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共性存在于个性化之中,个性表现共性并丰富共性。研究具体的教育问题,不但要注意各个问题的共性。还要注意其个性,通过个性的研究去把握共性。化学教学是共性的问题,而涉及每个教师又具有不同的个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理性地传授知识、探讨规律之外,还应注意求异创新,以独特的教学个性,求得多彩的教学风格。
一、教师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个性化实现的前提
在同一个地区,所用的教材几乎都相同。因此,每一节教材的处理因教师而异。这个“异”是教师个性的体现,而每一位教师授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也可以说是“异”。但这个“异”往往是停留在表面,比较单一,只是将教参的提示简单演变成自己的教案,因此说不上个性。我们这里的“异”指的是教师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个性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一些比较抽象的化学理论,通过创造性的改进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学识经验、生活体验以及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在备课时,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在这节课中表现教学的个性。比如,在教授元素周期表这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张周期表,贴在水杯上,每天喝水的时候看上几眼,加深记忆;在学习SO2的性质时,用一朵红花试验它的漂白性;在学习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晶体实验时,将课本实验改进为“空筒生烟”……对于一些涉及先进科学技术材料的相关内容,学生没有形象概念,我都尽量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或添加一些视频。个性化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二、课堂氛围的个性化
在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是全方位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多向交流,当这种信息传递、交流形成良性循环时,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教学也随之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以开朗、平和而又力求创新的个性特征为基点,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竞争、创造的课堂氛围,我认为是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布鲁纳的发现法、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都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我曾经认为课堂必须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松懈,按部就班地上完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完成任务,然而那样的课堂让我产生无力感,学生能学到什么?我反思并且努力改善课堂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我想得最多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因此,现在我的课堂允许学生平等自由的讨论,或是各抒己见的争论,学生发表见解有很大的自由度。对于一些过于偏激或近乎荒谬的结果,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在维护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提出善意修正。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能将其好奇的本性纳入探索轨道,产生强烈的表现需求,体验到知识掌握在手的自豪,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
三、情感交流的个性化
人的情感越发达,精神生活就越丰富、越充实。教学必须以情感为手段和契机,只有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这样说: “我这样来理解教育艺术:教育者同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激发起他们心灵的热情。这件工作做得越细致,越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越大,他们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复现教师自身的形象。”情感的交流有很多方式,而对于不同的学生、课堂也应该采取不一样的情感教育,这就是个性化的体现。在化学课堂中,我经常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融入化学,让化学走进生活。首先,使学生们在情感上对化学有一个好感。例如,在批改的学生作业中留下几句话,或是赞扬,或是警句,或是指点迷津,让学生感觉老师重视他、关注他,让他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潜力的人,他的面前有着美好的前途;课间我经常与学生随意聊天,不论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家庭中的,他们会把老师当成朋友,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会向你倾诉。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善良的心、上进的心,因此,情感交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交流的方式多样化,也是其个性化的表现。从心理学、教育学中学习更多情感交流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长期积累,就能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现我们的个性,影响我们的学生。
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如何適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有强大的责任心。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认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寻求更好的方法,才能培养新型人才,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教师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个性化实现的前提
在同一个地区,所用的教材几乎都相同。因此,每一节教材的处理因教师而异。这个“异”是教师个性的体现,而每一位教师授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也可以说是“异”。但这个“异”往往是停留在表面,比较单一,只是将教参的提示简单演变成自己的教案,因此说不上个性。我们这里的“异”指的是教师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个性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一些比较抽象的化学理论,通过创造性的改进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学识经验、生活体验以及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在备课时,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在这节课中表现教学的个性。比如,在教授元素周期表这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张周期表,贴在水杯上,每天喝水的时候看上几眼,加深记忆;在学习SO2的性质时,用一朵红花试验它的漂白性;在学习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晶体实验时,将课本实验改进为“空筒生烟”……对于一些涉及先进科学技术材料的相关内容,学生没有形象概念,我都尽量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或添加一些视频。个性化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二、课堂氛围的个性化
在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是全方位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多向交流,当这种信息传递、交流形成良性循环时,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教学也随之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以开朗、平和而又力求创新的个性特征为基点,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竞争、创造的课堂氛围,我认为是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布鲁纳的发现法、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都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我曾经认为课堂必须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松懈,按部就班地上完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完成任务,然而那样的课堂让我产生无力感,学生能学到什么?我反思并且努力改善课堂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我想得最多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因此,现在我的课堂允许学生平等自由的讨论,或是各抒己见的争论,学生发表见解有很大的自由度。对于一些过于偏激或近乎荒谬的结果,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在维护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提出善意修正。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能将其好奇的本性纳入探索轨道,产生强烈的表现需求,体验到知识掌握在手的自豪,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
三、情感交流的个性化
人的情感越发达,精神生活就越丰富、越充实。教学必须以情感为手段和契机,只有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这样说: “我这样来理解教育艺术:教育者同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激发起他们心灵的热情。这件工作做得越细致,越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越大,他们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复现教师自身的形象。”情感的交流有很多方式,而对于不同的学生、课堂也应该采取不一样的情感教育,这就是个性化的体现。在化学课堂中,我经常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融入化学,让化学走进生活。首先,使学生们在情感上对化学有一个好感。例如,在批改的学生作业中留下几句话,或是赞扬,或是警句,或是指点迷津,让学生感觉老师重视他、关注他,让他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潜力的人,他的面前有着美好的前途;课间我经常与学生随意聊天,不论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家庭中的,他们会把老师当成朋友,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会向你倾诉。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有一颗感恩的心、善良的心、上进的心,因此,情感交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交流的方式多样化,也是其个性化的表现。从心理学、教育学中学习更多情感交流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长期积累,就能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现我们的个性,影响我们的学生。
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如何適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有强大的责任心。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认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寻求更好的方法,才能培养新型人才,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