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相关论文
汉魏思想从经学到玄学的转变是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一过程中承上启下的思想家徐幹及其《中论》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在传统的......
“修己治人”,在孔子之时就有诸多阐述。此后孟子、荀子、《中庸》《大学》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内核,《大学》在天下-国-家......
1131年,南宋史学家袁枢出生于建州建安(今属福建南平),他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喜欢读史。而在诸史之中,他下功夫最多的就是《资治通鉴》,堪称......
抄襲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无耻行径,抄袭之人也大都因此身败名裂。但南宋时期有一个叫袁枢的人,只字未改、全文照抄了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 《春秋》书法与叙事传统 所谓传统,指生发于过去,又持续作用于后代。《春秋》《左传》《史记》三部经典,为中国经学叙事、历......
晋献公,姓姬,名诡诸(前676—前651在位),晋武公之子,晋文公重耳之父。刚猛勇悍,雄才大略。观其一生,有三大方面,涉及晋国之治乱兴亡:其一,对内......
《左氏传》,为鲁史官左丘明所修纂。中国史官传统,源远流长,自《尚书》《春秋》以下,无论“欲往事不忘”之记注,或“欲来者兴起”之撰述......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不只意味着教给学生知识,也不只意味着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人的文化价值观。通过教育,一个人会......
内容提要 纪事本末体既是史书编纂体裁,也是《春秋》经解的重要创作形式。结合学术史与文献著录来看,《春秋》纪事本末体大致经历了......
<正>《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史部共收书籍1 106种,《四库全书》史部收书共2 102种,其中存目1 540种,列入正编的只有562种,《续修四库......
魏晋玄学崇有派和贵无派中关于“有”与“无”的争辩,是中国玄学的亮点之一,而“1”与“0”中蕴含着“有”与“无”的哲学思想,对......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把“学”界定为“学之为言效也”,不仅与前人以“觉”言“学”的训诂不同,而且蕴含了性善论、兼顾知行等时代......
王弼,魏晋玄学奠基人.其著述主要以《老》解《易》调和儒道,尤其对有无、本末、体用的阐发是一大贡献,丰富了中国哲学的范畴理论.......
船山把明德新民定位在君德、化民成俗的关系来阐发《大学》一书义理,即是说新民必本于"已明之君德",除此之外化民成俗还必须有齐治平......
义利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古老的命题,但一直以来多认为义利是对立的。通过对义、利二字进行文字学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个字都有用刀切......
玄学、理学均是通过诠释儒道经典而建构起本体论学说的。为了建构本体论,玄学的经典诠释方法是本末论,理学的经典诠释方法则是体用论......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经典解释的代表作,作者朱熹在解释的过程中运用了“天理一人欲”“体用”“本末”等多种解释框架,本文......
“为己之学”是儒学的一个枢纽,本文深入地、条分缕析地勾勒了“己”为纯朴,“己”为目的,“己”为根据,“己”为前提,“己”为价值的丰......
知名电视品牌阳光卫视的母公司"阳光文化"在资本市场上的变化之快总是出人意料.2004年7月,"阳光文化媒体集团"缘于收购中国体育和......
本文通过对叶适思想中的义利观、四民观(本末观)、理财观等方面的具体分析,阐述了叶适的重商思想及其渊源.虽然叶适对"贵义贱利"、......
王弼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括为"崇本息末"四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为本""名教本于自然"等重要思想。探究王弼"崇本息末"的......
王弼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提出著名的“崇本息末”思想,理解王弼“崇本息末”的“息”字,是认识王弼思想的关键.“息”,是......
关于王弼的哲学思想,许多学者和哲学史家将其概括为"贵无论"、"无的哲学"。我们认为,此种观点有其偏颇之处。王弼虽强调和突出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论者假定华夏族的"本末"认知观念源于自然植物界的客观存在物"树木";"本末"认知作为一种人与植物的类比认识,早在《诗经》中就已出......
《淮南子》以《训》为唯一文章思路,各篇均论及音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无有”、“本末”等诸多矛盾关系。本文就“无有”、“本......
两汉经学思潮的兴盛引发了汉末一系列流弊,在汉末社会批判思想家们探讨本末颠倒和名实相乖等流弊的过程中,本末观的思想方法凸显并......
以阐释"三玄"为中心的玄学,除跟"三玄"有紧密的思想渊源外,还直接继承着"三玄"思想发展的时代的自然成果,正基于此,玄学与<吕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