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理解与实施这一点,我想首先需要我们科学(常识)教师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彻底抛弃“授受式”的传统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从环境中吸收的,不是预先在儿童头脑中形成,并随着儿童的成熟随时出现的,而是由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他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的。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课堂尽快地进入角色和探究主题,莫过于通过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而又能让学生引发探究兴趣的情境。比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在将马铃薯放在装清水的烧杯之前,问学生“土豆”放进去后会怎样,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有关“沉”“浮”的问题,当土豆放入清水中下沉时,会激发学生想到“当物体比它同体积的水要重时,物体下沉,”而最后当教师对其稍施“魔法”之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烧杯盐水时),学生惊奇地观察到土豆在水中浮起来了,学生沸腾了,到底老师施了什么“魔法”,是土豆发生了变化?还是烧杯中的水发生了变化?水中到底加了什么物质呢?……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系列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去思考,心中必定有无数个问号。下面,不用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就会提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二、及时调整进度,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具有天生的探究本能,但由于人类具有独特的基因潜能基础,使人类能够突破和超越自身天生的探究本能,而且有更为卓越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儿童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正是来源于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内驱力。因此,探究作为一种本能,并不是一种从无到有要去学习的事物——他们无需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内部的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他们是天生的“讨厌的”提问者、“可气的”拆卸者、“可恶的”的破坏者、“可恨的”涂画者和“烦人的”嚷嚷者。我们在学步时代就开始了对大人的无休止提问,正是这种提问使我们渐渐懂得了什么叫树、什么叫床,什么叫读书等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也曾经问过:“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植物是不是吃泥土长大的?”等问题。但这种宝贵的问题意识往往会由于成人的介入而被打斷、改变,甚至压抑了,而反过来需要我们的科学教育去培养。一般来说,现在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还会布置诸如“教学进度”之类的教学计划来指导教师按进度上课。其实,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多给学生留一些自由探究的时间。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必须要完成的,但不能光围绕这些“太阳”公转,还要给学生自转的时间,才能保护他们稚嫩的探究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探究也是有价值的,他们的声音,老师也在同教材一样认真对待,认真倾听着。这时候,孩子们会多么快乐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教师应该有权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与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或查找资料的方式,共同探讨一些孩子们临时产生的“十万个为什么?”
  三、积极评价学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并且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科学教学要把科学学习的机会平等地提供给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并且要通过健全的科学评价机制对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评价,关注每个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这需要我们的科学教师有极大的耐心,广博的科学修养和科学知识储备。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进行观察,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多钟渠道了解人们对所提问题的研究程度,若将科学探究过程浓缩,则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整理信息—思维加工作出解释—表达陈述”。
  在上述六个环节中,第一、二两个环节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后四个环节,这时的评价起到了保护和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教师可评价学生观察是否全面、准确,思考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恰当,提问是否大胆、有创意、有价值等。但要遵循以鼓励性的积极评价和过程性的发展评价为主,注意评价语言的表达,充分尊重不同的声音,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和问题。总之,科学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察言观色”,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变化、学习表现等,以调整教学策略。
  四、注重家庭教育,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很大程度上讲,家长是否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学生问题意识能够得以顺利地生根、发芽、成长的关键。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大部分的家长有能力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但当孩子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家长的反应又会去想方设法回避它,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来正确地引导他们,不厌其烦地解释某些问题的不可知性和无法探究性。例如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的本原问题:人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之类的问题。引导得好,可以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得不好,可能会使学生丧失提出问题的勇气,失去探究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说,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是研究保护孩子稚嫩的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些简单的方法所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科学(常识)教师转变观念,需要我们的社会创造条件,需要现行评价机制的改变,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但是我们应该充分地、完全地、真正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学生选修生物学生比例的扩大,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层出不穷,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应该紧抓生物新课程标准,改进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上好一节新课,就必须有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入设计可采用巧设悬念,创设情境;利用旧知,启发思维;巧借实物,激发思考;活用电脑,激发乐趣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技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入了课堂,成为新的教学资源环境。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还具有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常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误解,闹出笑话甚至产生矛盾。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为载体,从价值观与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媒体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政治课堂中,多媒体也成了一项重要的辅助工具,存在着许多的优势,在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从趣味性、增强直
选题指导阶段,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生成、确立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分解,然后汇总、归纳、整理,制订活动计划或方案。  因为选题指导课侧重于主题的归纳、整理等理性的选择和分析,所以课堂有时会显得比较枯燥,尤其是在“主题分解”环节,要求学生能尽可能多地提出与主题关联的“子主题”,尽管活动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尽管教师也创设了活动情境,但当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领域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活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革新精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就如何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力求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
摘 要:作文教学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做好作文的指导、修改、批阅、讲评四个环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指导;修改;批阅;讲评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习作指导、修改、批阅、讲评四环节呢?  一、习作指导   如何指导小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20年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的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幻灯、电影等媒体较之于原始的口耳相授及后来的印刷媒体之教学,其传播方式有了跃进式
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能激发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地理教学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