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思相关论文
1.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四、外国教会或外国私人在京所设图书馆外国教会或外国人在北京设立的图书馆起源很早,最早可追溯到明万历......
明末西方人为了传教的需要而学习汉语。他们组织了特定的语言培训人员,在全国各地几个成熟的传教点开辟了汉语教学工作。他们确定......
“歐洲在中國”是由歐洲漢學會發起的漢學研究小组,其最初目的是研究17、18世紀中西文化的相互影響,主要從中文文獻出發,着重研究......
明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开始进入中国,最初传入地为澳门,后逐渐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在天主教传华的历史进程中,西洋钟表扮......
葡人安文思的《中国新述》,其手稿作于1668年。比利时耶稣会士、著名汉学家柏应理(F.Couplet)于1681年从中国返回欧洲时,发现了安......
一 在全球化的当下,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渐渐地热了起来。因为只有在1500—2000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叙述中,全球......
法国素有欧洲汉学中心之称,甚至汉学,这门“对中国进行科学的研究”([法国]《保罗·戴密微汉学论文集》第433页,巴黎,1982年)的学......
该书系由北外汉学中心向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推荐并组织翻译,选择与清代历史密切相关的海外汉学著作,由大象出版社出......
如果把西方汉学的演变历程分为“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三个时期,那么,传教士汉学是其学术和思想发展道路上最重......
<正>明代后期,外国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其中有些人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知识界影响颇大。崇祯末年,在四川传教的意大利传教......
<正>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张献忠是一个重要的领导人。如果说其他农民领袖虽不像闯王李自成那样有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长流于世......
“耶稣会的神父们在过去的40年里,为踏入中国费尽千辛万苦。进入这广大帝国犹如登天之难,而今却这般易如反掌了。我们好似身浮梦境......
葡萄牙在华耶稣会士安文思的《中国新志》1688年出版,成为欧洲汉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著作。英国作为欧洲大陆汉学圈的一员自然受到......
明清之际,西方耶稣会士来华。他们遵循利玛窦(M.Ricci,1552—1610)制定的'适应'策略,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了解中国社会......
利类思和安文思神父是17世纪来华传教士中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二人见证并亲历了明清变革这一特殊年代。他们经历并参与四川开教、成......
【正】西平兄最近为学界奉献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领域的新成果——《欧洲早期汉学史》,袅袅的墨香中透露着作者近年奔波于欧洲档案......
【正】"国际汉学研究书系"包括"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当代海外汉学名著译丛"、"海外汉学研究丛书"3个系列,自2000年以来已出版......
<正>与张西平教授的《东西流水终相逢》一书~①的邂逅是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当我无所事事地在图书馆里晃悠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
【正】《中国新史》[葡]安文思著何高济李申译定价:18.00元本书由葡萄牙籍入华传教士、康熙近臣加伯利埃·麦哲伦(中文名安文......
本文原文为"In the Yellow Tiger’s Den:Buglio and Magalh?es at the Court of Zhang Xianzhong,"原载于《华裔学志》(Monumenta......
葡萄牙籍耶稣会传教士安文思(Magalhāes,Gabriel de)1640年入华以来,先后前往四川、北京两地传教,为促进天主教在华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
"这位祭司王约翰拥有辽阔的疆土,界内多宏伟之都城,繁荣之集市,相互迥别之巨岛。整个印度之地方因源自天界的河川将大地分割为多块......
17世纪是中西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世纪。北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中心地位。经考证17世纪来京的耶稣会士为76人,其中有些......
明末清初来华的葡萄牙籍耶稣会士安文思(Gabrielde Magalh?as,1609—1677)的代表作《中国新志))(Nouvelle Relation de la Chine)是西方早......
安文思与汤若望两位耶稣会士历经明清鼎革,但是因为二人经历不同,在清朝所受待遇迥异。二人也因此结怨,并延及耶稣会内部,引发争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