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经书院相关论文
宋育仁早年入读成都尊经书院,为书院早期的学生,学成后被任命为参赞出使欧洲,是四川担任驻欧使节的第一人。其一生波澜壮阔,也与尊......
大儒王闿运入主成都尊经书院、开启蜀学新风,这已是学界耳熟能详之事。他睥睨世人,蜀地学人自然进不了他的法眼。在成都期间,他与李蓝......
20世纪初,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华夏大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医学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萧龙......
吴玉章(1878—1966),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敬重爱戴的“延安五老”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史......
笔者曾读《成都日报》9月3日刊登的《保路领袖蒲殿俊:末代进土、四川都督、书法圣手》,疑其引诗有多处误植。复查网页,得知该文引诗是......
历史如一部厚厚的大书,经常是落落大满,灰丝蒙卷。有的人对其视而不见,有的人对其嗤之以鼻。但只要你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翻开这部......
晚清回族名儒薛时雨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就积极参与地方书院事务,后来主讲杭州崇文书院、南京尊经书院和惜阴书院,长达二十年之久。......
<正> 杨锐,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县人,生于一八五七年(清咸丰七年)。一八七五年(光绪元年)入张之洞在成都创立的尊经书院肄业......
《书目答问》初刻于四川省城尊经书院,其编撰意图并非纯粹出于学术的目的,而是与张之洞的学政身份密切相关。在书院草创、资料匮乏的......
王闿运受聘出任尊经书院山长,是影响四川近代学术教育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表面上看似简单,常被史家所忽略。其实此事的背景经过,当事人......
晚清巴蜀地区地理封闭,传统蜀学凋零,同时新学不昌,薛焕等人请建新书院。光绪元年,尊经书院招生开学。从成立到改制,尊经书院只存......
本文以1874至1949年的巴蜀词坛为研究对象,考察此期巴蜀词学思想、词人生态、题材内容、艺术特质、群体流派等发展演变情况,全面展......
2017年夏,收到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魏红翎女士赠送的新著《成都尊经书院史》(巴蜀书社2016年版,以下引述均称魏著),......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廖平先生(1852—1932),初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号四益,晚年更号六译,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于四川井研县盐井湾(今井研......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川"越风云三世纪,"大"容天下两甲子。2016年9月29日,是四川大学120周年华诞,站在这个重要时点上,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去,从作......
<正>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人杰地灵,自远古的巴蜀以来,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代代不乏人才。然而有清以来......
四川尊经书院是近代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在科举制度病入膏肓之时,以通经学古课蜀士,肩负起"绍先哲,起蜀学"的学术使命,经过......
书院改制因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近十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日渐重视。"知古"可以"鉴今",研究其中的得与失、是与非,......
张之洞在晚清的政坛、学界均有重要地位,其著述向来受学界重视。《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有同治十三年张之洞担任四川学政时的牌文......
创办于晚清的尊经书院是近代四川最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在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尊经书院成为四川地区教育发展与学术传承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