经典的道德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北宋儒学复兴下再次被提及,历经几代士人推崇与重构,最终脱离空谈,成为士人理想......
“孔颜乐处”是宋儒拈出的重要议题,提倡安贫乐道,注重内在建设。近代以来,国势陵夷,文化动摇,退虏送穷成为迫切任务。相对安宁退守的“......
秉持深刻的“温情与敬意”,钱穆的新儒学呈现出“生命儒学”的进路。在生命儒学的视域中,钱穆面向社会大众阐释了中国人“现前享福......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着儒家内在思想的精要。本文从船山“于道而乐”的观点中,总结船山对儒家之“乐......
摘 要:“孔颜之乐”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提出以来,在各朝代的儒家学者中一直备受重视并逐渐成为儒家理想境界的一个代表层面。其思想......
【摘要】"孔颜之乐"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境界,体现了他们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是一种安贫乐道的人生精神境界。"孔颜之乐"作为这种......
在仕与隐两条人生道路之间进行抉择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宿命.孔颜师徒生活在晚周衰乱之世,立身于仕与隐之间,怀抱着一种崇高的人文理......
“孔颜之乐”源于《论语》中的《述而》篇和《雍也》篇,宋初理学家周敦颐将此概括为“孔颜之乐”,自此一直为历代学者所津津乐道,......
对“孔颜之乐”的探讨贯穿于整个宋明理学.“孔颜之乐”、“曾点之乐”,体现了先秦儒家思想中对完美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其呈现......
儒家的“孔颜之乐”与“曾点之志”在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分别梳理以及对比,不仅能......
“孔颜之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个论题不仅是由韩愈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颜子的“箪食瓢饮”是圣人的细小之事,这个观......
“孔颜之乐”思想主要是指忽略贫穷、困厄、虚华的现实处境,能永久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精神饱满的心灵状态,是一种超然、无私的、宁静......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有两个维度,一是政治伦理的维度,认为音乐在本质上与政治礼法相通,具有道德教化的社会性功能:二是审美白由的维度......
“孔颜之乐”,是忽略身处贫穷、困厄的现实处境,能长期地保持一种精神饱满、愉快的心灵状态,是一种超脱、高级的乐趣,是一种宁静闲适、......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现代儒家哲学的重要典范。在幸福论的视域中,冯友兰以生活方法为切入点,聚焦普通民众的幸福之路,构建起生活伦理......
"孔颜之乐"是指高于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历代儒者均以"孔颜之乐"为最高理想境界。元代由于其历史的特殊性,元代儒者如何达到人生之"乐",......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孔子,这位儒家的创始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思考。孔子德福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
“孔颜之乐”的问题是宋明理学境界论的核心问题,表征君子道德品格的修养与完善。由周敦颐始发,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内涵理解不......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亦贯穿于陈献章思想始终。在陈献章的诗歌与诗论中,他对“孔颜乐处”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一种天地境界,儒道释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理想的人生模式,努力超拔世俗的生活,以达到“仁之境......
儒学被视为一种以追求现实快乐的体验为特征的"乐感文化",但学界在处理阳明心学的"乐"上存在着严重误读。事实上,儒家哲学中存在着"孔颜......
宋儒是韩愈意义的再发现者,也是韩愈历史形象的重要构建者。在宋儒以"孔颜之乐"为观照视角的接受过程中,韩愈的历史功绩与历史位置逐......
“孔颜之乐”与“曾点之乐”所呈显的儒家“乐”的境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两者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儒家理想境界追求心灵的安......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
周敦颐对宋明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一是恢复了儒家中断近千年的所谓“道统”,即“性命之学”;二是积极提倡和践行“孔颜之乐”;三是敢于打......
南宋时期,理学在民间坚持不懈地传道授业,通过对士绅阶层的潜移默化,已对整个社会的生活观念进行了规范与重塑。耕读传家是乡土中......
现代视域中的“孔颜之乐”涉及幸福与幸福感、情感与理性、存在与境界,“乐感”“乐境”是德性幸福的鲜明特质。道德理想主义的“......
叶适的"乐道"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出孔子首发乐道精神,并从历史的角度给出了孔颜之乐的原因,认为自尧舜以来,君子忧道......
在企业这个组织内培养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和让员工有幸福感是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企业家除了提供给员工物质报酬外,还要提供给员......
贫穷一般意味着物质财富占有量的匮乏,但财富的匮乏有时又被看作是一种恶,一种需要消除的症状;因而,在现实的语境中,不遗余力地消......
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情调彰显了孔颜之乐的人格魅力。其诗吟咏性情而不累于性情,多表现其安贫乐道的思想与生活状况,是其"道充......
牟宗三的“圆善论”试图以儒家的义理呈现“德福一致浑圆事”,然而,《圆善论》既未充分关注先秦儒家幸福的典范———孔颜之乐,亦......
道德品质及其行为应配享幸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每一种伦理文化自我道德完善的实践目标及伦理信念。无论对于......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由北宋理学家提出。它意味着对圣贤的期许,成圣为贤是理学的一个基本信念,对“孔......
儒家笃守一种积极上进、乐观的人生价值观。“立德”与“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在“立德”与“成圣”的基础上,儒家形成了双向度......
以“孔颜之乐”表征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宋明理学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这种不同内涵具体表现为由“与道为乐”到“与道合一”......
以史料为据,说明“孔颜之乐”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中成为理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他们的高尚精神追求。传统认为周敦颐在宋明理......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
为了构建"心与理一"的圣人之乐境界,朱子重新阐释了"孔颜之乐"与"曾点气象"。朱子明确区分孔子之乐与颜子之乐,孔子之乐是自然而然的心与......
颜回经过历代文人的抬升,成为儒家圣人,其实已大大偏离其原始形象。本文将《论语》作为最接近颜回生活时代的文献材料,综合分析涉......
庄子的“逍遥游”究竟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一千古难题,后世学者给出的解释不计其数。在庄学史上,对于庄子“逍遥游”作出明确解释,较......
“孔颜之乐”的典故来自于《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之乐和其弟子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之乐。......
亚里士多德的德福一致,表现为德性论从属于幸福论。他首先以"自然目的论"的方式,确立了幸福之为人生的终极目的,进而以"功能论证"......
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活着的意义,要呈现出人生的高尚境界,这也许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关于人生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李退溪关于乐的思想和处世态度源于先秦儒家的孔颜之乐,受到朱熹思想的极大影响并在其基础上又有所发挥。李退溪认为人生之乐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