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佛教相关论文
地藏菩萨是敦煌莫高窟初唐起流行的题材之一,且产生较多图像组合形式。盛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第166窟,东壁门南侧绘制地藏菩萨一身,并......
6世纪时,汉传佛教进入日本,其后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从中国带回了佛教、音乐、舞蹈等文化.这些文化确立了古代日本国家体制,成为其宗......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以“宗派”为主要存在形式,这在学界一度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但关于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时间、宗派数量、特征......
本文在追溯智该法师师承关系的基础上,纠正了《长安发现唐智该法师碑》一文的某些结论。文章认为,智该法师是隋末唐初著名的义学高......
<正> 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东汉以来的思想发展史上是颇为独特的。本文拟通过纵向考察,着重论述这一过程,并揭示各个......
佛教与占卜的关系到了隋唐时期,除强化了原有的诸形式之外,主要体现在佛教将业力因果说系统地注入占卜中,并且逐渐将其作用显凸到......
隋唐佛教的繁荣和发展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隋唐帝王的崇佛及官僚阶层对佛教的态度和政策为佛教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佛教......
<正> 雄踞在西安南郊的大雁塔,铭刻着玄奘大师的丰功伟绩,也是体现中华民族恢宏气度和创造精神的一座丰碑。它凝结了隋唐佛教的灿......
<正>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经魏晋至隋唐始臻极盛。由于佛教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结构与中国不同,要在中国立足,必须经过一......
【正】 宝顶山摩岩造像,位于大足城北十五公里的宝顶山。建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约公元1179—1249年)。以大佛湾为中心,纵横五里,......
<正>佛教入华,约在西汉之末,势力始盛当在东晋之初。其时经典传播未广,学者理解未深。自陈而至隋唐,中土佛学大成。法朗、吉藏、昙......
<正>2015年日本的隋唐史研究整体趋势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3点:1.出版了多部个人著作,进一步充实了研究根基;2.出版了多部以佛教与社......
<正> 近10年来,从川西、滇西经缅甸到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关注.我们从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的Cinapatta问题到张......
<正> 我国佛教在汉魏晋南北朝时代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派,到了隋唐时代,自成体统的佛教集团相继纷然蔚起,各具特点的教派标然林立,......
隋唐时期越州佛教的发展以创立宗派和广泛进行佛学交流为主要特点,它改变了东晋南朝佛教由西向东单边传播的现象,代之以南北互动、......
<正>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壮大并达到鼎盛的时期,佛教文化的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河北......
考析隋唐佛教小说的范围及内容,论述此期佛教小说形成的原因,分析这些小说的主要特色及对后代小说的影响,补充了前人对隋唐小说地......
印度佛教初传中土,与华夏文明有着霄壤之别,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周秦诸子思想在中国的创新与扩散,这也是佛教与中......
2018年7月20、21日,“少林寺与隋唐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嵩山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嵩山......
【正】 佛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各种传统的唯心主义思想相杂糅,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佛教宗派思想。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寺院和佛教僧人在社会上的活动也比较活跃,他们参加到世俗的社会生活当中,救灾济贫、行医施药、保护生态、关心......
佛教的兴盛,梵文佛经的大量传入,译经和弘法的需要,促使隋唐高僧掀起了学习梵语的热潮。隋唐时期,一方面,中土僧人积极学习梵语,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