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例相关论文
陈剑《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丁”》论证殷墟花园庄东地卜辞中的“丁”应指武丁。此所谓“丁”字,实为“璧”的象形初文,在子组与......
《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沈建华、曹锦炎编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下文简称《总表》)是迄今关于甲骨文字形数量研究的最新......
从前后不一的测试案例看语篇写应用文必须懂得语篇知识,擅长语篇修辞。先看一个心理学测试案例:心理学家要一群人想象一种情况:如......
本文考察了青铜器铭文中两个常用字“尊”和“将”的意义,指出“将”在金文中有四个意义:1.煮也;2.荐熟肉以祭;3.奉将、奉行;4.族......
伯■父簋铭文记载周王南征伐服子,与宗周钟铭文所记为同一件事。根据铭文辞例,参照宗周钟、静方鼎等铜器铭文的语辞,结合文献的有......
摘 要:楚文字“”一直以来都是众家谈论的焦点,对“”的释读可谓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将各家之说,详尽整理、归纳,以期为学者们进一......
卜辞取祭考彭明瀚殷人特别迷信,信鬼而尊神,先鬼后礼,奉行多神崇拜。据甲骨文反映,殷人有繁杂的祭谱和祭仪。笔者已考订出殷人用人牲的......
甲骨文中有字形(I)与(譬),形体相近,学界对该两个字形的隶定分别是“蔑”与“伐”,有学者怀疑这两个字形是异体字,但是也有学者认......
“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一直是涵养文人情怀和文心诗思的源泉。可千载而下,仍有不少诗章解读有误,这是因为对《诗经》的篇章做......
本文从货币文字(口丄 )、(口丄 )、(口丨)的音读入手,通过对甲骨文辞例的检讨,并结合古器物形制,释得前揭三字与(丅口)、(口丄口)......
(|頁)方彝又名颊方彝,器高22.9、口纵23.2、口横26.5、底纵20.5、底横23.2厘米。器、盖各有铭文31字,行款、内容全同,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
在前辈学者对《兮甲盘》考释的基础上,通过对铭文的语言学审视,综合运用二重证据法与辞例推勘法,释得"驹车"当读为"軥车",是一种四......
<正> 《明湖居听书》描写民间艺人王小玉精妙绝伦的鼓书技艺,有“文章绝调”之誉。艺术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博喻”、“通......
合叙是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的一种重要表达式。它不仅在传世书面文献中大量存在,而且在两周金文中也有所发现。对它进行整理与研......
多年来,识字教学由于在理念上的众说纷纭故在形式上表现得异彩纷呈。虽然在形式上百花齐放,但在实质上多数的识字教学还是通过分析汉......
在前辈学者对<哀成叔鼎>考释的基础上,该文从语言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铭中"嘉""是""惟""去""乍""安"" "" "诸词的意义或用法.......
本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讨论了命辞的构成。从句法的角度,命辞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在内容上,有例行占卜命辞和专门占卜命辞。形......
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其内容涉及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方域,贡纳,农业,渔猎,畜牧,手工业,商......
该文在前辈学者对《班簋》考释的基础上,通过对铭文的语言学审视,综合运用偏旁分析法、二重证据法和语法规则,发现“(?)人”即《诗......
在参照诸多大型甲骨以及金文著录书籍,对甲金文中的国族相关资料(主要包括甲骨文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人名材料和金文中的族徽材料)进行......
本文主要根据滕壬生先生主编的《楚系简帛文字编》一书,在利用新发现材料的基础上,尽量吸收学术界的先进成果,对书中一些文字的考释、......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歧解颇多。文章从同一时期用例的角度提出"异端"当为歧技小道,进而指出"攻"字当训为"治"。通过指出"也已"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