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家相关论文
一年前,英国泰晤士报的一则报道震惊了全世界:基因检测确定48岁的美国男子汤姆·鲁滨逊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而且是亚洲之外第一个被确......
勇、怯、强、弱、智、愚、贤、不肖,平时都看不出什么区别;可是一旦被命运抛弃,开始涉及惊涛骇浪的时候,就好像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们......
韦永氏球菌是微小无动力的革兰氏阴性厌氧球菌,缺乏酵解碳水化合物和多元醇的能力,在含乳酸等有机酸中生长活跃,分为碱性和小韦永......
在漫长的医药发展史中,人类发明了难以计数的各种药物,它们不断地更新换代,为人类战胜邪恶的病魔助上一臂之力。然而有一种药物至今仍......
德国著名细菌学家、医生罗伯特科赫曾预言: 早晚有一天,人类为了生存将要与噪声斗争,犹如对付霍乱和瘟疫那样. 一、 噪声的危......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直到今天,抗生素仍然是人们抵抗各种病菌的有力武......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
霍乱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传染疾病之一,而医生们研究和了解霍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中甚至经历了以身试菌。在一系列的发现与牺牲......
超级细菌从2010年夏天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现NDM-1细菌感染的报道。令人闻之色变的超级细......
1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从对一些偶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中做出极其重要的发现和发明。青霉素的问世就是一个突......
德国病理学家、细菌学家格哈德·多马克(1895-1964)的小女儿活泼好动,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刺破了手指,没几天发起了高烧,而那个被刺破的......
人之初,可谓恬不知耻,通通光着屁股一丝不挂而来;而且也很不文明,一律随地大小便,想哭就哭,想喊就喊。 科学和医学亦然——一个新的领......
约瑟夫·凯尼恩(Kinyoun JJ 1860-1919),美国细菌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第一任负责人.他在细菌学方面的兴趣以及成功分离出霍乱......
溶菌酶,全称为1,4-β-N-溶菌酶,又称粘肽N-乙酰基胞壁酰水解酶,属于α-乳白蛋白家族。人们对溶菌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英国细菌学家Fle......
沙门氏菌病是各种类型的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传染病的总称,主要以肠炎和败血症为临床表现。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大属,......
1943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战激烈地进行着。这时,美国的柏西乃尔医院接收了许多伤兵。其中有19名伤兵的伤口严重化脓,发高烧,生命危......
自从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意外地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便进入了抗生素时代.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大量生产和新产品新剂型的问世.许多......
恐怕没几个医学家会面对这样的抉择:心爱的女儿重病垂危,自己是这一领域的顶尖研究者。然而,父亲也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清楚,这世界上并没......
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1年秋天患上严重的感冒。和莱特实验室中其他的细菌学家......
本文阐述了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并对其开发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发现者良好的科学训练和品德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This......
溶菌酶(别名:球蛋白G1,Lysozyme,EC3.2.17),其全称1,4-B—N-溶菌酶,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其化学名称为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人们对溶菌酶的......
在自然界,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较量从未停止过,人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成为感染者,其中又以细菌性感染最为常......
在鉴别、研究细菌时,由于其体积极小,并呈半透明状,因此只有在将其染色后才能进行较清楚的观察。细菌染色法是利用染色剂与细菌的......
1915年,英国细菌学家特沃特在培养葡萄球菌时,意外发现培养出来的葡萄球菌菌落上,出现了透明斑,这个现象意味着这部分葡萄球菌已经......
在成立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诺贝尔奖中,首个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颁给了战胜白喉的英雄——德国著名的医学家、白喉血清疗法的发明......
<正>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微生物学工作者常用的工具书。它是由美国细菌学家协会所属的“伯杰氏手册委......
<正>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怎样激发......
<正>《面纱》是英国著名小说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在1925年发表的以香港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漂亮空虚的英国女子凯......
<正> 现有的细菌分类法,无论其分类准则为何,都是以所观察的特性,或者说,以性状的关系(Phenetic relationship)为依据的。因此,这......
<正> 两篇论文的作者(美国密执安州大学自然科学及生理学教授鲁特-伯恩斯坦R.S.以及美国心理学家罗申曼M.F.)讨论了关于偶然性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