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嘎尔尼相关论文
18世纪的英国对中国的认知带有不少异国想象,耶稣会士以及西方在华商人的“中国叙事”更为这种想象增加了浪漫色彩.中国的陶瓷和园......
在有关中西关系史和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汉语著述中,18世纪末的马嘎尔尼使团已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以及接下......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年英国政府精心挑选了人员组成一个大型使团,即马嘎尔尼代表使团出使中国,马嘎尔尼于1792年9月26日从英国普利茅......
清乾隆时期,英国已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为开辟世界市场,取代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攫取海上霸权,赢得经济利益,英国把视线从欧......
2016年10月,笔者赴上海进才中学听了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惠军的一节公开课,并参加了课后研讨。李惠军老师介绍了他们在教学方面的一些......
1793年,马嘎尔尼在英王乔治三世授意下,率领庞大使团开展了对华的远洋访问。在此之前,英国刚刚经历了在北美的巨大失败,商业利益遭......
<正>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使华,翌年马嘎尔尼在热河觐见乾隆帝,中英两国君主之间互致国书,实为中国......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
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也具有相当难度的历史研究分支。对自我的认识常常是在与"他者"的对比、刺激、交流之下产生的。而两......
戈德史密斯、简·奥斯丁、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拜伦、德·昆西、查尔斯·兰姆、夏洛蒂·勃朗特、雪莱……......
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意图以正常的外交手段改善中英贸易。但是腐朽、没落,孤芳自赏的清王朝却拒绝了这次平等的、......
开放性试题(以下简称开放题)是相对于有明确结论的封闭性试题而言的,一般是通过提供材料和问题情境设置等方式引出话题,由学生自......
关于乾隆五十八年马嘎尔尼使团觐见礼一事,历来众说纷纭,不仅中英双方当事人记载不同,清代有关此事的记述前后也发生明显变化,乾隆......
<正>2016年9月,笔者参加苏、鲁、皖三地教师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鸦片战争——文明的冲突》,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包括我在内的三......
1793年英使马嘎尔尼访华,是18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处于全球扩张的大背景下,英国政府试图通过此次外交活动与清政府建立正式外......
<正>一、洋风姑苏版画与康乾盛世(一)盛世繁华的主题18世纪中后期,因受西洋技法影响,苏州地区出现了带有西洋风格的木版画,后代学......
<正>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它的实力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从世界的角度看,与之相平行的是西方世界的......
<正>出北京,往北走,去承德的高速路两旁,野花开的放肆。长城蜿蜒于燕山上,想起斯当东在《英使谒见乾隆皇帝纪实》中的描写。公元17......
推进中国民主、科学事业的中坚英才,中国民主思想的重镇、中共贵州省委前书记、中宣部前部长、《炎黄春秋》编委朱厚泽同志,2010年5......
【正】 历史上到过中国而又留下著述的欧洲人,最为人知的应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了。他从1275年至1292年在元朝政府任职,......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乔治·马嗄尔尼等一行92人来到中国。英国使团的使命是"交使通商",乾隆帝却以为是来向他进贡祝寿的,......
<正>引言:和珅最擅长的是做搬运工,将户部职能搬到内务府去,将国家财政收入搬到皇室去。利孔一出白银都流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
<正>一在鼓岭的那些欧式老别墅间散步,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心绪特别复杂。很早以来,鼓岭就是福州人夏季避暑的胜地。据说,在最鼎盛的......
《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以1793年马嘎尔尼英国使团访华为例,详述了清政府以及英帝国对宾礼的不同看法,强调了双......
央视电视片《大国的崛起》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热烈议论。我倒是觉得,在一片“崛起”声中,还缺了点什么。其实,以往驰名国际的几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