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数学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策略而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到“乐读”。通过数学阅读,使他们熟悉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 重要性 培养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也是最佳的途径。通过比较听讲和阅读这两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效果可以看得出,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论已证明图像文字传递的信息流比声音传递的信息流大约105倍。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发现,平时学生数学阅读很缺乏,很大一个原因是数学文本的内容比较平淡枯燥,学生不爱读不爱看。正如有些同学说: “数学阅读费脑子,乏味。语文阅读有情趣,津津有味。”的确,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及抽象性强等特点,数学阅读似乎也没有语文阅读来得有趣。所以说,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开始。有了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水到渠成。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想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小小数学角,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读本或画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有目的地推荐一部分好的书刊杂志,如《数学大世界》、《小数报》等。其次,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思维品质。在阅读过程中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同时,要树立学生无过错意识。即使学生在阅读教材后提出十分幼稚或肤浅的问题也不能讥笑和批评,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其三是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树立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些悬念,便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这一知识点后,我设计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最后一题是1900年。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我出示了万年历让学生查阅发现1900年是平年。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而不答,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注释,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带着问题从课本里寻求答案。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他们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通过阅读认识到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让学生会阅读
  
  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做任何事都将收效甚微。陶行知先生曾说: “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到“乐读”。
  策略一:勤思多想
  只读不思实际上是无效劳动。只有通过对每一个数学符号、图形、数据描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表达方式。所以,数学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结论是什么?怎样得出的?运用这些结论或公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能否举出例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题的范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做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或展示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激励学生“自问”或“互问”,如:通过阅读我(你)读懂了什么?我(你)理解了吗?我(你)还有什么不懂或想不明白的地方吗?最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练习、检测、评价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能行!
  策略:手脑并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一方面动手可以加强记忆,像运算定律、平面几何的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边看边写。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解,像二年级的小朋友在阅读方位认识材料时,就可以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境,甚至站起来根据材料的要求站好方向用自己的形体语言为阅读理解“架桥铺路”。我们要善于使用书写、画图、演算、验证性推理等手段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策略三:抓重点词
  我们都知道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指导时,可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对重要字词的理解也可以采用类似语文“句子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划出题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味,重点理解,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在教學“倒数”这个概念时,课本是这样表述的: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 “倒数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读这个概念的时候把你认为的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认为“乘积是1”、“互为”两个词非常重要。这就突出了倒数的本质,前提条件是“乘积是1”,而非商、差或和是1, “互为”又强调倒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倒数不能独立存在。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通过反复读题,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对于易混淆的题目,将两道或几道类似的题目放一起读读比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
  策略四:语义转换
  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如阅读“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就经常需要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这种动手的过程其实 也是一种外显的语义转换,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转换将更多地表现为“内部语言”来阐述问题。如在阅读有关“正反比例”材料时,我们往往将所谓“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转换为“同时变大变小”或“一个变大,另一个则变小”来理解。数学阅读要求大脑要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策略五:归纳整理
  以上讲的是一个将薄薄的数学书读厚的策略,而读完之后往往还需要一个理清教材脉络、提取重点内容的“由厚到薄”的过程。每学完一个单元或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后,让学生全面阅读该部分教材,在阅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想一想:这部分内容有哪些知识要点?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哪些旧知识有联系?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把自己想到的或总结的写在笔记本或教材该部分内容的首页上,尤其是揭示算理展示结论推导过程的内容要让学生多想想,多问问:“还可怎样想或怎样做?”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个理性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再一次内化的过程,也是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前提。它应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这一环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进行归纳阅读时,教师首先要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去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重在指导他们学会概括概念、定律、公式、计算法则及解题规律。
  
  三、课外进行阅读延伸,提升数学素养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此,我们还可以在课外进行阅读延伸,准备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查找“叮”是由谁研究出来的,你对此有何想法?通过查找阅读,同学们找到了答案,第二天都抢着来告诉我它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出来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这样的阅读在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课外阅读还提倡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在研究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例如,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后,让学生课后阅读“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积怎么变化”的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把思考延伸到课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数学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写数学日记、做数学小制作;定期开展“阅读成果展示会”、“比比谁的课外知识多”、“比比谁的数学制作好”等活动,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阅读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有其独特的魅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技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通过数学阅读,使他们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总之,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完口算和计算器的使用之后,可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并事前先进行活动预算及活动安排等。而活動时,教育学生要懂礼貌,注意安全,使学生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五、联系实际,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将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过程。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方法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活动是联系学生与知识的桥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以情促思,以动促思,给数学课堂一个“春天”。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汉、俄两种语言的特点和普通翻译与科技翻译的特点,进行了两种文体的对比,旨在说明要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除注意汉、俄两种语言的特点外,还应当掌握所译文章的专业知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四册专辟了两个单元--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精选了现当代戏剧和古代戏曲的名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巨大魅力,然而
学生学习科学课程是一种能动过程,探究是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探究是科学课教师授课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这就要求教授科学课的老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亲历探究,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都能因为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而變得更灵动、智慧而获得更多的科学
1993~1994年鉴定了120份不同果枝类型的品种,分析了0(零)、Ⅰ、Ⅱ、Ⅲ型果枝品种群体的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的表型表现、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第5、6果枝第二果节间距的长短能较好地反映果枝类型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he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Mao Xinliang(毛新良)from Soochow University uncovered the mol
如果在數学教学中能够尽量利用函数图形、数轴等形象元素,就能把不少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而易解决一些,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办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识字一方面是以字詞为中介,间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记忆并理解事物。所以,识字教学应引导他们建立事物概念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激发其识字兴趣。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选择自己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识字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一些挑战,表现为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教材更新速度缓慢、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为此,建议加
大豆幼苗萎蔫过程中,相对含水量急剧下降;SOD、CAT、POD3种细胞保护酶的活性先以较大幅度上升,后急剧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剧,大量电解质外渗,电导率增大。 During the process of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