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强与弱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说明】
  《音乐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列为学科 的目标之一。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单向灌输、追求结果”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感知“结果”的获得过程,并在这其中使情感态度、学习品质与能力、学科的基本知识得以同步获得。本节课是一堂音乐综合课,此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究、感知、体验音的强弱。刚入校不久的一年级的孩子会不会探究?如何探究?他们探究得怎样?为此,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大胆的修改。教学流程我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受到只要在课堂上引导得当,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是完全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精彩片段】
  一、感受音的强弱
  教师播放乐曲《星光恰恰恰》的音乐,并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与他们亲切地击掌。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律动,蹦蹦跳跳地进教室。随后师生共同自由律动。
  1.教师出示大鼓,学生尝试敲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2.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敲击鼓的其他部位,尝试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并感受声音的不同。
  3.教师及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敲鼓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听到的不同的声音。(层次递进,难度加大)出示课件:音的强与弱(揭示课题)
  出示图形谱 :1 2 3 4 5 6 7 8 9 1 0
  a.学生观察数字的特点,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进行表现。(数字大,学生的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b.学生分小组自由活动,用各种图形谱记录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不要求记录强弱的规律)
  4.小组交流、评价。(注意鼓励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
  【评析】 “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是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一种探究学习方法。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巩固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必须融入到活动、游戏中进行。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探究活动方式,程度恰当有效。通过“听旧曲,师生律动” “自由敲鼓,感受强弱” “看图形谱,创造表现”等活动,使学生对强弱的认识由感知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深入。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放飞了学生的思想,激活了他们的想象,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进步。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同样注意了将欣赏、唱歌、节奏、声势练习、创作表现等“知识与技能”融人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由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
  二、探索音的强弱
  1.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各种强弱不同的声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1:窗外的风声,还有下雨时的雷声。
  学生2:老师关门的声音。
  学生3:飞机飞过学校时发出的声音。
  ……
  师:大家很善于发现。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比如拍手、 拍腿。(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声音的方式)
  生1:跺脚。
  生2:嘴里发出的声响。
  教师帮生3脱下外套,将外套上下使劲甩动,外套发出了“呼呼”的声音。
  生4与生5分别将自己的手合成筒状,俩人相对,嘴对筒口向对方发出“呜——” 的声音。
  2.利用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让它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创造声音的强弱)请学生上台展示。
  师: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 ,敲一敲,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对了,别忘了,我也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找。
  【评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生活中储存了很多有关声音的知识,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并形成新的知识呢? 那就要“开放活动、自主探究”。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老师要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参与、体验、探究,从而形成知识。在此环节教学中,教师尝试通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解放思想,解除束缚,自主探究。学生因此成了学习音乐的主人,老师成了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在探究声音的过程中,各种探究声音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各具特色的强弱声音一阵接着一阵。在探究中,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频繁交流,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样的“方法与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此“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比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听强弱,敲击鼓认识强弱”、“回忆模仿,表现生活中的强弱”、“寻找音源,探究身边的强弱”、 “欣赏感受,体会音乐中的强弱”、“唱歌表现音乐中的强弱”等,在亲自参与中完成了对“音的强弱”的感受、了解、创造、表现和运用。
  【案例反思】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音乐者”,学生是“接受音乐者”,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授相比,作为艺术门类的音乐,学生的接受过程更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的、丰富而细腻的感知过程,干巴巴的说教只会扼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的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适于学生接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
  一、“游戏”带领学生趣味学习音乐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等方面来感受声音的强弱。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任务型教学已向纵深发展,这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肢体语,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达到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赏识激励性眼神、面部表情与小学英语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孩子都具备同一个特点,那就是渴望表扬与关注,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前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在我们低段学生的家庭,由于家长认为孩子刚进入小学阶段,以为一开始就要多帮助孩子一些,不久之后慢慢的就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们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这份绵长而厚实的爱,但是刚开始过分的关爱满足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
【摘 要】 小学英语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很容易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会使得小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活动,以便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天
工程问题在沉寂了几年之后,人教版2014六上教材中再度呈现。我的理解是经过上一轮的教学实践,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认识到工程问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工程例题的教学(42~43页的例7)。  在工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模型、自主建构模型、自觉运用模型,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跨越的,也是学生学习工程问题必须跨越的。  由此延伸,工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按照这一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一、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概括起来说,可以分为阅读态度和
现代教学论专家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因此很快就会遗忘。”的确是这样,能否拨动学生的心弦正是数学教学取得成败的关键。数学教师需要探索如何使基于逻辑思辨的数学知识增添直观形象和想象的光环?如何让严谨缜密的计算过程融入生活的热情,富有生命的活力,成为激情与智慧生成的场所?如何给孩子创设新奇、快乐的数学有情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着。  一、给你
【摘 要】 新教材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要求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开发者,通过积极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的13条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概括出新教材内容:一个核心知识:区域;两个基本工具:地图和地球仪;三种研究方法:认识区域、认识城市及社会调查;四条学习线索:空间、时间、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让学生掌握此“一两三四”,学生就拿到了
综观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由“接受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转变。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这一要求而受到很多教师的推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具体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合作学习事与愿违,实效甚微。如各自为政,秩序较乱;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
【摘 要】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该说,口语交际是听语、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口语交际;个性;潜能  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个性健全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的。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