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前有效准备,朴实无华地进行课上有效实施,推陈出新地练好课后有效拓展,以此营造有效课堂。
关键词 有效课堂 课前准备 课中实施 课后拓展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营造有效课堂,让学生徜徉其中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前有效准备
1 准确深入解读文本。教师只有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才会吃透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培育生长点。文本的解读,切忌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不把工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找资料,找到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资料,造成“泛语文”偏向。解读文本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些角度,一步一步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
2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已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在已知基础上探求未知。因此,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就让他扎扎实实地读,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就让他通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来解决。用一两个能牵动、覆盖全文的线索或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长此以往,必能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3 关注学生知识储备。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尤其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找准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朴实无华地进行课上有效实施
1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我在教《放小鸟》一课时,采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学生自己的需要,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根据一些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层次,设计一些“自读质疑、师生筛选、学生研讨”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愉悦。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会逐步提高,捕捉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会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经验也会更加丰富。有时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向老师提出一些具有批判性、独创性的问题,老师更应该给予肯定。
三、推陈出新地练好课后有效拓展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谁,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我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及时捕捉问题,以第二次复备、教学后记、教学一得的形式记下得失,争取以后做得更好。如教《梅兰芳学艺》一课,我对“京剧大师”一词,在课堂上仅引导学生理解到“京剧唱得好的人”即止,课后思索总觉不足,又上网查阅了关于梅兰芳的许多资料,感到他之所以被称为京剧大师,不仅因为他京剧唱得好听,还因为他人格非常高尚。我把这一认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传递给学生,同时也提醒自己:课前还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
课前有效准备,课上有效实施,课后有效拓展,环环相扣,步步落实,想必学生定会徜徉在快乐有效的教学氛围中,思维的火花犹如烟花般绽放,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课堂 课前准备 课中实施 课后拓展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营造有效课堂,让学生徜徉其中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前有效准备
1 准确深入解读文本。教师只有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才会吃透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培育生长点。文本的解读,切忌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不把工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找资料,找到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资料,造成“泛语文”偏向。解读文本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些角度,一步一步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
2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已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在已知基础上探求未知。因此,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就让他扎扎实实地读,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就让他通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来解决。用一两个能牵动、覆盖全文的线索或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长此以往,必能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3 关注学生知识储备。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尤其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找准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朴实无华地进行课上有效实施
1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我在教《放小鸟》一课时,采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学生自己的需要,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根据一些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层次,设计一些“自读质疑、师生筛选、学生研讨”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愉悦。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会逐步提高,捕捉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会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经验也会更加丰富。有时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向老师提出一些具有批判性、独创性的问题,老师更应该给予肯定。
三、推陈出新地练好课后有效拓展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谁,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我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及时捕捉问题,以第二次复备、教学后记、教学一得的形式记下得失,争取以后做得更好。如教《梅兰芳学艺》一课,我对“京剧大师”一词,在课堂上仅引导学生理解到“京剧唱得好的人”即止,课后思索总觉不足,又上网查阅了关于梅兰芳的许多资料,感到他之所以被称为京剧大师,不仅因为他京剧唱得好听,还因为他人格非常高尚。我把这一认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传递给学生,同时也提醒自己:课前还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
课前有效准备,课上有效实施,课后有效拓展,环环相扣,步步落实,想必学生定会徜徉在快乐有效的教学氛围中,思维的火花犹如烟花般绽放,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