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创作相关论文
内容摘要:“唯美”诗人邵洵美后期诗歌表现出了成熟的艺术风格,注重音律形式与诗歌内容相辅相成的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理论。这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写作”尤其是“地下诗歌”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文革语境下的“白洋淀诗歌群落”——是二十世纪中国新......
由于俞平伯在红学及古典诗词研究方面的耀眼成就,加之其散文创作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影响,作为新诗诗人与诗论家的俞平伯往往被......
本文将从生存困境主题的角度探讨现代新诗。本文“生存困境”的概念是与人的生存维度相联系的,人生存在世界中面临几种基本关系:人与......
林庚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文学家,因为学术成果丰厚,他“诗人”的身份往往被“学者”的光彩给淹没了。其实,林庚首......
教材中“诗歌典范”或“诗歌榜样”的树立,对读者的诗歌趣味和审美标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对建国以来的中学新诗教育......
在新文学发展史上,俞平伯是独特的存在。生于晚清成长于“五四”的俞平伯,最早见证并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
本文以徐志摩诗歌的自然意象为切入点,通过对其自然诗歌的解读,对其中所蕴含的中西文化特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握,研究在中西文化视......
我和蔡其矫相识于1954年10月,其时我调任中央文学讲习所所长,他先我两年到所任教,主讲外国文学,一见如故,很谈得来.早在10年前就从......
中国现代诗坛的杰出代表闻一多 ,从艺术着眼 ,从新诗创作起步 ,继承传统 ,学习西方 ,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研究诸方面卓有建......
中国第一位白话诗人胡适,于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本文将关注美国留学背景对胡适创作的影响,同时......
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新诗创作的佳篇.1914年春,郭沫若抱着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到日本去留学.1919爆发了五四运动,使远在......
经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和文学观念的调整,中学语文课本里古典诗词作为“重头戏”的一边倒倾向已有所改观,新诗作品的比重在明显加大......
在新诗初创期,沈尹默为数不多的诗作显现出了可贵的艺术特点。像大多数诗人一样,他对新诗进行了一系列形式上的探索实验,但他的诗作并......
朱湘的新诗创作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夏天》作为自然之歌使人想到大自然的歌手华兹华斯 ;《草莽集》受到柯勒律治、济慈......
自古泸州诗酒同源,文化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泸州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新诗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兴......
<正>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罗宾特拉纳特·泰戈尔是世界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又是教育家,画家和音乐家。他炫目的才能是多方......
《天生丽质》是沈奇近年来创作的、受到诗界广泛好评的一组短诗集。这是诗人、诗评家沈奇本着“古典理想之现代重构”的诗学理念,自......
留学日本给郭沫若提供了大量阅读并翻译外国诗歌得天独厚的环境,也开启并深刻影响了其新诗创作之路。以郭沫若的自述为考察视角,以其......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社团"沉钟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一生的新诗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自己不同的审美......
吴奔星坚持“诗学是情学”的创作原则,他的诗充满了强烈而真挚的感精。他注意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诗作具有意境美。他的诗具有音韵......
以白话和自由体为标志的汉语现代诗,同以格律为定制,在文学史上被以“近体诗”指称的中国古典诗歌,究竟有没有文学类型学上的同一性,即......
提到新诗的“常”与“变”,人们很容易想到一个老问题:新诗与古代诗歌传统的关系。有论者指出:“新诗的‘常’是指中国诗歌传统,它是恒......
在白话诗创作的历史过程中,闻一多先生对新诗创作提出了“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这对新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
七月末在福州收到河北知名作家马嘶先生的签名新作《林庚评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封面上的传主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这位......
一、热闹而落寞 韩东在当代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地坚持创作二十余年,并成功地从新诗转型到中短篇再到长篇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的诗歌创作,在宏大的社会生活视野和昂扬的时代气概影响下,呈现了以“主观拥抱客观”为创作主导精神的浪漫......
在丁芒的诗思意识里,他所秉持的诗人个性情感必须与人民的利益、情感相一致的观念明显带有"群我"的、集体的、民族性的和阶级性的特......
中国现代诗学是与中国新诗几乎同时发生的。新诗是新文学的排头兵,百年间,现代诗学却总是大大落后于新诗创作。由于不能很好地现代性......
王荒草、郭澹波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新诗创作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创作的内容揭露黑暗,讴歌斗争,反映老区......
【正】 三十年代,是卞之琳新诗创作的旺盛期。除《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汉园集》(1936,与何其芳、李广田合集)、......
吴奔星(1913-2004),湖南省安化县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开始新诗创作,并于1936年与诗人李章伯于北......
现代新诗创作中,以意象视角切入运思,能使诗歌形成某种多层意蕴和情韵特征,造成丰富的接受空间,从而产生审美的能动性和张力场.......
沈祖棻早期新诗的创作既充分展示其温柔的女性情怀,又充分宣扬其独立平等极具现代思想意识的爱情观念,同时继承中国传统诗词以梦写......
冯至因其早期新诗创作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早期新诗创作的艺术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 中国古典诗词,德国浪漫主......
郭沫若的新诗登上中国现代文坛已将近一个世纪,以《女神》为代表的初期诗歌为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底。学界对《女神》的......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
胡适以"新诗取代旧诗正宗地位倡导者"的形象被载入史册,但实际上,这种定位既不完全切合胡适尝试新诗的初衷,也不利于承继传统和促......
随着新诗创作中各种问题的积压,以及新诗创作本身所面临的整体性困境,新诗理论研究界的回应之声日益自觉与迫切。近年,西南大学吕进先......
纵观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创作,多元并举的背后是焦虑与困惑共存,相对沉寂,日趋边缘。而走向自觉的诗歌批评却在沉潜与喧哗中呈现出空前......
王泽龙教授编著的《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研究》于2017年12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是从语言知识与语言修辞的视角考察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