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出现了预习时间过长且预习不充分,预习效果不佳的状况。学生觉得预习没什么效果,预习太难了,所以放弃了预习。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明确预习目的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前预习效率。
【关键词】课前预习效率策略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如何做到课前预习高效呢?
一、预习目的明确,深度适中
在预习的目的上,很多同学和家长认为:预习就是要提前学会,或是预习就是看一看课本。这两种认识都有偏差。因为预习内容新知识,有很多地方会让同学们感到不好理解和困惑,假若提前学会,学生往往费了很大的力气要学会读懂,结果预习的工作变得很辛苦,或是打击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甚至影响了其他学科,打乱了整个学习计划,得不偿失。假若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在课堂上的时间就变得效率不高了,而且也很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的兴趣度培养。同样,预习过粗,流于形式,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
预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呢?预习不同与听课,一般说来就是提前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合适的预习深度应当做到:①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③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④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就是要做好听课的思想上、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预习程序条理清晰
通常,预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浏览教材;(2)找出本节应掌握的预备知识,并复习、巩固和补习这些知识;(3)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4)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5)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例如,学习函数中的“函数”一节,可按上述五个步骤进行预习,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填写下面的内容:
(1)浏览教材的初步印象:本节教材比较重要,函数的概念很抽象,理解透彻有一定的困难。
(2)本节预备知识:已学过的①变量之间的关系;②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式子;③ 平面直角坐标系
(3)本节内容提要:①函数概念;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③两上定理的应用。
(4)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变量、常量的认识,用式子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概念的理解;②难点——函数关系式的表示。
(5)课堂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①函数概念的提炼过程:如何从一个变化过程中抽象函数概念②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③怎样用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式。
三、预习方法得当。
各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因而预习方法也不尽相同。若是在预习前就把握课程的特点,那么预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1、预习语文的方法
语文课多是有一篇一篇内容上不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预习语文的一般步骤是:首先通读课文、注释以及习题,划出生字、生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其次,查工具书,即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以及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再次,尝试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段意、人物特征、表现手法等,可用作听课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以加深理解。
2、数理化的预习方法
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重要特点是:知识的连续性特别强。所以数理化课程虽然也可以作及时预习,但集中时间做阶段预习、学期预习,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数理化课程预习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阅读课文,理解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等。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的符号等,是学习数理化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预习时要重点理解,牢牢记住的。其次,扫除绊脚石。数理化的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最后,试做练习。数理化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付的习题是可以做出来的。
3、英语的预习方法
英语预习可以分为单词的预习和课文的预习两部分。单词的预习可以先背单词,也可以直接在读课文中划出不懂的单词,这样可以把以前学过的没掌握的单词一并找了出来学习。在课本上,尝试着用铅笔划出英语习惯用语、固定搭配和句型,接着预习课文,先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接着可以尝试翻译课文,把不能自己翻译的句子标记下来
预习的具体方法很多。无论是哪种方法,在预习时,都需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读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语文、英语可利用字典、词典弄懂生字词的准确读音、含义及一般方法。
(2)复习、巩固与新课相关连的旧知识,最好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用的一般规律。
(3)将自己不能了解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并注明不能理解的原因,这是预习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听老师的讲析,从而明了自己思考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以后改正。同时,如果该疑难点老师在讲课时未涉及到,下課请教老师也能更具针对性,收效更大。
(4)试着解答课后练习,初步巩固预习成果。
只要做到这几点,相信你很快就找到了适合的学习方法。
四、预习时间科目灵活安排。
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也可视新课难度而定,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预习科目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一下子全面铺开,科科课课都搞提前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弄得十分紧张,质量也未必能够保证。解决的办法是: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了甜头,取得了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
五、预习要结合老师授课特点
在教学课程中,有的老师讲课基本依据教材,但展开的比较丰富,那么就需要学生事先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对教材做一定的分析理解;有的老师讲课完全是教材的展开、升华,那么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时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做读书笔记。学生课前预习不能盲目,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预习方法,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浪费时间。
掌握了正确的预习策略,就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就可以让预习成为学习的催化剂,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预习什么科目,一定要明确预习是为了学习起来更轻松,更高效,更有调理,所以,预习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己的预习方法,并且要将预习的范围全面铺开,在脑海中形成预习体系,一以便于下一步的深入学习。
【关键词】课前预习效率策略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如何做到课前预习高效呢?
一、预习目的明确,深度适中
在预习的目的上,很多同学和家长认为:预习就是要提前学会,或是预习就是看一看课本。这两种认识都有偏差。因为预习内容新知识,有很多地方会让同学们感到不好理解和困惑,假若提前学会,学生往往费了很大的力气要学会读懂,结果预习的工作变得很辛苦,或是打击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甚至影响了其他学科,打乱了整个学习计划,得不偿失。假若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在课堂上的时间就变得效率不高了,而且也很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的兴趣度培养。同样,预习过粗,流于形式,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
预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呢?预习不同与听课,一般说来就是提前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合适的预习深度应当做到:①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③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④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就是要做好听课的思想上、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预习程序条理清晰
通常,预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浏览教材;(2)找出本节应掌握的预备知识,并复习、巩固和补习这些知识;(3)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4)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5)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例如,学习函数中的“函数”一节,可按上述五个步骤进行预习,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填写下面的内容:
(1)浏览教材的初步印象:本节教材比较重要,函数的概念很抽象,理解透彻有一定的困难。
(2)本节预备知识:已学过的①变量之间的关系;②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式子;③ 平面直角坐标系
(3)本节内容提要:①函数概念;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③两上定理的应用。
(4)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变量、常量的认识,用式子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概念的理解;②难点——函数关系式的表示。
(5)课堂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①函数概念的提炼过程:如何从一个变化过程中抽象函数概念②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③怎样用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式。
三、预习方法得当。
各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因而预习方法也不尽相同。若是在预习前就把握课程的特点,那么预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1、预习语文的方法
语文课多是有一篇一篇内容上不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预习语文的一般步骤是:首先通读课文、注释以及习题,划出生字、生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其次,查工具书,即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以及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再次,尝试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段意、人物特征、表现手法等,可用作听课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以加深理解。
2、数理化的预习方法
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重要特点是:知识的连续性特别强。所以数理化课程虽然也可以作及时预习,但集中时间做阶段预习、学期预习,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数理化课程预习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阅读课文,理解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等。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的符号等,是学习数理化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预习时要重点理解,牢牢记住的。其次,扫除绊脚石。数理化的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最后,试做练习。数理化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付的习题是可以做出来的。
3、英语的预习方法
英语预习可以分为单词的预习和课文的预习两部分。单词的预习可以先背单词,也可以直接在读课文中划出不懂的单词,这样可以把以前学过的没掌握的单词一并找了出来学习。在课本上,尝试着用铅笔划出英语习惯用语、固定搭配和句型,接着预习课文,先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再接着可以尝试翻译课文,把不能自己翻译的句子标记下来
预习的具体方法很多。无论是哪种方法,在预习时,都需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读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语文、英语可利用字典、词典弄懂生字词的准确读音、含义及一般方法。
(2)复习、巩固与新课相关连的旧知识,最好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用的一般规律。
(3)将自己不能了解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并注明不能理解的原因,这是预习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听老师的讲析,从而明了自己思考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以后改正。同时,如果该疑难点老师在讲课时未涉及到,下課请教老师也能更具针对性,收效更大。
(4)试着解答课后练习,初步巩固预习成果。
只要做到这几点,相信你很快就找到了适合的学习方法。
四、预习时间科目灵活安排。
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也可视新课难度而定,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预习科目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一下子全面铺开,科科课课都搞提前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弄得十分紧张,质量也未必能够保证。解决的办法是: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了甜头,取得了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
五、预习要结合老师授课特点
在教学课程中,有的老师讲课基本依据教材,但展开的比较丰富,那么就需要学生事先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对教材做一定的分析理解;有的老师讲课完全是教材的展开、升华,那么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时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做读书笔记。学生课前预习不能盲目,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预习方法,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浪费时间。
掌握了正确的预习策略,就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就可以让预习成为学习的催化剂,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预习什么科目,一定要明确预习是为了学习起来更轻松,更高效,更有调理,所以,预习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己的预习方法,并且要将预习的范围全面铺开,在脑海中形成预习体系,一以便于下一步的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