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相关论文
在学术界“重返80年代”的研究如火如荼,在人们回望80年代生出无限怀恋之时,陈陟云,从80年代走来的抒情诗人,沉寂了20年后,带着他......
本文以第三代诗歌对朦胧诗的反叛为例,研究行动要素介入诗歌的历史契机和“第三代”诗人采取的具体行动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诗歌运......
"第三代诗歌"最早的两个选本对"第三代诗歌"的出场、命名和经典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选本入手,通过入选诗人(诗群)......
大约在80年代中期,韩东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这一革命性的命题,它对当时的诗坛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虽然在80年代,所谓“......
本文从第三代诗人在童年时期曾作为文化大革命旁观者这一身份入手,串接这种独特的童年经验在八十年代朦胧诗思潮之后的第三代诗......
当我们把“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看作话语,并从话语的诸要素方面进行对应性考察时,发现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写作状态及文本构成......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诗歌的全面萎缩。本文在分析了社会转型,审美观念的嬗变,大众消费文化,尤其是网络......
“第三代”诗歌具有相对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也受到当时普遍的时代思潮鼓舞和推涌,同时又具有弃绝权威的躁动,因而每个人在面对时......
“朦胧诗”之后,由于中国现实文化语境的巨大改变,致使年轻一代的诗人们面临着“三重焦虑”,即生存的焦虑、影响的焦虑和自我的焦......
比格尔阐释先锋派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功能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艺术体制”的分析框架,使批判资产阶级艺术自律......
主持人语:本期专栏刊发的两篇文章依然是“人大课堂”80年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一篇是关于第三代诗歌的研究,一篇是关于期刊的研究。......
作为20世纪80年代自朦胧诗之后最重要的新诗写作现象,第三代诗歌运动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为多种阐释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本文从第三代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中,语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1949年到1978年的诗歌写作基本上处于他者化力量的规范之下,诗歌语言......
1985年是新时期中国诗歌的分水岭,此前以"朦胧诗人"为主,此后"第三代"、"中间代"、"70后"诗人相继浮出水面,并逐步取代了"朦胧诗人......
纵览中国现当代文学1980年代的诗歌群体,我们会发现陆忆敏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陆忆敏的诗歌语言具有轻柔缓慢的质地,带给读者丝绢......
尽管总是有不少埋怨和责难的意见,但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第三代诗歌”还是被各种类型的文学史和当代文学批评著作所叙述。这些论述......
基于对朦胧诗歌的社会批评模式以及第三代诗歌的平民化倾向的深刻反思,新古典主义者表达了接通古典的美好意愿。但它并不赞同简单......
本文立足于"意境"的内在规定性的分析,结合王国维"境界说"的实质,指出了人们对"意境"的混乱认识.同时,由于主体性在中国新诗的发展......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朦胧诗风头正劲的时候,第三代诗歌(或曰新生代、实验诗、后朦胧诗)就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成为文革后诗坛最......
引言:浮躁喧哗背后另类诗人眼光的抉择、体认与集结1987年注定将以一个特殊的年份进入当代诗歌史。在刚刚过去的1986年,《深圳青年报......
海子诗中隐藏着诗矛盾和冲突,他诗中的"幸福的人""幸福生活""陌生人"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中的"大海"是一个由诗人设置的精神对话者......
在中国是个世界中,甚至中国的文学与思想世界中,“自然”的观念从不缺乏充分且深入的表现。第三代诗歌以其自身的方式,在与新诗坛......
"第三代诗歌"表征着社会转型的征候和隐喻。它将青春期的叛逆和社会转型的阵痛、新奇、震惊等体验展示为鲜明的青年亚文化风格。这可......
艺术领域内曾被广泛使用的先锋一词在命名的同时,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某些艺术的本质设置了迷雾.不同的先锋艺术群落在表面上往往......
第三代诗歌努力对朦胧诗的诗歌美学进行颠覆与消解,拓展了现代汉诗的表现力与话语空间,给后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诗歌精神启示。但是,作为......
反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技巧。反讽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也是一种观照世界的生命态度和方式。论文主要以第三代诗歌文本为例,......
虽然第三代诗歌运动流派众多,各派别的理论主张不尽相同,他们从事的诗歌实践也有不同的具体追求,但从整体上看来,第三代诗歌又具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个全新的诗歌流派相继在中国诗坛崛起——朦胧诗派、第三代诗人。首先出现的是朦胧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为......
选本研究是近年来新诗研究新开拓的领域之一。本文从"第三代诗歌"最早两个选本《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和《中国当代实验诗选》的......
第三代诗歌解构了此前的新诗中建构的抒情主人公,将审美想象还原为庸常的现实本色。他们探索用叙述代替抒情和以文为诗的文体实验,......
“朦胧诗”向“第三代诗歌”的转型,揭示了新时期“大我”的诗歌主体被放逐的命运,开始了“自我”的消隐和萎缩的心路历程,从另一......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的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歌、先锋小说和王朔现象,是新时期较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本.......
中国当代新诗之"莽汉主义"与美国垮掉派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1980年代中期,莽汉诗人初涉诗坛时,不仅可以上承朦胧诗、"文革"地下写......
一 新世纪只过去七年,仿佛预谋似的,民间诗界,继续掀起各种形式的“揭竿起义”。江湖诗歌力量空前疯长,自由写作局面无边打开,这一切,都......
“生活方式”的革新之于第三代诗人的重要意义反映于诗歌,就形成了第三代诗的日常化倾向,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生活或者表现出驾驭的自信......
中国传统诗学观对"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诗人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上的"物态化"、艺术上的"隐喻"和"象征"、语言......
"第三代诗歌"与现代性关系密切,它在现代性进程中伴随着审美自律与他律的矛盾,也伴随着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矛盾。现代性研究是"第三......
第三代诗歌反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温宗军1986年是中国当代诗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主办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
第三代诗歌是20世纪80年代青年反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生活方式之于青年亚文化的重要意义反映于诗歌,就形成了第三代诗的日常化倾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