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实践,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提问 策略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它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在此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面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我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去进行有效提问。
  一、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
  1.提问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②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③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④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⑤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⑥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6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3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3种类型提问常用于接间教学模式。
  2.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我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
  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
  在上述教学中我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二、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大问题”首先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教学“时间和数学(一)”,我创设了一个“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学生情绪高涨。然后,我提问:“飞飞会想些什么呢?”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因而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再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40米。
  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
  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
  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
  ……
  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1.6米,是浅处1.2米,中间1.4米。
  教师: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教师提问“你去游泳,安全吗”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我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
  三、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提出探询性问题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只有做到心中有教学目标,才能及时追问或补问。
  1.使用探询性问题澄清对知识的理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我出示情景:“9个气球,飞走了5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提出:“9-5=4。”我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5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4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通过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2.使用探询性问题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在得到一个至少是部分正确的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回答之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如教学“十几减9(8)”课的开始部分,我问学生:“15-9你会算吗?”
  學生: 15-9=6。 因为10-9=1, 1 5=6。
  学生: 15-9=6。 因为15-5=10, 10-4=6。
  学生: 15-9=6。 因为 15-1-1-1-1-1-1-1-1-1=6。
  学生: 15-9=6。 因为 15-10=5, 5 1=6。
  但是对后续学习有帮助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课堂中没有生成,这时我补问:“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来计算呢?”然后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学生马上说:“因为6 9=15,所以15-9=6。”通过补问,诱出了新的学习信息,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
  3.使用探询性问题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讨论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学习问题设定新的情境。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之后,我提问:“现在有没有同学要说说其他分数的大小比较?”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方向马上发生转变,进而自然地进入另一个知识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建构阶段。
  四、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
  1.使用的问题太复杂,语意模棱两可。
  2.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
  3.提问时心中无教学目标,不能肯定自已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
  4.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作出回答。
  5.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教师应心中有学生、有目标、还要有策略,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的结尾有多少种呢?这很难作出回答。因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结尾,相同的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结尾,不可能存在一个适合所有情况的结尾公式。为了进一
摘 要: 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作者主要从三方面来实施: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回顾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做好解题总结工作。  关键词: 高三数学复习 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 讨论    本学年伊始我接手了一个高三毕业班,班里的学
摘 要: 数学交流重在运用数学语言对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等进行富有情感地多向互动交流,一般有探究式交流、比较式交流及反思式交流,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交流 探究 比较 反思 创新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新教材的推出为改进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新课程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数学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心理学、教学论、逻辑学等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班级授课为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心
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观念的一部分,是扮靓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手段。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江泽民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当前,以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验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它有力地挑战了以往教师的“一言堂”专制,改变了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可走进课堂仔细观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幕:  1.老师一宣布讨
摘 要: 对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本文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情境创设源于生活,创设高于生活;问题情境创设应立足于数学内部,有利新旧知识串联,拓展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创设可利用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 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 数学模型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来展开。刘兼教授认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人来讲,兴趣都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有过数学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习起数学来就可以事半功倍。可见,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对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有多种有效的途径,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推导,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从人的角度讲,成功能让人建立成就感,并从中享受过程的美感与喜悦。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