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由于略读课文一般不列入考试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忽略略读课文的教学,视略读为自读,致使部分学生对略读课文失去了兴趣,干脆不读那些“略读课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 “略”的尺度应该怎样把握成了当务之急。结合这些年的教学,我谈一谈对略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领会略读课文的设置意图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叶圣陶先生说:“略读原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他还说,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指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这些话都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所以说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同样重要。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要想使略读课文教学的主旨得到落实,就要确切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尺度,讲究“略中有细”,既不过高过细剖析,也不作随意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用足教材,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每一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导语部分,它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可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再有导读中的几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例如《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的导读中,前两个问题是“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阅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对语言文字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作,主要意图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结果,同学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有的写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有的写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有的写老农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闪光等等。
2.突出重点,有“舍”才有“得”。
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不宜贪多求全。~堂课40分钟,要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各个环节,这需要我们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要将着力点放在学生的疑难之处和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把力气花在刀刃上。对落实教学目标作用不大的环节完全可以删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
在教《彩色的翅膀》一课时,我时刻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如在学生交流自己读书体会的环节中,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战士热爱海岛的?”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很多有关战士热爱海岛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对课文词句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指导理解句子时,我主要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一个句子:“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这个小瓜”。首先,我唤起学生以前做“护蛋行动”的回忆,体会照料婴儿怎么不容易,然后创设几个情景,如当下暴雨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刮大风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严重干旱时,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体会战士照料小瓜如何像抚养婴儿一样不容易,从而更进一步地使学生体会到战士愛海岛的思想感情。
3.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阅读课文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学生自读和交流。教学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便可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例如在《索溪峪的野》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主要教学环节: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试着用一个词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索溪峪有哪些事物;②品读句子时请学生再轻声细读课文,探索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里;③小组交流对“野”的认识,并每组推荐一名导游为大家介绍索溪峪“野”的一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4.以教材为拓展点,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叶圣陶说:“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拓展阅读,增大教学的宽度。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阅读拓展作为教学的延伸,并不是盲目的整合资源,应着力于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年龄人手,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到拓展延伸任务的可操作性,不一味追求形式和数量,而使学习任务变成可以摘到的星星。
一、领会略读课文的设置意图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叶圣陶先生说:“略读原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他还说,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指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这些话都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所以说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同样重要。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要想使略读课文教学的主旨得到落实,就要确切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尺度,讲究“略中有细”,既不过高过细剖析,也不作随意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用足教材,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每一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导语部分,它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可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再有导读中的几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例如《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的导读中,前两个问题是“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阅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对语言文字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作,主要意图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结果,同学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有的写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有的写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有的写老农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闪光等等。
2.突出重点,有“舍”才有“得”。
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不宜贪多求全。~堂课40分钟,要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各个环节,这需要我们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要将着力点放在学生的疑难之处和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把力气花在刀刃上。对落实教学目标作用不大的环节完全可以删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
在教《彩色的翅膀》一课时,我时刻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如在学生交流自己读书体会的环节中,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战士热爱海岛的?”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很多有关战士热爱海岛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对课文词句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指导理解句子时,我主要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一个句子:“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这个小瓜”。首先,我唤起学生以前做“护蛋行动”的回忆,体会照料婴儿怎么不容易,然后创设几个情景,如当下暴雨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刮大风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严重干旱时,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体会战士照料小瓜如何像抚养婴儿一样不容易,从而更进一步地使学生体会到战士愛海岛的思想感情。
3.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阅读课文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学生自读和交流。教学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便可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例如在《索溪峪的野》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主要教学环节: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试着用一个词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索溪峪有哪些事物;②品读句子时请学生再轻声细读课文,探索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里;③小组交流对“野”的认识,并每组推荐一名导游为大家介绍索溪峪“野”的一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4.以教材为拓展点,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叶圣陶说:“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拓展阅读,增大教学的宽度。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阅读拓展作为教学的延伸,并不是盲目的整合资源,应着力于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年龄人手,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到拓展延伸任务的可操作性,不一味追求形式和数量,而使学习任务变成可以摘到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