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立意,构建生长质态的语文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现实化起点,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出发,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发展,认知在交锋中深入,语言在历练中提升,思想在交融中丰盈,从而凸显语文课程的特性,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蓄积认知,在言意冲突中深化理解;聚焦形式,在言意转换中积极构建;取势实践,在言意表现中创设表达。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立意;生长质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59—02
  课堂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能力的生长。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构建积极生长的语文课堂,在困惑处点拨、在迷惘处引领、在关键处聚力,涵养学生生长与向上的力量。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孔子游春》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践行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策略。
  一、蓄积认知,在言意冲突中深化理解
  一定的言语符号和形式呈现出对应的意蕴,而一定的意蕴又需要借助适切的言语表达出来。在相互表达、彼此呈现的过程中就会涌现出看似矛盾实则蕴藏冲突的价值点,这些价值点正是引领学生得以迈入文本内核的通道。阅读教学中,紧扣这些文本冲突的着力点,就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矛盾意识,挑起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为语言感知以及后续的迁移运用埋下伏笔。
  阅读《孔子游春》时,学生都会被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中优美的景色所吸引。但作者之所以如此浓墨重彩地进行景色描写,仅仅是因为这是孔子及其弟子游春的线索吗?仅仅是为课文内容做衬托和背景吗?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原本属于自然景观的泗水河,因为成为孔子游春的经历之地,被赋予了一层浓郁的文化亮色。无独有偶,宋代的朱熹也曾有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佳句,相同的季节、相同的地点,甚至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可见此处的春景必然有着非同寻常之处。的确,文中孔子的心情“难以平静”,面对如此美景,竟然“陷入了沉思”,这一有悖于常规的举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冲击。教师在此处蓄积思维动力,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对人物的深度思考,使学生探寻到作者描写这段景色所蕴藏的深意。
  教师先抛出认知性问题:徜徉在泗水河畔的浓浓春景之中,弟子们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孔子的表现为什么会与弟子们完全不同呢?设置这两个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孔子的细节表现,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孔子的大智若愚。有的学生认为,孔子正是用自己的不同表现,将弟子们的关注力从欣赏美景的愉悦转向了对春水的深度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孔子是寓教于乐,特意选择了泗水河畔这座大自然“教室”来点化和教育学生,就如同这春水一般,包含着丰富的育人智慧。
  教师通过蓄势的方式引发了学生内心的矛盾认知,打破了学生原本内在的认知平衡,巧妙地促进了学生认知理解的扬弃,让学生在冲突中诧异,在诧异中思考,在思考中生长。整个板块的教学,因为教师的巧妙蓄势而变得精彩可待,使得课堂呈现出动态而开放的局面,让学生的思维在从言到意的转化冲突中不断走向深入。
  二、聚焦形式,在言意转换中积极构建
  语文课程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孕育着独到的方向,流淌着诗意的温度。但如果将阅读教学止步于对内容和信息的感悟上,学生就还是停留在空泛而肤浅的层面。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揣摩与品味言语形式上的特点,让学生的认知从语言表层向内在密码深入,使学生能将篇章的表达与自己原始积累的知识联系起来,促发言意之间的相互转换。
  如课文第二部分“观水”就记叙了孔子借助春水来引导弟子,激励弟子做一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从这个角度审视就会发现,孔子与弟子们的这次出行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春游玩乐。为此,教师教学这一段时就可以着力关注这几个问题:面对泗水河,孔子究竟说了些什么?孔子是怎样去说的?作者在言语表达的形式上有着怎样的特点?蕴藏着怎样的言语表达秘密?教师于此处聚焦,引领学生分别从“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方面展开品评与体悟,从而感知到文本语言和意蕴的内在结合。在学生揣摩与涵泳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孔子所言中水的“真君子”形象,并从排比句式的角度进行拓展性感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孔子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水“真君子”的不同内涵。
  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了文本的言语理解,还指向了言语运用,关注的是文本意蕴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融通和共生,这也是语文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在理解了孔子所言的内涵之后,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表达的精妙,努力构建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磁场,让学生完成了从理解到运用,直至言意之间的巧妙转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三、取势实践,在言意表现中创设表达
  如果说前面两个板块是对文本语言内容和形式的汲取、内化和积累,那另一个关注的維度就应该是对感知积累的语言进行必要的加工、再造与重组。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积极感知、广泛积累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意识所得转化成内在之“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和所要学习的语言材料之间构建起内在的关联,串起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通语言和意蕴之间的平台,借助言意之间的综合表现以故促新。
  如教学《孔子游春》中的“言志”部分时,很多教师认为这一部分与前文中的“春景”与“论水”没有基本的内在关联,这其实是对文本的误读。孔子与弟子交流志向,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游春基础上形成认知和情感升华之后的提升,他们所论及的其实就是对泗水河畔春景的最好诠释,更是孔子“论水”教育结果最好的反馈。无论是君子的谦谦风范,还是志士的抱负,抑或是人生的价值追求,都寄托在师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过程中。随着他们交流的不断深入,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得到了最重要的体现。文末,作者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一句作为总结。文虽已结束,但韵味犹存。泗水河的春意包含了怎样的特别韵味呢?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照性和创生性表达,让整个语文课堂呈现出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看,教师可从两个方面促发学生言语能力的实践表达:第一,出示文言文版,在文白对照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转换与表达,引领学生以文言版本为载体,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未尽之言进行补充与拓展,并融入自身的理解;第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的认知理解,对孔子与弟子们所论述的志向进行再次感知与理解,将文本表达的内容丰富化、多维化。
  语文的教学取向既关注文本的语言,也指向文本的内容,我们要在学生对文本语言形成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语义和形式进行整合与融通,并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文本语境中,为其倾诉与表达开辟出内在通道,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以生长为教学本意和内在追求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个体的生命活动与言语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具有生长质态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蓄积资源、聚焦资源和不断取势的思维过程中,经历感知意蕴、体悟形式、洞察写法、实践迁移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不断生长的过程中蓄积奋发向上的力量。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同构性文本是指含有不断重复的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的文本。这类文本是第一学段教材文本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分析第一学段部编教材中的同构性文本的特点,正确认识同构性文本的教学意义,并根据它的内容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指导,提升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同构性文本;写话教学;部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摘要]“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发展,让教师们的教学模式一点一点发生了改变。但改变的其实只是我们的教学手段,不变的依然是备课之初,心中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配音游戏、平板推送、微课调节、电子白板助力,实现高效课堂,能够推促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改变,是为了实现心中永远不变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课堂实践;改变;不变  [中图分类号]  C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古诗是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无效。学生无从体悟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学的魅力。要想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感悟。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教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浅谈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悟美的融合。  [关键词]古诗教学;诵读;悟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依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支援”理念,即巧妙地整合资源,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对学习主体的语言学习给予支援,以促进学生语言的自主习得和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着力点,让语言“支”在刀刃上;关注核心处,让语言“支”在方法上;增强对象感,让语言“支”在学生上。  [关键词]语言支援;言语生命;着力点;核心处;对象感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
[摘 要]任务驱动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任务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可以从落在关键点、形成问题链、导向任务群等方面由点到链地展开教学,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任务驱动;由点到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70-01  任务驱动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
[摘 要]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从再现讲述故事,到详细复述故事,到简要复述故事,最后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契合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学中,教师要紧扣题眼,提炼内容,为简要复述筑基;要提炼信息,梳理要点,为简要复述授法;进行角色转化,设置情境,为简要复述设境;引领学生回归统整,强化认知,为简要复述护航。  [关键词]删繁就简;故事;复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试卷上,常见让学生甄别正确的读音、字、词等类型的命题。此类命题或以“划去错误”的“去伪”形式呈现,或以“选择正确”的“存真”形式呈现。因命题呈现形式不同,虽考查内容、目的完全一致,考察结果却有差异。其实,小学低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中,此类命题以“存真”形式呈现更为科学。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试卷;命题;“去伪”;“存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开始编选典型的新闻通讯类文本,并在五年级习作中设置了“撰写新闻报道”的习作要求。那阅读教学应该如何紧扣教材资源,引领学生从文体特征出发,感知、积累通讯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呢?以苏教版五下的《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观点。提出要紧扣通讯题目,体悟内在魅力;梳理通讯思路,感知独到结构;品析通讯语言,体悟浓烈情感,从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体悟魅力;感
[摘要]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引入儿歌成分,可以为识字教学提供更多学情契机,也能够成功调动学生识字学习热情。教师利用儿歌帮助学生正字音、记字形、解字义,学生对生字的认知会更为深刻。儿歌识字教学自然成就一种模式,无疑属于教学创新实践行动,极大提升识字教学效率和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
[摘 要]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语文要素。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习作要素进行学习。设计三年上册的习作《这儿真美》,教师抓住预写、起草、修改、校正几个环节,通过例文支架的搭建等途径,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来进行习作练习,达到了习作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要素;习作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