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相关论文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的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讲到:“公元前9世纪,周厉王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公元前841年,......
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的共和行政,史称共和元年。暴虐专横的周厉王遭到朝野上下的反抗,被迫亡命他乡。以往人们普遍认......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评价说:“这个老师不好,学生根本就不怕他。”有些老师也经常这样标榜自己的“了不起”:“我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怕......
西周宣王纪年的确定是重建西周年代的基础,研究这一课题,文献学的梳理甄别固然重要,但通过对明确的宣王纪年铜器的研究则可能获得......
砖的起源与发展 砖,是用于垒砌墙体、铺设地面等的建筑材料。我国砖的生产、使用历史悠久,砖的品种多样,用途广泛。中国最早的砖墙......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器皿,清朝乾隆初年在陕西凤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铭文共19行,375个......
“诽谤”一词,在先秦时期本来是一个与“批评”同义的中性词。人们甚至经常用“立诽谤之木”作为歌颂上古明君勇于招谏、纳谏的开......
文献中记载最早的改革家,可能要属周厉王了,“厉始革典”出自《国语·周语下》。但周厉王的出名,是与公元前841年所谓的“国人暴动......
厉王说荣夷公a,芮良夫曰b:“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c。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
编者按:2015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会上,倡议用“百篇”的形式编纂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选,以传......
西周厉王是个暴君,他不仅殘酷地压迫和剝削人民,并且对中小貴族的利益也加以侵占,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形成了怨声載道的情况,......
中国最早的社会,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三皇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人们通过渔牧、采集和狩猎谋生。五帝为神农、......
<正>郑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3位,约有人口101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78%。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
写议论文时,进行适当的事例叙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叙述与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倘若我们没有慎重考虑叙述事例这个环节,就......
读中学的时候,我最崇拜的人是郭沫若。我崇拜他的诗,烈火一样燃烧的句子、大海一样翻滚的激情,狂奔的天狗、涅槃的凤凰,无不令我心......
6月5日《新民晚报》B30版“快乐作文”专栏,刊有一篇题为“我是一块和氏璧”的作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
随着民众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宠的日益亲睐,传统的中国政治生态已经受到了影响,尤其网络媒体对热点问题的产生、传播和解决的广泛介入......
(上)前面说到的裘卫家族,其地位在西周早期还比较低下,到裘卫这一辈,才利用手里掌握的手工业资源,为自己交换了大面积的耕地,奠定......
暴虐好利的周厉王在位30年后,不听芮良父之谏,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公用事,与民争利。厉王不听召公之谏,杀人以弭谤,国人“乃相......
【正】《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厉王以能"弭谤"而得意,召公好言相劝。但是,"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从周厉王的......
我们知道,朝代有年号,功臣有封号,连小人物也有绰号。那么,何谓谥号?谥号又是给谁的呢? 谥号就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
“相信他人还是自己,这是一个问题”。 读着时间的宫殿门口的这句话,我迷茫了。站在生活的岔道口的我,面对前方的道路,该如何选择?“......
2006年杪琱生鍑自陕西扶风出土,与传世的召伯虎簋、琱生鍑恰好拼成一个连贯事件。由于铭文解读难度较高,学界至今尚未提出一有说服力......
历史教学中,由于其教学内容的久远性很难被学生切实体会与了解,大量史料的堆积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为历......
<正> 1982年10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罕见的西周王室重器西周铜编钟一件,即五祀(害夫)钟(见封底图片)。它是1981年2月扶风县白......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公布了一篇名为《芮良夫毖》的简文,为我们探讨厉王时期的朝政状况提供了宝贵史料。《芮良夫毖》是芮良夫......
《诗经》不仅是中国韵文的源头,诗歌的起点,而且是西周和春秋时代的人们给后人留下的一部全面反映当时社会情景的伟大史诗。它形式多......
【正】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正】 最近,笔者在一九八六年台湾图书展览会上(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深圳大学文化科技服务总公司联合举办),看到张光裕博士所......
<正> 《论语·颜渊第十二》有这样一段话:颜渊问孔子怎样才能达到仁,孔子教给他的方法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芮良夫是周代谏臣群体形象中的一员,在他身上凝聚着周代谏臣的共有特点。但是从文学发展的脉络来看,芮良夫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我国的历史纪年,自西周共和以来已有定论,而共和以前尚没有一个能够确定具体年份的王年。《晋侯苏钟》记载的“唯王卅又三年”的一......
《晋侯苏钟》记周厉王三十三年的历日 ,与公元前 846年历日正合 ,证明厉王 3 3年就在公元前 846年1。按此顺推 ,则厉王 3 7年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