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人物悲剧性——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年前给我们留下的伟大理论著作,对后世的悲剧文学和美学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这部两千年历史的著作是否仍旧有它的适用性?同时,我们也会好奇,这部西方的理论著作与传统的东方中国文学之间又能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悲剧作品,有其独一无二的代表性。但是,在整个文学评论史上,很少有人从悲剧理论上来分析定义《红楼梦》的悲剧性及其特点。  由于《红楼梦》包罗万象,涉及的人物、情节及事件实在太多,限于本文的篇幅,以及使该论文分析的更加详细完善,该论文主要分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最主要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位典型的悲剧式人物,他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生悲剧,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代表性。本文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阐释贾宝玉人物的悲剧性,进而得出《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因此使《红楼梦》能作为一部悲剧能够更加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交代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两部作品的介绍,因为大部分中国读者对该著作还是比较陌生,故论文主要针对《诗学》一书做详细分析;第三部分,对悲剧的定义以及对其理论基础模仿学进行理论分析,并将其在《红楼梦》的表现作出分析;第四部分,对贾宝玉本身的人物悲剧特点进行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将悲剧人物的相关特点在该人物上具体体现出来;第五部分,分析贾宝玉在满足相关悲剧特点下,所能达到的悲剧效果,并分析是否能通过对结和解以及突转和发现的合理安排来最终达到让读者产生恐惧和怜悯的目的;第六部分,总结整篇论文,证明贾宝玉是一位无论在中国文学上还是在西方理论学的角度上都是一位典型的悲剧人物,并从理论的出发,反映《红楼梦》的悲剧性。
其他文献
本文在“忠实对等”视阈下从四个方面对约翰·邓恩诗歌的汉译进行讨论,即约翰·邓恩诗歌的汉译中对等的理解、风格、用韵和文化迁移,旨在探求怎样能够更加理想、完美地再现原诗
6月3日这一天是公休日。忙碌了一星期的人们,此时可以轻松一下。然而,对于参加公推公选、已进入民主测评阶段的61名领导干部来说,却无轻松可言。这一天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重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一位极其伟大而重要的美国现代作家,也是享誉世界文坛的一位文学大师。作为一位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一生都扎根于地域特色鲜明的美国本土,在他的家乡笔
随着社会文化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学宣传片在提升大学形象和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学宣传片公众对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点和办学实力有了更
随着伦理学对翻译研究的介入和发展,更多的翻译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它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并对翻译伦理的独特视角产生浓厚的兴趣。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面临越来越多来自翻译伦
本论文在过去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印度尼西亚网络购物者的行为目的进行了研究,主要是检验先行假设模式的正确性。  研究的方法是量化问卷的方式。作者对200份问卷进行了收
元语言否定的语用功能在之前的研究中是个热门的话题。很多学者在之前的研究中探讨了许多关于元语言否定语用方面的话题,只有少数研究足以认知语言学为出发点去分析元语言否定
自译是翻译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作为一种作者与译者相结合的翻译模式,较他译而言自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自译者通常被看作是原文理想的阐释者,自译者比他译者更容易传达原文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之作。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化和社会制度知识的宝库,内容涵盖政治、哲学、文学、绘画、建筑、医药、服饰等各个方面。《红楼梦
“学理论使人深刻,学哲学使人善辩,学历史使人明智,学文艺使人丰富”。这既是对学习方向的指导,又是对学习重要性的总结和认识,更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学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