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研究相关论文
杨椿是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和经学家,出身于著名的科举世家——前黄杨家,这一家族是清代武进地区的学术大家,良好的家学传统为他以后......
赋、比、兴是我国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是“诗六义”的一部分。本文从诗用的角度,探讨宋代学者在文学审美角度对赋比兴的研究,通过文学......
陈岳《春秋折衷论》是晚唐最重要的经学著作,今人研究它主要依据清人马国翰的辑本,仅有正文三十一条。最近已有学者辑得八十二条,......
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诏令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历时22年,先后由刘向、刘歆负责完成。在古籍整理过程中发......
金石是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与艺术价值。散落各地的华夏金石文献,以存于山东、浙江等文化底蕴深厚之省份......
被晚明文坛誉为“吴中三冯”之一的冯梦龙,素以交游广泛、师友门生众多著称,时贤对此颇多论述。然而有关冯梦龙与明末苏州增广生丁宏......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历代学者研究《诗经》的巨大热情。前人留下的研究成果无疑为今天的《诗经......
近几年来 ,对汉代经学的研究似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接连出版了几部内容和题目相同或相近的专著。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 ,就是孙筱新......
《周礼》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三礼”之首,两千年来,在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
第一部分:从春秋三传到舍传言经唐前注春秋传者甚夥,唯左传杜预注、公羊何休注、榖梁范甯注完帙具在。三家注传,往往兼采二传为说,虽兼......
崔述是清朝《诗经》研究“独立思考派”的代表学者。《读风偶识》作为崔述的《诗经》研究专著,以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100周年,2005年11月5日至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
大脑是人所有的想法、感受、直觉和刺激与交流的载体,这个现象引起了格雷.邓恩博士的浓厚兴趣,并让他投身于神经学研究.邓恩博士好......
清代学术特别发达,而清学又“以经学为中坚”①.经学经过汉学、宋学的积淀,在清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无疑是清儒留给我们的宝贵财......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经学研究绵延不断,直至民国初年学校废除读经而告一段落.但梳理经学史的困难不应简单地归之于该学科漫长的历......
清代同治时期遵义著名学者萧光远,不但用十六年的时间研究易学,撰成专著《周易属辞》,而且经学研究也有独到见解,其作是《毛诗异同》。......
在乾嘉时期的经学家中,戴震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者.他的经学研究因此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戴震提出了以义理为旨归,以训诂考据为手......
刘大钧老师荣获中央文史馆馆员任命。作为他的学生,我为老师感到自豪与光荣。我在山大上本科时,便熟知山大有“文史见长”的传统与......
作为清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经学研究受到尊宋思想的影响,秉持"义理"之说与汉学"考据"对立。吴汝纶却独辟蹊径,提出"因文求......
<正>经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宋代为"经学变古时代"(皮锡瑞《经学历史》),更是受到学者的......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著述丰富的经学大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研究郭嵩焘经学学术的相关论著,对学......
“模块”理论是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他认为:“......
暑假期间,南昌酷热难耐。系里组织本系老师前往庐山消暑度假,由于积习难改,我携了两本书上庐山,一本是尚未读完的中华书局版的《三国志......
在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经学始终处于统治地位,经学在古代书目的分类中一直处于首位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古代经学的首要任务是为......
陈鼎忠是现代湖湘著名学者。他在疑古惑经思潮激荡的民国年间,坚持经学研究,甚至抗击时流,在《六艺后论》中批评疑古、惑经、非圣......
由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的“四川学者的经学研究”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3—24日在台北召开。会议由林庆......
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学,自汉代独尊儒术,转而成为两千年的官方意识形态,规范和塑造了传统主流的生活样态。从清末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西......
经学研究原本是相当冷僻的领域,不过,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得经学研究类图书出版,无论在质还是量方面,都有了相当大......
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经学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对经学的研究著作也汗牛充栋,指不胜屈.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国学热”,将经学研究推......
<正>20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领袖顾颉刚先生,撰写了题为《诗经的厄运与幸运》的大文,文章开口便道:"《诗经》这一部书,可以算作中国......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诗经>学逐渐成为学术热点之一,特别是随着<诗经>研究会的成立和从1993年开始两年一界的<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于闻一多的古经学研究,学界多有肯定性的总结,[1]鉴于此,对他在经学研究上的成就不再赘述。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注有云:“只因学......
<正>明末清初朴学宗师顾炎武以传统经学价值取向为标准品评、抨击明代学术之空疏浅陋,认为古学弃于明,经学亡于明,剽窃之风盛于明,......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继承了乾嘉汉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文见道"是他治经治学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对儒家经典的训释......
<正>近十年来的儒学研究呈现出各行其是、多元多样的景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多彩。从社会的广泛关注度和各行各业倾心相向的......
王文清为清代雍乾之际重要的经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其一生用力较勤,著述颇丰,然其遗著因无力刊刻,且经兵燹而散佚颇多,流存甚少......
<正>2017年11月11日至12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与清华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的"朱子经学与四书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
廖平先生(1852—1932),初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号四益,晚年更号六译,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于四川井研县盐井湾(今井研......
欧阳修的思想及其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以往学界对这一方面的具体研究颇有欠缺。本文从哲学、经学、排佛道三个层......
崔述是清代乾嘉时期的独立学者,他打破传统的经学研究框架,承继宋学的"疑古"、"卫道"精神以及"汉学"的考据方法,剖析疑似,以求其真......
"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杂志社承......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的重要范畴。所谓“细读”,实为“细评”,即评论者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结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