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相关论文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中观”,本来计划讲一次“唯识”,结果讲了三次,还有些应当讲而未讲到的。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如此。我主要是给大......
笔者藏有一枚镂空六轮辐花钱,青铜质,车轮形,直径46毫米。毂外有6个均等轮辐,边廓为重轮,间饰花卉纹,正背两面图案相同。其整体包浆熟旧,......
中国的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但中国的佛塔与印度佛塔却迥然不同,这是佛教中国化在佛塔上的体现。与此相应——中国佛塔主导......
重庆宝顶山大佛湾《六道轮回图》下方的左、右两侧各刻有一组表示贪、爱的图像。右侧一组刻一文臣和一武将,文臣腆腹叉腰,武将怒目凶......
佛教引导人心向善,提倡我他两利,追求自度度人,激励人们不懈努力修为,直至引领众生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它对当代管理实践有着......
“四缘”章从功能角度分析认识产生的根据与条件.亲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又可归为两种:内因为亲因缘,外因为所缘缘、增上......
【正】在我看来,佛教对人类思维——起码东方思维——的大贡献,就在于"十二因缘"。由是,我们不再孤立地看待任一事物。任何一件事,......
婆罗门教和早期佛教是古代印度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宗教。早期佛教产生于婆罗门教兴起之后,早期佛教中的一些思想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婆......
珠串,这个收藏界的小门类如今可是文玩界的「当红小生」,紫檀、菩提子、蜜蜡等材质的珠串纷纷被现代人戴上身。珠串大多由手工制成,花......
内容摘要:龟兹壁画中有一类佛传描绘世尊为青年比丘说法,旁边复绘一大汉,手持男童,站立水中。比照《增一阿含经》相关内容,壁画再现世尊......
藏传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已有1400年之久,在其发展过程中与藏族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信仰。在传播过程中,佛教保留了十二......
《乐记》'人生而静'章所描述的人心由未发时的本然状态,逐渐为外物牵引而迷失的过程,和佛教十二因缘法的杂染顺观极为相似......
佛陀以"四谛八正道"、"五蕴十二因缘"为核心,创立了"脱苦了生"的佛教,其核心思想是"缘起性空"论。缘起学说可以从人类的生成论与宇宙社会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因果理论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根基,整个佛法所讲的都不出因果”两字。果由因缘和合而生,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感什么样的果。因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八圣道是四部阿含“此时、此地、此人”所要表述的内容,也是整个解脱道修行的中心,它具有人生性和理性的特点,包含了知(理智)、情(......
<正>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人受佛教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二类:一是皎然、贯休、齐已、灵彻、灵一、护国、栖白、归仁、虚中、清尚、无可......
<正> 恩格斯指出:“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
唯识论认为,一切认识都源于阿赖耶识。每一种认识都有其具体的因缘(原因和根据)。第八识作为一切认识的本体,因受末那识(意志)的执......
"因缘"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原始佛教经典四《阿含经》中有对该理论的详细论述。对佛教因缘概念的内涵与发展应从两个方面来认......
<正>佛教的产生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对于人类死亡与人生问题的回应。佛陀当初的悟道,就是力图在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解脱的方法......
心理咨询领域的流派林立,技术众多,使得心理咨询的学习者难免眼花缭乱,如何给这些丰富的临床心理学积淀理出一个大致的思想脉络,供......
<正> 一般以为,智者的设教主要表现在“五时八教”的判教上。所谓“五时”,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人......
<正>生死问题,历来是人们最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谓生从何来?死至何所?生死是如何形成的?生死又有哪些类别?如何看待生死?又如何才能......
宗教的魅力在于通过神灵信仰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特定解释,这一解释以感性融摄理性的形式而获得强化,使人获得超稳定的心理和生理能......
<正> 9.1 总评: 在我们任何人看来,两个矛盾的命题,如S是P,和S不是P,一定有一个是真的,另一个是假的。决不能同时都真,或同时都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