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糕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糕,是朝鲜族人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因为它是将糯米饭放到槽子(或其他物件)里(上)用木槌捶打制成而故名。在关东,朝鲜族人不在少数。就吉林省而言,大范围说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还有朝鲜族自治县等,小范围讲,关东很多地区都有朝鲜族人居住。正因为这样,当我们向读者介绍关东民间传统特色粘食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打糕。
  朝鲜族人喜食打糕的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朝鲜族就有文献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为传统食品之一,每家都有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习惯。如今,每逢年节、老人寿诞、小孩生日、结婚庆典等重大喜庆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平日里,一旦见到哪家妇女喜气洋洋地忙着做打糕,就知道这家人肯定有大喜事。其实,打糕不仅用来自己食用,更是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的重要礼品。
  尤为指出的是,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当孩子高考升学前,人们都会期盼孩子高考得中,到高等学府去读书,所以在凌晨时分就把在家做好的打糕扔到学校墙上和大门上,而且,扔得越高预示着孩子考上大学的希望越大,以此寓意:蒸蒸日上,金榜题名。
  一、制作打糕原料
  制作打糕的原料也与制作菜肴原料结构差不多。有主料、辅料和调料之分。
  主料是糯米,没有糯米也可以用黄米。
  辅料可用熟黄豆面、豆沙、绿豆、松子、栗子、红枣、果脯、芝麻等。
  调料主要有白糖、食盐、食用油等。
  如果用糯米做的打糕习惯叫“白打糕”,如果用黄米做的打糕习惯叫“黄打糕”。
  二、制作打糕工具
  首先有普通的炊具,再就是预备好打糕槽或石板一个(块),打糕槌子(或木棒)一或两个(其规格可根据打糕槽或石板需要而定),切刀一把和应手使用的小工具。
  三、制作打糕方法
  (一)制作多量打糕方法
  主料:糯米,其数量可根据食用人数多少而自行决定。
  辅料:熟黄豆面、熟白芝麻或豆沙均适量。
  調料:白糖、精盐或咸菜等均适量。
  做法:1. 先把糯米放到清水中浸泡一大段时间,用手指能捻碎米粒为止,另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捞出沥干,另添适量清水放到蒸锅里烧大火蒸0.5 h后,成熟取出。
  2. 将熟糯米饭放到特制的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槌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
  3. 如果在家中少量食用,就将蒸好的糯米饭放在垫有保鲜膜的砧板上,用木槌边打边翻动,边翻动边加一点凉开水,否则,打糕就会与木槌粘在一起。在实践中看,打的时间长些为好,直至打到看不见饭粒为宜。
  4. 最后切块,撒上熟芝麻或熟黄豆面便可装盘食用。
  这样,一份香黏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就制作完成。若喜甜者,可蘸上白糖食用;若喜咸者,可佐以盐或咸菜食用。若喜豆面者,可另行蘸着食用。
  成品特点:黏糯可口,味道清馨。
  (二)制作少量打糕方法
  主料:糯米300 g。
  辅料:黄豆粉75 g。
  调料:白糖50 g。
  做法:1. 将锅刷净,擦干,置于灶上,烧小火,将黄豆粉和20 g白糖放一起于锅中炒香取出待用。
  2. 糯米用清水浸泡一大段时间(糯米用水浸泡时间越长其质感越黏),然后淘洗干净加入适量水焖(或蒸)熟成干饭,加入30 g白糖搅匀,摊凉。
  3. 案板上垫保鲜膜,将糯米饭平铺在上面。
  4. 用擀面杖捶打糯米饭。如果饭因黏而粘着擀面杖,可适量地洒一点凉开水,边捶打边洒水,但不能过多,如果“伤水”,则黏性大减,影响成品质量,当打至看不见米粒时即可。
  5. 把打糕切成方形或菱形自便,在黄豆粉里滚蘸一下,尽量使之周围粘匀。
  6. 把少量黄豆粉筛在米糕上即成。
  成品特点:质感黏糯,口味甜润。
  (三)制作特色打糕方法
  主料:糯米300 g。
  辅料:红小豆200 g,熟芝麻适量。
  调料:白糖80 g,熟色拉油适量。
  做法:1. 将糯米和红小豆分别用清水和热水浸泡数 h,糯米浸泡回软质黏,红小豆浸泡胖涨易熟。
  2. 浸泡好的糯米淘洗干净,再放适量清水,入蒸锅,烧大火至成熟为米饭。
  3. 将浸泡好的红小豆放在电饭锅里,加豆量的两倍清水,盖严锅,像平常焖饭一样按下键,待跳闸后再焖10 min,完全成熟后(用手指轻易就能捻碎),拌入40 g白糖,用勺子只杵几下,会有少许碎豆沙产生黏性使豆粒之间相互粘连,不至于太散落。
  4. 将蒸好的糯米饭取出,趁热拌入40 g白糖,放在结实的金属盆中,用豆杵子或粗擀面杖头部,使劲杵动糯米饭(与捶打效果相近),见米饭成为面团状即可。
  5. 取一个大方盘,铺上保鲜膜,刷一层熟色拉油,然后一层糯米饭团一层红豆,按实、压紧,置于冰箱冷藏室,待1 h后取出切成自己喜欢的块状,表面再刷上一层熟色拉油,撒上适量熟芝麻,装盘即可食用。
  成品特点:红白相间,质黏味甜。
其他文献
羊肉在东北家常菜肴中,吃法很多。在人们谈“脂”色变的今天,羊肉的脂肪少,蛋白高,而且还具有特殊的膻香味,所以它非常受人偏爱。在当下,草原被大面积开发,就连地角旮旯都被人开荒种地,没有大块绿色植被,所以养羊的数量在逐渐减少。物以稀为贵,羊肉的价格就一路飙升,一般情况下,是猪肉的2倍或2倍以上。即使是这样,那东北人家对羊肉还是情有独钟的。  下面再选择3款以羊肉为主料的东北家常菜,与您一起分享。  例
1. 海底捞——张勇  不论是什么好的创意、服务,都要与品牌能够结合上。不能让消费者只记住了你的服务,想不起来你的品牌。口碑营销的成功传播源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真的有保障的。  2.外婆家——Uncle吴  外婆家提出了“永远100”的红字方针:控数量、调品质、比数据、扬品牌。将“品牌比数量重要的思维”上升到战略高度,应该是2016年乃至未来,餐饮业者需要确立的一种战略思维。  3. 华怀庆——华
秀色可餐的美食总能诱惑人的胃口,让人爱不释手、吃不绝口。历史上,偏偏就有一些名人不幸死于美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诗人孟浩然:死于查头鳊  公元741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孟浩然此时患有痈疽,虽然病将痊愈,但郎中嘱咐不可吃鱼鲜,要忌口。  孟浩然与王昌龄、王维、李白都是好友。老友相聚,孟浩然设宴款待,一时间,觥筹交错,宾客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
锅盖面,又称伙面、小刀面,是江苏镇江的特色传统美食,被称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锅盖面以色重料足偏碱为特色,显著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是在面锅里加一小锅盖,水滚汤沸之时锅盖浮于面上,捞面时先拨开面盖,舀出少许面汤装碗,然后在盖底料上浇头,一气呵成。锅盖面的精髓在于店家所支的面锅,铁锅和锅盖都有讲究。锅要足够大且年头长,陈年老锅才能下出真正有味道的面,而锅盖又不似一般炒锅的盖,一定要用老杉木制作,
“鸡髓笋”,这道菜你听说过吗?你见过吗?你吃过吗?《红楼梦》里就有这种菜(第七十五回),曾经请教过不少厨师,少有知道“鸡髓笋”的制作方法。清代却是高贵的“名菜”。  鸳鸯是贾母的大丫环,负责贾母的饮食起居,见多识广。指着那几样菜道:“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外头老爷指的是王子腾,凤姐的父亲,是京营节度使高官。送的“鸡髓笋”,可想而知是多么高级菜肴。贾母尝后,把各种菜送人,是分等级的。
玉兰花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玉兰的花,又名白玉兰、玉堂春、应春花等。玉兰花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柠檬酸、丁香油酚,还含有木兰花碱、油酸、维生素A、生物碱、芦丁等成分。  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镇痛、镇静作用,并能收缩鼻黏膜血管。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物,静脉注射或口服均有
看人下菜碟,一般也做“看人下菜碟儿”“看人下菜”,或者“见人下菜碟儿”。亦俗称“看人下菜”,是句北方俗话(俚语)。看人,根据不同的人;下菜,是把做好的菜端来放在桌子上;一般都是用此话的引申义,比喻不能一视同仁、待人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因此,投机取巧,差异化待人,搞亲亲疏疏,对人不能一视同仁的做法叫“看人下菜碟”。比如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
油炸糕——!油炸糕——!又香又甜的油炸糕来!  这是都市的小贩子,手里推着小车沿街叫卖的声音。当吃惯油炸糕的大人孩子们听到这熟悉而又甜美的叫声时自然走出屋来,到小车旁买回几个充饥或解馋。  油炸糕,以发酵的黄米面团包裹馅料后放在热油锅中炸制出来的,是一款非常具有关东民间传统特色的黏食之一。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制作和食用,它始终以色泽金红,质感黏糯,口味香甜而深受人们喜爱。这里且不说早年油炸糕在人们饮食
日常饮食中哪些主食是营养冠军?符合什么标准才算得上是“好”主食?吃主食又有什么原则呢?笔者向您介绍如下。一、哪些主食是营养冠军  蛋白质含量第一——燕麦。燕麦中的蛋白质含量在谷物中是最高的,并且其氨基酸构成和消化吸收率也较高。除了这个优势外,燕麦还富含具有调控血糖和血脂功用的β葡聚糖。燕麦能够用来煮粥或做成燕麦饭。  胡萝卜素含量第一——红薯。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有保护视力、防止夜盲
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有识之士往往能透过饭局见微知著,识人用人,洞察饮食之道里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饭局是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有的人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