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瑗相关论文
以娇小之躯撑起百岁人生,杨绛早已成为时代的活化石。近日面世的杨绛纪念文集《永远的女先生》一书中,有51位同事、朋友、亲属等从......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有四十位,多为杨绛先生作品的读者和研究者,对钱、杨两位先生的为文为人都比较了解,他们当中既有文化界的老一辈......
1935年7月,新婚不久的钱锺书和杨绛同到英国牛津求学。两人一个不足25岁,一个24岁略欠几天,刚离开父母的庇荫,出国便如冒险一般。 ......
杨绛先生曾译过英国19世纪诗人蓝德的一段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
书名《我们仨》 作者 杨绛 出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时间 2012年9月 定价 23.00元 钱锺书的《围城》,不是空......
如果梦可以成真,那很多人都会幻想有这样的亲友: 父亲钱钟书 前几天逛精典书店!看到精装本《我们仨》,立马毫不犹豫地......
杨绛先生的《老王》是一篇语言平淡、本色的散文。我已经给学生上过三遍了,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这学期我改变了以往上课的......
I Feel Your Pain 长久以来,艺术一直在努力地成为人类精神层面的财富,而在今天,艺术俨然出于物质与精神的夹缝中,更接近为经济操控......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老......
1998年12月19日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在北京去世,他对自己的后事遗嘱是:“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12月21日下午......
独处 独处,是一个女子最好的品行之一,是其婚姻幸福的重要保障。 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在《飨宴》中写出一个了不起的寓言:每个人......
继《我们仨》之后,《我们的钱瑗》引起读者对著名学者钱钟书家庭的再次关注。这种关注不是对一个家庭私生活的津津乐道,刨根问底,......
1937年5月,钱钟书在牛津求学,杨绛陪同前往。两人先是住在一位金先生家里,伙食由金先生家提供。留学在外,最不习惯的便是吃。钱钟书吃......
杨绛、钱钟书夫妇,是现代文化史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104岁高龄的杨绛,将读书当做一生的信仰,并以“好读书”的形式,完成了自己对后辈......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逝世,享年105岁。在中国人的认识里,这是喜丧,不必过于悲切。更让亲者欣慰的是,即便是百岁以后,杨先生也没有常年......
【送“宝贝”给国家博物馆】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离世,享年105岁。杨先生在遗嘱中交代:她走后,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
2016年5月25日,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对亿万读者来说,杨绛的名字代表着《堂吉......
“人生在世,应爱惜光阴。我因住院躺在床上,看着光阴随着滴滴药液流走,就想写点父母如何教我的事:从识字到做人,也算不敢浪费光阴的一点......
付研是名大夫,也是泰康燕园康复医院院长,她爱人叫施亮。施亮的父亲是已故翻译家施咸荣,而施咸荣正是钱锺书挚爱的学生之一。多年来,付......
《我们的钱瑗》(三联书店2005年9月出版)是北师大钱瑗教授的同事、学生、好友、亲人写的纪念钱瑗同志的文集。我1958年至1962年在北......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其内心之沉稳和强......
近日,我校举行主题为“幸福”的作文竞赛,三年级15份参赛作文竟然有9篇是写自己生病了家长送“我”去医院感到幸福的事。更让人哭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锺书先生离开了人间。五十七个小时后便火化了。遵照遗嘱,做到了丧事从简。次年年初,我的老伴去看望杨绛先......
世人了解杨绛多半是钱锺书那句“最美的妻,最才的女。” 或者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
1996年,钱锺书与杨绛的独女钱瑗,患脊椎癌,住院时已是晚期。这年10月,她想起母亲说过要写《我们仨》的事,就要求把这个题目让给她,由她来......
陪伴在她身边三十多年的“孙女”付研讲述:钱锺书去世前把杨绛的健康交给了我,我一直在履行承诺,直到送走她。 2016年5月25日,作家......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因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
钱瑗于1937年5月生于英国牛津。钱瑗后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她治学严谨,深受学生爱戴,开创了英语“文体学”......
杨绛是当今中国散文高手之一。《我们仨》等散文营造出堪称文学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温馨世界,可谓中国式的"追忆似水年华"。杨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