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首要标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 可见写作中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是何等重要。然而,综观现在学生的作文,感情缺失、弄虚作假的现象仍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完成写作,用我手写我心,用我笔抒我情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回归本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写作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不限内容,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作,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心中的人和事,自由地抒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茅盾先生说得好“幼稚粗拙是健壮美妙的前奏曲。”我们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实话实说,不要虚伪乔饰,宁要有一说一,不要无病呻吟。面对部分学生内心迷惘、思想阴暗的文字,教师切忌讽刺扼杀,一棍子把他们打入冷宫,以至抹杀学生纯真的天性和积极的写作动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张扬个性,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舒展学生健康的人性,净化学生的心灵,回归自然,顺乎天性,适当引导才是正途。
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反映了自己成绩下降后的苦恼,流露出自暴自弃的情绪。教师不妨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上:“人生道路并不总是铺满鲜花,充满阳光。是止步不前,还是挺胸向前?相信你,能跨过这道坎!”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早恋的情绪。你不妨对他说:“不要过早贪恋人生路上的某些风景,最美的还在前边。”相信这些顺乎天性的引导,这些充满爱心的话语会像一股暖流,悄悄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教会他们在笔端如何流泻真情。
二、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生活中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可以使学生产生表现欲和创作欲,进而激发出写作的灵感。叶圣陶先生曾说 :“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在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所以我们只有从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始,他们的情感才会不断产生并丰富,这样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作文課上,教师要准确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唤醒体验,激发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真情在笔端自然流淌。
1.假设唤醒体验
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一个令人感动的生活片段。 分析例文之后说:“如何把最感动的部分写具体,这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试试。”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图文结合的画面。左边是一段文字:当你口渴时……当你满头大汗赶回家时……当你心情烦躁时……当你深夜做作业感到疲惫时……当你……妈妈端给我一杯冰饮料;右边是一幅画:一杯乳白色的冰饮料。教师的这个情景假设,把学生带入一个又一个生活场景,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写作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酣畅的情感表达需要。
2.追问引发思考
在一节《悟》的作文课上,我出示了一张PPT: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向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然后问:看到上面的一幕,你的内心有何感触?学生回答之后,接着步步追问:当你看到虫子身上这些品质的同时,有没有去思考过它为什么要爬这道墙?它为什么总是失败?如果你是这只虫子,你该怎么办?在生活中,你有和虫子类似的经历吗?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的认识层层深入,随着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路一步步打开,由生活中的一只虫子,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思考。
3.音画催动情绪
作文课上,我展示一个画面:一只挂在秃树上的风筝。然后抛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它为什么会呆在那儿?它在想些什么?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一只风筝?一番交流之后,背景音乐(班瑞德的《童年》)响起,屏幕上出现图文结合的画面。左边是一幅挂在秃枝上的风筝,右边是由下而上缓慢出现的一行行文字:“在一棵秃树上,挂着一只美丽的风筝,那是一只折翅的,不再飞翔的风筝。你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是谁牵着你的绳端?是亲人为了还你的自由而把你放飞?是肆虐的风将你被爱牵引的线扯断?或是任性的你恣意将束缚你的绳索挣脱?挂在树上的风筝啊!此刻你在想些什么?你怨吗?你悔吗?为什么你的双眼依然仰望天空……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眼里,这风筝是他儿时折落的那只;在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眼里,这风筝分明就是漂泊无依的自己……在这里,你读懂了风筝。在这里你读出了自己。”伴随着动人的音乐,教师深情朗读屏幕上的文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一种表达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切合实际,定好学生训练计划
作文的真谛在于一个“真”字,作文可贵之处在于说真话、表真情。教师要变学生作文情感的矫揉造作为真情流露,就要寻找作文的原动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找作文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定好训练计划,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积累、去书写。
周一:采得百花终成蜜——诗文佳句摘录。每周,要求学生抄背一两首古诗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美文,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体会其意味、情趣。
周二:小感悟,大智慧。每周摘抄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叙写一种生活现象,然后用自己的三言两语表达自己的感悟体会。
周三:在名著的熏陶下成长——名著点评。每学期,要求学生精读一部名著。书名在老师推荐的范围内随学生自主选择。要求以周为单位,规定每周读多少回或多少页,并作好点评。点评的形式分内容简介与个性评价两方面,内容简介重在概括,简明扼要,个性评价字数、内容、形式不限。
周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闻摘评。每周末,要求学生关注一则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做好摘要点评。新闻的内容要有思想价值,不能只是一些娱乐性的小道消息。
周五:我手写我心——生活随笔。有所见,就会有所感,所谓缘物生情,因情生文。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情感、阅读时的感悟体验,随时写进自已的素材积累本中。
总之,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写作时我们的笔下流淌的不是墨而是淋淋漓漓的情。只有情郁于中,才能发乎言外。所以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消除学生作文生活体验上的盲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浩渺的生活世界中捕捉那些个打动人心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真情才会从他们的笔端汩汩流泻。
一、回归本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写作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不限内容,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作,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心中的人和事,自由地抒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茅盾先生说得好“幼稚粗拙是健壮美妙的前奏曲。”我们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实话实说,不要虚伪乔饰,宁要有一说一,不要无病呻吟。面对部分学生内心迷惘、思想阴暗的文字,教师切忌讽刺扼杀,一棍子把他们打入冷宫,以至抹杀学生纯真的天性和积极的写作动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张扬个性,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舒展学生健康的人性,净化学生的心灵,回归自然,顺乎天性,适当引导才是正途。
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反映了自己成绩下降后的苦恼,流露出自暴自弃的情绪。教师不妨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上:“人生道路并不总是铺满鲜花,充满阳光。是止步不前,还是挺胸向前?相信你,能跨过这道坎!”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早恋的情绪。你不妨对他说:“不要过早贪恋人生路上的某些风景,最美的还在前边。”相信这些顺乎天性的引导,这些充满爱心的话语会像一股暖流,悄悄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教会他们在笔端如何流泻真情。
二、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生活中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可以使学生产生表现欲和创作欲,进而激发出写作的灵感。叶圣陶先生曾说 :“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在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所以我们只有从引导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始,他们的情感才会不断产生并丰富,这样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作文課上,教师要准确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唤醒体验,激发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真情在笔端自然流淌。
1.假设唤醒体验
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一个令人感动的生活片段。 分析例文之后说:“如何把最感动的部分写具体,这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试试。”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图文结合的画面。左边是一段文字:当你口渴时……当你满头大汗赶回家时……当你心情烦躁时……当你深夜做作业感到疲惫时……当你……妈妈端给我一杯冰饮料;右边是一幅画:一杯乳白色的冰饮料。教师的这个情景假设,把学生带入一个又一个生活场景,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写作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酣畅的情感表达需要。
2.追问引发思考
在一节《悟》的作文课上,我出示了一张PPT: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向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然后问:看到上面的一幕,你的内心有何感触?学生回答之后,接着步步追问:当你看到虫子身上这些品质的同时,有没有去思考过它为什么要爬这道墙?它为什么总是失败?如果你是这只虫子,你该怎么办?在生活中,你有和虫子类似的经历吗?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的认识层层深入,随着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路一步步打开,由生活中的一只虫子,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思考。
3.音画催动情绪
作文课上,我展示一个画面:一只挂在秃树上的风筝。然后抛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它为什么会呆在那儿?它在想些什么?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一只风筝?一番交流之后,背景音乐(班瑞德的《童年》)响起,屏幕上出现图文结合的画面。左边是一幅挂在秃枝上的风筝,右边是由下而上缓慢出现的一行行文字:“在一棵秃树上,挂着一只美丽的风筝,那是一只折翅的,不再飞翔的风筝。你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是谁牵着你的绳端?是亲人为了还你的自由而把你放飞?是肆虐的风将你被爱牵引的线扯断?或是任性的你恣意将束缚你的绳索挣脱?挂在树上的风筝啊!此刻你在想些什么?你怨吗?你悔吗?为什么你的双眼依然仰望天空……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眼里,这风筝是他儿时折落的那只;在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眼里,这风筝分明就是漂泊无依的自己……在这里,你读懂了风筝。在这里你读出了自己。”伴随着动人的音乐,教师深情朗读屏幕上的文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一种表达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切合实际,定好学生训练计划
作文的真谛在于一个“真”字,作文可贵之处在于说真话、表真情。教师要变学生作文情感的矫揉造作为真情流露,就要寻找作文的原动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找作文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定好训练计划,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积累、去书写。
周一:采得百花终成蜜——诗文佳句摘录。每周,要求学生抄背一两首古诗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美文,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体会其意味、情趣。
周二:小感悟,大智慧。每周摘抄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叙写一种生活现象,然后用自己的三言两语表达自己的感悟体会。
周三:在名著的熏陶下成长——名著点评。每学期,要求学生精读一部名著。书名在老师推荐的范围内随学生自主选择。要求以周为单位,规定每周读多少回或多少页,并作好点评。点评的形式分内容简介与个性评价两方面,内容简介重在概括,简明扼要,个性评价字数、内容、形式不限。
周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闻摘评。每周末,要求学生关注一则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做好摘要点评。新闻的内容要有思想价值,不能只是一些娱乐性的小道消息。
周五:我手写我心——生活随笔。有所见,就会有所感,所谓缘物生情,因情生文。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情感、阅读时的感悟体验,随时写进自已的素材积累本中。
总之,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写作时我们的笔下流淌的不是墨而是淋淋漓漓的情。只有情郁于中,才能发乎言外。所以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消除学生作文生活体验上的盲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浩渺的生活世界中捕捉那些个打动人心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真情才会从他们的笔端汩汩流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