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本息末相关论文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注《老子》时提出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命题,本文从这两个命题出发,在王弼哲学整体层面上探讨两者间......
王弼是魏晋时代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玄学家。他通过解释《老子》、《周易》,建立起自己崇本息末的哲学体系,对儒、道两家之思想都......
王弼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所提出的“崇本息末”思想对老子学说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哲学角度为社会治......
王弼在解释老学的过程之中也借此机会阐发他的“贵无”思想,而崇本息末也是贵无的体现。所以本文重点在于借助王弼的崇本息末思想......
王弼是魏晋玄学阵营中卓然超群的人物,是中国哲学史上超一流的哲学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述颇丰。从王弼的思想体系建构过程看,他找......
陶渊明的"以文为诗"是魏晋玄学"崇本息末"理论影响的结果,旨在通过对作为"末有"的语言修辞、形式技巧的淡化,以克服或消除它们对作为"本体......
王弼的本体思想是在对《老子》的注释当中发展起来的,王弼指出老子思想的理论特质正在于"崇本息末",超越有形事物的限制,探寻世界存......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
"崇本息末"思想是王弼哲学的根本宗旨,也是王弼对老学发展的突出贡献。在本体论上,他强调以无为本;在政治论上,他主张以道治国,理顺......
在魏晋玄学中,王溺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
王弼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括为"崇本息末"四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为本""名教本于自然"等重要思想。探究王弼"崇本息末"的......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王弼在继承发展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这两个命题。对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学者从......
王弼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提出著名的“崇本息末”思想,理解王弼“崇本息末”的“息”字,是认识王弼思想的关键.“息”,是......
魏晋时期,两汉经学逐渐没落。《老子》、《庄子》和《周易》(合称“三玄”)起而代之,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有无”、“本末”、“......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息末"与"崇末"看似矛盾,但"崇本息末"的"末"与"崇本举末"的"末"所代表的对......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的最基本的命题 ,王弼的全部社会思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在这两个命题里 :“祟本息末”......
魏晋特殊的社会状况催生了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在本体论上,王弼以《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依据,声称天地万物以无为......
<正> 学术界有个通常的说法,魏晋玄学本体论的诞生,有赖于言意之辩的新方法,王弼首倡得意忘言,建立起玄学本体论系统新说,得意忘言......
<正> 在中国哲学史上,自觉地把现象与本体的关系问题规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应该说是从王弼开始的。从字义上看,"本"指木下,即根本;......
王弼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将《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诠释为本体论,确立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主旨。"以无为本"的原则最终落实为政治上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正始时期的玄学家以王弼的思想影响为最大。他用改造了的老子思想阐释儒家经典,创立“以无为本”的玄学新体......
在探讨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时,尤其是在"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关系问题上,学界一直有不一的看法。本文将就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