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儒学相关论文
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是儒家经学中的大问题,也是自两汉之后儒学发展史上时有起伏的一条主线.因为晚清经学革命的深刻影响,在现代学......
本文分析了蒋庆提出三重合法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重点分析了三重合法性中的具体内涵.为了客观地进行评价,本文梳理了相关学......
从古至今,儒学者始终在心性与政治之间、内圣与外王之间做调和,只是心性与政治的偏重不同。未来的中国儒学之路,先不考虑"政治儒学......
“港台新儒家”的继承者李明辉与“大陆新儒家”的中心人物蒋庆之间的争论,主要聚焦点在儒学与民主这一百年老问题。李明辉认为,儒......
周敦颐通过对《周易》、《中庸》二书中“太极”、“诚”二范畴的熔铸贯通,建构具宇宙生成演化论及形上本体论意味的本体论,以与佛......
1。C(老子思想非儒家文化)2 .D(只能倡导,尚未成为“政治儒学”)3.C(原文是“老子的理念在其参与与定制环保政策时业时常发挥作用”)......
儒学在当代中国已然成为显学,但这种显学状态似乎更多地是以“争论热度”为标志的,存在的问题仍然复杂多端:诸如“四书学”的形成......
20世纪新儒家在复兴儒学上专注于心性儒学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保守得太多,在多元社会中试图保守一元价值.第二,他们又退让得太多,......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儒学全方位地参与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贯穿心性、政治、社会的完整思想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心性儒学......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道德修养是心性儒学的专长,但事实上,心性儒学的道德修养论是有局限的。心性儒学具有强烈的内在性特征,它偏......
当代儒学中的"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争,表面上看,是儒学中的孟子道路与荀子道路之争。但由于荀子及其公羊后学的现代继承者所阐......
儒家政治理想所面临的现实是,虽然国家公权领域素为君权所垄断,自身难有作为,然双轨政治格局及基层自治义理又使儒家在家族、乡党此一......
蒋庆判教认为儒学分为"心性"与"政治"二派,二者由于传承、性质、对象、功能不同,应成对列之局,分治"人心"与"政治"。然而《论语》显示,孔子......
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与价值观念,人们对大陆新儒家进行了多向度、多侧面的......
19世纪末美国政治学在学科自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广义范式具有世界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儒学既非专业化,又缺乏科学精神,与现代政治......
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一个所谓“浮出水面”的大陆新儒学团体。此团体中,代表人物蒋庆格外引人注目。与早期文化保守主义者不同,蒋庆......
从20世纪90年代至当前,儒家文化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与之前的儒学复兴不同,当前的儒家文化的复兴立足于......
"儒学在现代"(而非"现代儒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处理新时期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非政治的......
加强对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研究,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它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
近年来,儒学在其强劲复兴的过程中,呈现出从心性儒学不断走向政治儒学的明显趋向。面对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公民社会等现代......
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全体,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儒学。儒学在政治统治的需求下,融合佛道思想于现世人生之中,采取自上而......
当代新儒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未能开出新外王。当代新儒学要开出新外王就......
蒋庆作为当今中国政治儒学的代表性人物,对其"政治儒学"思想展开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认为,蒋庆"政治儒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对"......
蒋庆的政治儒学根植于春秋公羊学,他坚持认为政治儒学是与心性儒学并列的两大儒学传统,其中包含了中国儒家丰富的政治智慧,在西方政治......
"大陆新儒家"是一个有待界定的概念。事实上,大陆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家(包括港台新儒家)之间不仅没有传承关系,而且是一种"断裂""转......
当代儒学复兴的根据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对生存意义世界重新探求的关切,以及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建构民族政治共同体文化基础的思考之......
一引言:回到经学 中国文化近百年来所遭受的严重破坏中,首当其冲并彻底瓦解者乃儒学传统中之经学。宋明心性之学虽也遭致巨大冲击,但......
<正>最近十多年来,伴随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伴随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在全社会的大力推进,儒学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长足......
儒学在当代中国已然成为显学,但这种显学状态似乎更多地是以"争论热度"为标志的,存在的问题仍然复杂多端:诸如"四书学"的形成对当......
“康党”以“大陆新儒家”为名义而自居。以“新康有为主义”的“政治儒学”及“儒教”面目集体亮相,反对近代及港台新儒家的“心......
近年来,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大陆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基于现代新儒家致思方向之偏误,蒋庆主张儒学制度化,走"政治儒学"之路,并对其发......
一晚近的一些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民主理念肇端于清末的改良派,当时的一些著名人物,如郑观应,就已经在用“民权”一词阐发自己的民......
摘要:儒家贤能政治随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弘扬而备受关注,比起之前被认为是与君主制捆绑在一起,等同于皇权专制的传统中国政治......
<正>一、文明论的兴起随着"中国崛起",近年兴起一种以"文明"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的倾向和潮流,它既表现在国内外理论界对"文明中国"......
思想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汉代之所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略,正因为先秦儒学在其衍化的过程中,逐步......
儒学在从先秦至 2 0世纪的发展中 ,形成了人生儒学、社会儒学、政治儒学、形上儒学、考据儒学、文化儒学等不同的生存形态。儒学在......
心性儒学与未来世纪蒋庆中国儒学有两大传统,一为政治儒学,一为心性儒学。政治儒学以汉代今文经学为代表,心性儒学则以宋明儒学为代表......
倡导“政治儒学”的代表性人物蒋庆先生自称曾于1985年在天津劝业场旧书店中觅得一本英文著作,携回展读,为之震撼,因书中对马基雅维利......
正如本文作者所言,"认识历史思想,思考社会思潮的交锋,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作者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评......
哲学得以存在的理由,最终有赖于人对自我本性的体认。在中国哲学上,人性的本体径以“天理”二字标出,“理”成为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在......
政治儒学范式的发展,围绕着“天人关系”和“伦理与政治”两条主线展开。其中,“天人关系”关涉到儒家重建秩序,并试图赋予秩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