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品议”诵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致力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读议教学法”就是出于此目的,以读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是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讨论、读中品析,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结构是:通读——品议——诵读。
  “通读”就是在学习课文前必须扫除课文的阅读障碍,读通课文。教给学生根据课题提问的方法,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地读,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品议”是“读议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逐步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并针对课文重点或难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分析,教会学生品析精美语句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寻求答案,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学法,指点学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诵读”一般与“品议”相结合进行教学,它可以是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诵,体会思想感情,也可以是带着疑问区反复品读、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最有效的方法。
  读议教学法的三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品议——诵读”这两个环节更是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结合《荷花》的教学,谈谈“品议”这个环节的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质疑——讨论——解疑
  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其求知的主动性呢?在教学中,我逐步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可以从审题入手,针对课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可以从词句、标点中发现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围绕中心提出疑问;也可以从布局谋篇提出为什么;或是用比较的方法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和品析精美词句的方法。《荷花》一文中有许多优美词句值得反复品析,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质疑——讨论——解疑,体会到作者行文之美”。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现了荷花的姿态美。我先让学生把这句话中最能表现荷花姿态的词画出来,再引导他们针对这个词提出问题。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句话中的“冒”能不能换成“钻”或“探”?“这时没有人举手。我肯定了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好以后,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这三个词分别放入句中品读,加以分析,学习小组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学生纷纷查字典,然后七嘴八舌地争议起来。以下是各小组学生回答的实录:
  生1:我查了字典,“冒”的意思是向外透,往上升,“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钻”的意思是穿过,进入。白荷花不可能向前生长,也不可能穿过什么东西生长起来,所以“冒“不能换成“钻”或“探”。
  生2:我同意他的答案,但对他的解释有不同的看法。理解一个词应放到句子中理解。我把这三个词放入句中品读了几遍,发现“冒”字更能体现出荷花的美。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来看看这幅活的画,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荷花的各种姿态,威风吹来时,荷花又是怎样的姿态。然后说说“冒”字为什么用得好。(生看录像)
  生3:从录像上看出,微风吹来时,荷花若隐若现,因为荷花刚刚向外透,有些长得不够荷叶高,被荷叶遮住了。“冒”表现出荷花的生长情况。
  生4:我认为“冒”换成“钻”或“探”也可以,但是这两个词不够“冒”好。“钻”说明荷花已经穿过荷叶,比荷叶还高,所以给人感觉是荷花已经停止往上生长了;“探”是指荷花向前伸,给人感觉是荷花只能躲在荷叶当中。而“冒”生动地写出了荷花往上升的势头。
  生5:这时候的荷花还能长高,有些荷花长得比荷叶还高,有些只有荷叶那么高,有些荷花比荷叶还矮。所以微风吹来,荷花若隐若现。“冒”字,让荷花具有一种神秘感,比用“钻”和“探”准确多了。
  ……
  根据以上实践,我认为,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对学生的发言和提问,即使是错误的或是不着边际的也不要随意批评,要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争议,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二、领悟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能自行领悟课文中一些语句的精妙之处,或是通过诵读,也能自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领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自学品析的过程。我在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师生共同小结学法,即“质疑——讨论——解疑”,让学生按此学法,小组自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是学生自学后的发言实录片断:
  生1:我知道那画家就是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么美丽的荷花。
  生2:我来补充一点:一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国画,微风吹来,荷花和荷叶随风摆动,这幅国画就活了。叶圣陶爷爷把这一池荷花比作活的画,实在是太妙了。
  生3:从第四自然段我读懂了:作者被这一池荷花陶醉了,连自己也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和一池的荷花共舞,这景象实在太美了!
  生4:我读了课文,觉得自己也爱上了这一池的荷花,爱上了大自然。
  ……
  这样,学生根据学法,独立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了课文中心之处。教师及时总结学习规律,指点学路,启迪了学生思维,使其在自学自悟的过程中,既领会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发展了思维,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仿练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进行运用性的训练,才能形成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小片断的练笔。选准训练点是语言训练效益高低的关键。阅读教学中“片断练笔”的基本切入点,可以放在课文典型处进行迁移性仿写。
  例如,教学了《荷花》第二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模仿这段文字的写法,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简要地写一段话,这段话可以写人,写事,也可以写动作。教师还可以着眼于课文的省略处,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的练笔。课文常因表达需要而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在这些省略处,可适当地让学生依据文意发挥想象,进行补充。《荷花》一文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这段最后写到:“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问:“读到省略处时,你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心情如何?”然后,我要求学生写几句话,把省略的地方补充完整,再连起来读一读。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如我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后,说:“作者站在荷花池边,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荷花,与一池的荷花共舞。如果你也站在荷花池边,你愿意变成什么?”学生的兴致极高:“我愿意变成一只彩蝶,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我是一只小青蛙,蹲在荷叶上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唱歌。”“我变成了一直会说话的鹦鹉,我要告诉所有的人们,在这里有一幅美丽的活的画,让他们都跑来欣赏。”……
  教师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重点选择两三个语言训练点,精心设计学生的“仿练”练习,使学生的潜质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践证明,“读议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格。一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将这种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读一遍、两遍……一口气读了很多遍,到头来只有一个感觉,这篇课文太不适合自己了,于是最先我选择了退缩,无奈这条路没有走成功。“光读,你走进课文了吗?”“不妨,看看别人是怎么上的。”……我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是呀,你
【设计理念】  作文课往往以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条分缕析,引经据典,一本正经,所以学生大多不喜欢也没有表达的欲望。为什么不让作文课变得轻松、自然一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真正愿意“用我手写我口”?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年级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而绘本无疑就是最好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的天地,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精彩感悟,往往因我们不注意,而从我们的眼前飘然而逝,使我们追悔、遗憾。学生往往更不注意,尽管有时他们醉心于其中,但不注意捕捉,或是不善于捕捉。这需要我们教师多鼓励,多引导。  很多时候,此情此景,一旦失去便难以追索,正如人生一样不可复制。  一、灵光可遇不可求  所谓灵光,既是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冲撞我们的心灵所激起的浪花飞沫,又是大自然的美景撩起的温
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假如夏天时,我们走进小兴安岭,让你来画一幅画,你想画些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不假思索地举手发言。我没有急着请学生回答,而是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生1(自信地):我要画很多的树。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1:课文中说:“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都包含着深厚的感情,它们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阅读教学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充分体验文本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在具体的教
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故事类题材的文本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均在第八组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显然,入选语文教材的神话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既是一篇神话故事,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把“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神话和略读课文的双重本体价值”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最终将“体会神奇”确定为教学重点,将
我曾尝试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掘文本展开“小练笔”。促成阅读与习作相融合,有效治愈了不少学生 “无话可说,说假话,记流水账”等习作通病。  一、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好处  1.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苏教版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其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中不仅有“香港回归”、“北京申奥”这样的新题材,也有“神州号”、“东方明珠”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具备丰富的素材。素材从何而来?素材需要广泛的积累,当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容量很大的素材储存库时,才能真正厚积而薄发。  一、主动实践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这一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写作更要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社会,融入生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空间,
识记生字是小学低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但屡屡出现的错别字令老师们很尴尬。陕西师范大学黄耀明老师说,高考中因错别字而致使作文分数不高的现象很突出,可见错别字已经不仅仅是小学生的问题,实在是到了要刻不容缓地解决错别字的问题的时候了。  一、错别字形成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读书、写字时,学生难以做到全神贯注,他们可以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会认的字不多。学生学习生字时,对生字的笔顺、笔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