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时读书,便读到这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时至今日,已为人师的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即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可见,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懂的。自己读懂的书,感悟深刻、记忆久远;别人教懂的书,理解不深,且易遗忘。
  作为一名教者,如果能真正诱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读透一篇文章、一本书,那么学生必会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翁,而教者也定将成为教学领路的先行者。如何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理念来指导教学、引导学生呢?本人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应该用“读”来设计教学流程,也就是备课。现代意义的备课是研究教法、学法,研究师生互动的手段,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用“读”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重难点问题,并组织上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读书,用读书获取知识和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在课堂上,教师们有很多种担心,担心学生读不懂,担心时间不够,担心这种方法行不通……的确,一篇好的文章,要想彻底读通、读懂,确实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但一旦教会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知识的深入,学生对书中所学知识的认识,往往也会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每一次深入的阅读,总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读的遍数越多,也就越接近书中所要表达的真意。
  在阅读中,“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进而读出重点,读出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
  对于一篇文章,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语,扫除阅读障碍,读得正确、通顺。再读课文,紧扣题目,联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对文章有整体印象。在此,可以让学生采用互相交流、补充的方法复述课文。这既是对整篇文章的熟悉了解,也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三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优美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段,并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理解造句,加深对词、句的深刻理解,并通过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为写作奠定基础。四读课文,紧扣题目,结合全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五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他人解答或分组探讨,再在班内交流。对于学生忽略的或涉及的课文的重难点,可以由教师设计出相关问题,再由学生个人或集体商议,共同解答。这也是对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六读,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七读谈谈读后感、学后感,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有人会说:“一节课四十分钟,读那么多次,早下课了!”其实,课堂上的读,只是引导式的“导读”,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多读、大声读,扫除阅读障碍,勾画词语等,提前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我在教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勾画优美词语,并尝试理解。二读课文,从题目入手,结合课文,试着把课题中的三个词语组成一句话,如“童年的记忆中,有一支骆驼队走在暖暖的太阳下”。这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三读课文,联系题目,结合全文,了解写作意图。四读课文,概括全文:围绕骆驼写了四件事。在学习“骆驼咀嚼”一段时,我来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边学骆驼咀嚼的样子,亲身体会“小英子”的天真可爱。关于“驼铃的用途”,学生的想象力令人惊叹。有的学生说,驼铃有提示商人、骆驼集中之意;有的学生说,听到驼铃,人们知道卖煤的来了;还有的学生说,驼铃能告知主人,骆驼的去向……学完后,学生的感受都很深刻,说“小英子”的童年——平淡不乏真实,天真不失童真,耐人寻味。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究与创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有待进一步努力,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有一天,我们真正教学生学会了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我们就真正理解了古人这精辟的真理,并成为语文教学的佼佼者。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更多的研究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激起兴趣上,忘记了促成兴趣的维持和发展。教学的过程毕竟是漫长的,教学的内容终究是丰富的。本文试从兴趣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性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勾勒。  一、激发:创设氛围,创新导入  高尔基曾经这样谈自己的写作经验:“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优化设计提问内容,掌握课堂提问技巧,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英语课堂艺术性提问的类别与运用  1.激趣式提问  我们还需根据不同的班情和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与辅导。  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结合新课内容,利用前两课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设计了以下问题:  T:Where is the boy?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共情技术”也被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共情式”教学呢?它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师生共情)或引导学生完全融入教学内容所阐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生本共情),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
[案例]  为了美化教室,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进行了一次教室布置的检查评比。走进一间间教室,带给我们的是一阵阵的惊喜和赞叹。  “哇! 好漂亮的手工作品啊!你瞧!这个‘小巧手’栏目设计得多好!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手工作品的地方。这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来一定会很棒!”  “你看!这个‘星光园’,有‘劳动星’‘文明星’‘勤奋星’‘进步星’……奖励面又多又广,一颗颗闪烁的星星里张贴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他们都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但两位教师在教学“试一试”这个内容时,其教学细节又不一样,这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请看两个片段实录。  【案例A】  师出示“试一试”灯笼图。( 灯笼颜色依次按红、紫、绿三个一组的顺序重复排列)    师: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起
叶圣陶说过:“课文是个例子,凭着它要教会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景教学法”的创始人李吉林说过:“作文指导主要的工夫是在眼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因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较大、较快的提高,让习作不再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引导中低年级学生作文时,教师该如何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会学生积累词句  低年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学会单韵母ɑ、o、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ɑ、o、e的四声。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够读准单韵母ɑ、o、e的音,记住字形,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出ɑ、o、e的四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老师讲故事:有一天,几个人一起乘船过河。小李不小心把鞋子掉到了
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把更多自己的东西带入课文中去,读出个性,秀出真我,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发展。  一、读中品——发现槐乡的“美丽”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五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就让我们循着作者诗一般的语言,到槐乡去看一看!(在柔和的音乐中,教师动情地范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槐乡的美。)打开课文,用你的一双慧眼和丰富的想象,从字里行间发现更多的美,把你的发现
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
经典诵读就是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儿童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而且实践证明,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学有利于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加强儿童的记忆力,因为曾有人实验过,诵读经典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有利于儿童识字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