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机械地呈现给学生,学生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来探索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例如,教學“比例尺”时,我们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教师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都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指导探究方法,开启探究学习的大门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授课中认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1.在实验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实验——对比——结论”,在实验中探究,在类比中发现。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教师提示学过的圆柱体体积公式,让学生进行削铅笔比赛、说变化,然后进行实验:拿出制作好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装沙实验,从中找出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边实验边记录,通过分析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在探究中得出了结论。
2.在游戏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游戏活动——解决问题——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玩中得出学习结论。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活动理解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三、注重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探究
能力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学生的合作者。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学数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交流、学合作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如:在教学左右一课中“摆一摆”时,让一位学生在台前根据要求摆,然后让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提问题,这位同学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表达意见,而且学会了怎样倾听别人的想法。
四、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索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主动的学习欲望。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曾说:“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事实确实如此,如:教学第一册中“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玩扑克”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抢答对一个题目或想出一个不同的算法,这个小组就获得一颗星星,到下课时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星数最多。学生们没有了以往数学课上的指令性操作活动,而是在他们喜欢的扑克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究,得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评价中,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激发了他们“乐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机械地呈现给学生,学生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来探索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例如,教學“比例尺”时,我们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教师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都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二、指导探究方法,开启探究学习的大门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授课中认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1.在实验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实验——对比——结论”,在实验中探究,在类比中发现。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教师提示学过的圆柱体体积公式,让学生进行削铅笔比赛、说变化,然后进行实验:拿出制作好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装沙实验,从中找出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边实验边记录,通过分析得出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在探究中得出了结论。
2.在游戏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游戏活动——解决问题——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玩中得出学习结论。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活动理解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三、注重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探究
能力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学生的合作者。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学数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交流、学合作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如:在教学左右一课中“摆一摆”时,让一位学生在台前根据要求摆,然后让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提问题,这位同学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表达意见,而且学会了怎样倾听别人的想法。
四、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索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主动的学习欲望。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曾说:“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事实确实如此,如:教学第一册中“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玩扑克”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抢答对一个题目或想出一个不同的算法,这个小组就获得一颗星星,到下课时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星数最多。学生们没有了以往数学课上的指令性操作活动,而是在他们喜欢的扑克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究,得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评价中,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激发了他们“乐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