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相关论文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周易》是一部奠基性、系统性和未来性的著作。对《周易》的研究,要把握好四个维度和一个方向。四个维度,一是要了......
一杯茗茶清香,让人神清气爽。我突然想说说《易经》的学问。因为,关于《易经》,感兴趣的人众多,但真明白的人可能很少。事实上,《......
摘 要:胡炳文为元代名儒,他致力朱子之学,尤擅《周易》,其文中多言及卦象、易理,往往借易象阐发其理学主张;而其文學观趋于保守,推崇孔门......
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美学研究即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易》通过易象所表达的德治思想。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引论;德治的途径:君子修德;德的内容:谦虚、诚信、循礼;德......
易象与中国美学中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中同哲学的发展脉络,同时也给我们构建起一座......
在《周易.井》卦的阐释史上,一般都将此卦作政治化、伦理化的解读。《井》卦在阐释者笔下一般具有以下四种象征意义:养而不穷、井......
彝族,自称“诺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自古行用先天八卦历时制,所谓先天八卦历时制,即天覆地载,人居其间与同天地共长的三统历时......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源自《易传》所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易象”。“易象”并非如通常所理......
<易>符号是<易>学的核心内容,<易>符号系统包括"象"系统和文学系统.在解读<易>学符号系统时,不但要认识到<易>符号的文本内容,还要......
易象是《周易》的主体,其有十方面特性:抽象性、普遍性、多变性、象形性、多解性、矛盾性、和谐性、整体性、周期性和科学性。......
易象(<周易>卦象)是一种生成模式,蕴含着多重可能性.如果我们以<周易·说卦>中系列卦象释读管理诸环节,那么会有什幺新发现呢?......
摘 要:所谓易象的符号性及其作用机制,是指易象作为一个具有“能指”和“所指”、“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意义系统,是如何产生......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
《横渠易学》是宋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易学史上居一定地位,且对理学史的奠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太极是《横渠易说》中至......
<正> 杭辛斋又名杭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宁县人,故又称海宁先生。杭氏青年时期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其后从陈书玉、李莼客两先生游学......
本文认为,本易现以诂易辞,山易辞以准易象,这是尚乘和先生注解《周易》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独辟蹊径所发明的注易新方法。依据此一原则和......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开篇即论《周易》,他以如锥的深见,广博的学识,对《易》之若干重要义理、用象奥秘乃至修辞妙诣。皆用中西比较之......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
本文借鉴西方现象学的某些观点,深入辨析了中国山水画中"象"的内涵并指出"澄怀味象"与"澄怀观道"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还......
尝读吾闽漳浦黄石斋先生《易象正》,苦于其寓旨精深宏奥,难觅入门之径,终未能卒业。日居月诸,今忽忽数十载,顾惭学殖未进,重览石斋鸿作,仍......
宋代易象学家邵雍所著的《周易梅花数》以取象类比的方法,将人格进行了分类,确定了人格特质。从经验出发将人格配以相应的职业,开......
本文从《易经》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总结了《易经》卦爻辞的文学价值所在,认为:《易经》“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创......
虞翻易学易象体系承接孟喜而来,在创造性的观象法则中表现出新的韵味,前既济象是成既济定之前诸象的总括;自创性的观象法则包括半象、......
《周易》对中国古代乐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为中国古代乐论家探讨音乐本源问题提供......
经考证,《世说新语·文学》刘峻注引关于易象问题的未署名文章,是孙盛的《易象妙于见形论》。东晋咸康六年,孙盛与殷浩就"易象妙于......
本方旨在阐明太极图的产生及其与《周易》之关系。大极图固然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但不能把内景感受到的丹象说成是太极图。丹象属于......
本文主要探讨《周易》之阴阳变化于中国文学及文学批评之影响,由易象之变化入手,讨论《周易》与诗文阴阳刚柔相济而偏重阳刚之共性......
<周易>的审美观是周易文化价值的重要部分,从整体来看,其审美体系是以"立象以尽意"为核心,以意与象的结合和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为主......
孔颖达时常以修辞解经释传。在解读修辞时,他不仅沿用前代修辞用语,还新创诸如"韵句""省文""足句"等修辞用语,《毛诗正义》修辞理......
本文试图从"易象与审美"、"易数与审美"、"象数与中国艺术"以及"象数与中国人的诗意安居"等几个方面来简要阐述<周易>象数美学思想......
中国文化是用诗性的话语来表达的。《周易》之象、《诗经》之兴、《春秋》之笔,是中国文化诗性话语的三种表现模式。其中,易象用以......
从物象到易象的思维过程,被古人称为"观物取象",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最初的哲学抽象过程。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史实表明,原始社......
现今的中国,工业化越来越深入,而中华立国数千年以来的农业文明对家庭的影响亦渐去渐远,城镇化和高科技化带来的父母角色在家庭中......
阴阳是构成《周易》的基本点。《周易》以刚柔替代阴阳,以解释人事,通过刚柔的爻变,阐述儒家学说的基本要旨。“得位”、“中正”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