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识相关论文
佛教唯识论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范畴相通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同之处。由于有些唯识心......
唯识学是佛教认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唯识学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产生了佛教所谓......
究竟如何定义中国水墨画 捡到一个孩子,有没有可能找到他的父母?科学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独特的DNA排序,通过这个排序与......
潜意识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囊括了人类原始的生存特质,也许我们未知的过去和将来都蕴藏在这神秘的未知世界里。百年来,实践证实,只要懂......
<正>四、阿赖耶识与十八界在唯识学的八识中,阿赖耶识是根本和枢纽,被视为是世间万象的原因和众生轮回的所依,是佛教实证出世间正......
<正>"四分说"是关于心识认知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有关"四分"的问题,古来就有四家之说,如安慧仅立自证分,称为一分家;难陀立见、相......
<正> 当我们纯粹地从主体内部,去考察人的认识能力时,此时的主体自身,必须具备形成这种能力诸因素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这就是思维......
<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产生一个世纪了。在这一个世纪中,其影响渗透到医学和整个社会科学中,对哲学、心理学、伦理学、......
<正>唯识学作为佛教难治之学,是佛教义理的充分诠显和经教思想的根本依托。唯识学常被学界视为触及和揭示了哲学上有关认识论的诸......
佛教唯识论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范畴相通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同之处。由于有些唯识......
自我问题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专门探讨第七识及自我或无我问题,同时对比不同文明的相关做法,最终表明:佛家破除世俗对自我的执著与......
佛教唯识学与荣格分析心理学都强调心识拥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独立的动力系统。心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个人心识的发展具有......
唐武则天以后,有四个概念,如"事"、"理"、"意"、"境"等,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已经司空见惯。但若追源溯流就能发现,它们......
末那识作为唯识思想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唯识思想史上,特别是转依义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唯识早期的经典《解深密经》中没有'......
本文主要探讨佛教对心理疾病产生根源的解说与对治。首先探讨佛教对疾病及其病因的看法,说明佛教所谓的心疾是指贪等烦恼;其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