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容取心相关论文
语感,广义上说,指主体对言语的感受力,是听、说、读、写的基本素养。一个人的志趣、学识、经验、语言、素养以及临场情绪,都影响着语感......
每一个学院毕业的艺术专业学生,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除了天赋,努力之外,都要经历许多自我挣扎和转变的过程。在生活中锤炼琢......
中国古代“近取诸身”的形象思维方式使人化文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定位。以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所运用的诸......
刘勰《文心雕龙》每篇结尾都有赞语,赞语是《文心雕龙》各篇不可分割的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中《比兴》篇的赞语内涵尤为深......
【正】 根据刘勰的说法,比兴含有二义。分别言之,比训为“附”,所谓“附理者切类以指事”。兴训为“起”,所谓“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正> “赋、比、兴”是一个古老的美学研究课题,作为艺术表现手段的赋比兴,历来为文论家所重视。两千多年前的《周礼·春官》中记......
【正】 客观的“物”主观的“情”,和抒情状物的“辞”,是文学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文学创作论所要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处理这三者......
作为一种基本的意象类型,"兴象"是由感兴而得的意象"。兴"是"象"的发生机制,而"象"则是"兴"的情感产物。"兴象"虽由唐代诗论家殷首......
<正> 比、兴是我国诗学的重要传统。《周礼》首标风、赋、比、兴、雅、颂“六诗”。此后,注疏《诗经》标以比兴,成为风气,比兴之论......
【正】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之一。尽管形象思维这一用语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正式确立,传入中国就更晚一些,但在中国古......
【正】赋、比、兴是我国先秦时期运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在造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诠赋篇》和《比兴篇......
<正> 形象地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这个文艺原理的认识,既与别民族有其共通之处,而又有其独特的认识发......
动画人物的造型在营造喜剧性方面效果显著,我国电视动画片喜剧性人物的造型,主要包括“拟容取心”的民族化造型和“圆球”形态的......
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的思维方式是在青铜时代成熟起来的,“取象表意”造就了其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 “用取象的方法,对审美创造......
<正> 王元化同志的《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一文,对比兴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特别是作者能跳出过去只从形式上来研究“比兴......
【正】 从汉儒所说的“比兴”,到唐人提出的“兴象”,我国诗学形象理论走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寻绎此过程并以此就教于......
对于《文心雕龙.比兴》赞语中“拟容取心”一句的解释,学者们分歧颇多。但任何阐释都应当尽量接近文本原初的意义。据此原则,该句......
【正】 我国古典文论,在关于构成文学艺术基本因素即意与象、情与景两个方面辩证关系的论述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形成了一种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