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律相关论文
吴宓对新诗形式的匡正作用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格律的固守客观上提醒了新诗派对诗歌形式的重视。随着新诗的发展,特别是出现了从自......
新格律诗运动是新诗发展史上一场有影响力的形式运动,但闻一多对新格律变革作用的期待超出了形式的范畴。他希望藉此探讨构建一种新......
【正】 诗歌的格律问题,现在正需要谈谈。强光年同志的文章《在新事物面前》(见1959年1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关于诗歌的新旧......
通常认为,文学革命基本都要倡导语言文字、文体的大解放,打破言语形式上的束缚,而在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诗体大解放"之后,闻一多领导的......
1924—1928年正值中国文学发生巨变、西方文艺思潮涌入之际,其间有9位译者发表了雪莱译诗12首,是文学革命时期雪莱诗歌翻译在诗体......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诗歌发展经常出现林庚所说的“新瓶”和“新酒”的不平衡状态,这与其说是“新瓶”造的不成功,莫如说是“新酒......
<正>凛冽的暴风雪中冻僵的手指扳动着车轮的辐条,移动着历史的轮胎大汗淋漓,耗尽青春的年华前进的距离却是寸寸相挨抬头风雪漫漫,......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的代表作。该诗派反对白话诗过于欧化,在新诗与旧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有新诗的创新,如......
<正> 读徐志摩的诗总让人觉得在飘逸的背后,有一股流动着的情绪,缓缓地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开阔我们的思绪,启发我们的性灵。使我......
这篇长文写于1980年夏秋季,即23岁时,当时我在成都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即将结束。此文后来一直放在那里,未刊。时隔三十多年,今天看来......
<正>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律动就是语言的音乐。甚至在人类清晰的语言产生之前,就有诗的节奏、旋律在—阵阵呼喊中表现了人类的劳......
“二元对立”思维常常被判定为五四新诗运动的产物。其实,初期白话新诗倡导者的偏激、决绝的“呐喊”并不能够淹没他们实际创作的......
自1910年代至1930年代,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新诗之作颇为可观。历时地看,一批批留学生在域外的诗学追求、精神经验逐一表现在新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