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琛相关论文
胡怀琛先生是我国近代知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对近代语文教育的贡献主要有:矢志于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研究,推进近代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首......
胡怀琛(1886-1938)字季仁,号寄尘,另有季尘、抱真、秋山等别号。他出身安徽泾县学人之家,是家中的少子,受到浓厚的家学熏陶以及来......
1886年 清光绪十二年 1岁rn3月8日(农历二月初三)生于安徽泾县东乡龙坦村(今安徽泾县榔桥镇溪头村),为第三子,有兄两人、姐三人.胡......
民国诗人、学者胡怀琛的著作《诗的作法》主要主张诗是发抒情感的文字,因情感无新旧,故以此可通融新旧体诗及中西诗学.这是中国诗......
清末民初学者胡怀琛在新诗发生初期,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新派诗”,其“合新旧二体之长而去其短”的定位,使得“新派诗”理论在阐发时也......
作为学术视阈宏阔、有着百余部著述的著名学者和作家,胡怀琛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建树了他的陶学成就,其陶学理论颇为平实、客观、......
胡怀琛(1886—1938),安徽泾县人,号寄尘,南社骨干成员,在晚清民国文坛、新闻界、教育界和学界均有声名;其著述颇富,计有170多种,涵盖......
1925年,胡怀琛出版《作文研究》,反思当时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产生根源,提出: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写出明白晓畅......
胡怀琛的《小诗研究》是第一本系统研究小诗的专著。胡怀琛强调小诗的“中国”血统,不认同“小诗来源于日本短歌和印度泰戈尔”之说......
20世纪早期的白话文写作学具有新文学普及教育的意义。胡怀琛结合自己的写作及教学经验,整合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学理论等学......
【正】 一、从李白氏族之争论谈起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随着李白籍贯的讨论,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又提出新说,断定李白“本为西域胡......
松浦友久提出的“客寓意识”的渊源基于李白的生地和家系。关于李白的籍贯,近人胡怀琛先生对其叙述很有概括性,他列举八说:......
民国初年胡怀琛发表的《海天诗话》以中国传统诗话的形式对中外诗歌比较进行探索,开创了中国诗话与外国特别是西方诗学对话的途径,是......
民国学者胡怀琛著有《中国小说研究》、《中国小说概论》、《中国小说的起源与演变》等普及型文学史著作,其研究理念与著述体例有别......
胡怀琛的现代小诗研究,较同时期其他人的研究更为系统更为全面。他关于现代小诗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渊源、以及现代小诗与传统诗词互换......
1920年代,以胡怀琛和周作人为代表的现代小诗研究,是新诗诞生以来第一次对传统诗学的认真反思,同时又是对西方诗学的深层次恩考。他们......
晚近皖籍学者胡怀琛分别于1925和1930年完成的《中国八大诗人·陆放翁》和《陆放翁生活》,是继苏雪林《陆放翁评传》之后面世......
胡怀琛是现代"新诗"的积极探索者和理论建设者,他出版过新诗集《大江集》,也批评过胡适的《尝试集》,在"旧诗"和"白话诗"之外提出"......
胡怀琛与吴芳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的杰出诗人。改革旧诗、创造新诗的共同志趣,令二人缔结私谊。两人不傍党派门户,共同发出超越......
小学语文教材编制思想是胡怀琛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对胡怀琛的教材编制关注较少,加之年代久远,胡怀琛编制小学语......
本文以新诗史上的一桩悬案———胡怀琛为胡适"改诗"事件———为讨论对象,在历史还原的基础上,首先检讨了在新、旧诗坛之间,胡怀......
新文学之初,胡怀琛被新文学作家视为"旧派文人",然其在传统"辨体"思维影响下提出的"新派诗"观点,对于新诗理论建设颇有借鉴意义。......
<正>缘起二○一一年元月,我和王中秀先生一同参加了"意之大者: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的学术论坛——"世纪之辩:近代中国画的论争之......
胡怀琛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有过非凡的成就,比较为人所知的是他的诗歌理论,其小说理论鲜有人提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和著......
在不少新文学批评家眼里,“南社”诗人胡怀琛无疑是一个“旧派文人”,主要原因是其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态度以及非新非旧、新旧......
二十世纪20年代新诗发轫期,文人学者胡怀琛从理论、批评和创作等方面倡导并践行新旧融合的新诗文体观。胡怀琛将"偏于情"与"能唱"......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仅月余,诗人学者胡怀琛撰文对之发难,并替胡适改诗,由此引发一场笔墨官司。嗣后胡怀琛搜集相关书信文章汇成《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