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相关论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灿烂辉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卓著。西欧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
我们先来看一幅画(图1),不知道大家能否猜到这位坐在凳上俯身的女子是在做什么?或许要给你几分钟的时间去琢磨,结果也许会令人失望,你仍......
我在八十年代初曾撰写《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一文,对晚明及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及历史地位等作了......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明上海县徐家汇人。《明史》本传说他:“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甚为惋惜。他较......
“深刻”是高考《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条要求,其表述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元代是一个蝗灾高发的时期,频繁的蝗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的统治秩序产生冲击,威胁到其统治的“正当性”。......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尤其精于农学和天文学的研究,编著有《农政全书》等。 对农业种植兴趣浓厚,用心学习 徐光启的父亲叫徐......
徐光启对发展我国农学的贡献中国农业博物馆闵宗殿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他是明末的爱国政治家,官至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他......
明朝一共277年,入过内阁、掌过相权的人,没上百也有八十。 可这277年里,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徐光启......
千百年来,我国传统中医学将茶油视为延年益寿的食品,同时又将其归类为名贵中药。茶油入药,由来已久。《本草纲目》、《纲目拾遗》、《......
<正> 五 灌溉机械 1.灌溉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水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必要的。有不少地区,或全年的降雨量失之少;或按全年計算,......
再生稻栽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种方式,我国明代的《农政全书》就有记载。再生稻在调节农忙季节,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和成本,......
我国不是棉花原产地,早先也无棉花的名称。由于引入的棉种不一,来源、地点与时间也有不同,棉植物与絮棉及棉布的名称多有差别,再......
茶树是宝,经加工后,不仅可作烹调油,还有很多好处,《农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茶油可润燥、清热和利头目;《农政全书》中有茶油可疗痔疮、退......
2012年4月16日,是徐光启诞辰450周年。上海市在徐汇区举行纪念活动,以“颂宗师风范,承经世之志”。徐汇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中......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
油茶、油桐混交造林历史悠久。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称:“种桐者,必种茶,桐子乏,则茶子盛,循环相代,较粟利而大。”群众传统栽培习惯......
中国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食用历史,并一直被推崇为皇家贡品。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茶油的食疗作用:“茶......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松江人,明代杰出的科学家,我国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之一。一生勤奋著述,作品众多,代表作......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农学著逋渊远流长,农学专家人才辈出,有关农业技带与装备、农业种植、农业养殖方面的诗文亦散见于历代名......
一日,在读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时,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段描写灰灰菜的文字:“穗成熟时,采子捣为米,磨面作饼蒸食皆可。”短短的两句话,读......
"热爱脚下这片土地",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悯农》到《农政全书》,从《轻肥》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多少关......
自古民以食为天.小麦是中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历代先贤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为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苦心力行,《齐民要术》、《......
高尔基有言:“保守是舒服的产物。”诚然,舒服给予我们安逸,却钝化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学会了保守,学会了停滞不前。但我认为,此句应有后......
芡为睡莲科芡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别名鸡头。芡原产东南亚,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著录:《......
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又名寒瓜,因性寒而名。西瓜之名,缘因公元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5万多件古籍文献中,有一套刊刻于明末崇祯七年(1634年)的清代修本,这是一套涵盖天文、气象、占候、农学、植物学......
【正】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说历史"是认识、解释历史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现将一些图片摘列如下,......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生于上海,参加乡试后考中举人、进士,进京后在明王朝的翰林院、詹事府、礼部等任职,最后官至文渊阁......
<正>【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
明代的农书观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第一,通过对明人文集中的“一般性观察”,会发现农 书有着“经世”“技术”“归隐”三个层面......
绞股蓝,又叫七叶草、五月五,俗称遍地生根,为葫芦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最早记载于《救荒本草》,其后《农政全书》也有收载。绞股......
<农政全书>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农业百科全书.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将近百年来有关研究<农政全书>的文献数量,刊载该专题论文较多的......
【正】 徐光启生平研究一、传记文定公家传,《徐氏家谱》(《徐氏宗谱》),上海徐氏家族抄本;《圣教杂志》第23卷第7期(1934年7月)。......
【正】 (一) 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清初江苏武进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中书令。少时苦学,每天读书至深夜,两眸欲合之时,即用艾草......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古代农业巨著,它博采众家之长,根据自己研究心得与实际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
荒政是徐光启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共六十卷,其中“荒政”十八卷,占全书六十卷的三分之一,荒政是贯穿《农政全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