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关乎其未来的发展走向。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是一个人一生中生活、学习、工作必备的本领,也是家庭、单位、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幼儿园特开展了“幼儿收拾整理习惯养成之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旨在通过课题研究的研讨实施,帮助全园的孩子从小养成爱整洁、喜收拾、善整理的好习惯,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去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幼儿;收拾整理;习惯;教师能力
幼儿园阶段正是孩子个性品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能培养孩子细心观察周边的环境变化,理清收拾整理思路,有序表述整理过程,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为此,幼儿园特开展了《幼儿收拾整理习惯养成之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两年半的课题研讨、实施过程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我与老师们一起,参与了研讨与实施全过程。每一种方法的有效性,都进行了反复研讨、实践,最终形成结论。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们商讨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弊端在哪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更多的道理,逐步改掉了坏习惯。从老师们的研讨实施中,我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始终记住“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最初研讨幼儿收拾整理的方法时,我听到老师们说的最多是“这个方法不行,这要做起来,老师们多累呀”,或者说“这个方法好,我们很轻松就能做到”。这就是典型的“只想到自己,不考虑他人”。没有考虑到这些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孩子们,是否真正对孩子们有利,严重违背了《规程》《纲要》《指南》“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更违背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业操守。因此,作為新时代幼儿教师,我们应懂得自己的工作职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应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为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人才。如果我们只考虑到自己,何谈孩子的健康成长,何谈为社会培养人才。
为此,我们重新学习《规程》《纲要》《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让老师们明确教育目的和教师的职责,明白“以幼儿为本”的重要性。同时,我们教务处通过跟班督导的方式,在大中小三个年级组,各挑选出一个幼儿收拾整理习惯养成较好的班级,组织全园老师进班观摩,让老师们看看自己口中的“不可能”,别人是怎样变为“可能”的。也让老师们明白,幼儿收拾整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期关注孩子的表现,时时提醒他们的行为,才能让孩子们从会做,到能做,最终到自然而然地去做。
随着老师们观念的转变,在现在的研讨交流中,老师们谈论的焦点,不再是以自身为出发点了,说得更多是,“我们小班孩子一次接受不了,只要我们有耐心,再训练两次,孩子们一定能做到”“没关系,只要我们多关注、多提醒,孩子们的习惯一定能养成”……老师们改变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目的,孩子们接受起来轻松、愉快、有趣。
二、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专门提出“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强调:幼儿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教会孩子不断学习的同时,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也许有人会说,幼儿收拾整理习惯,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就可以自然养成,还需要学什么理论知识呀!诸葛亮曾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人们的才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如果我们没有幼教理论的指导,就不了解孩子们的心中所想,就会盲目乱干,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又组织老师学习了幼儿生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熟记于心。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趋势,习惯的培养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又重新温习了《规程》《纲要》《指南》等纲领性文件,让老师们以此为蓝本,随时随地检验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每个时间段的孩子关注的热点和谈论的焦点,都有所不同,我们的习惯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如:原来我们习惯用摇铃鼓的方式,组织一日常规;现在我们用弹琴的方式来组织一日活动,这不仅是对孩子们发出的信号,更是对孩子们进行艺术的熏陶。现在,还有更多的老师弹奏当今流行的《小苹果》《你笑起来真好看》《大王叫我来巡山》等乐曲,组织一日活动,孩子们听到琴声,跟着一起唱,使活动既显得轻松活跃,又不失秩序井然。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应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我们组织了观摩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让老师们相互借鉴、相互取经,从而达到了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在积极思考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数学家华罗庚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要善于思考分析孩子们行为表现,探究他们内心真实想法和能力水平,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每天的走线取书还书环节中,很多老师都按照集体研讨的办法,在地上贴一条即时贴的单线,孩子们走在线的两边,有序地取书。但小六班老师,将单线贴成了双线,因为她们发现,线与墙面和桌子距离太近,走单线时,孩子们总喜欢两脚放在单线上,走路时东倒西歪,不是碰着桌子,就是把墙上评比栏的小红花蹭掉,有时还会摔倒。老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就把单线改为双线,孩子们的小脚不越出双线,也就不会再出现东倒西歪和物品被破损的现象了,及时纠正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这就是老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结果。
总之,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思考,让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发展型、创新型人才,这是我们的宗旨。因此,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强烈的博爱之心,我们更要做人类灵魂的守护者,成为新时期需要的育花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但对教育方法的探讨之路,依然艰难而漫长,让我们共同求索吧!
【关键词】幼儿;收拾整理;习惯;教师能力
幼儿园阶段正是孩子个性品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能培养孩子细心观察周边的环境变化,理清收拾整理思路,有序表述整理过程,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为此,幼儿园特开展了《幼儿收拾整理习惯养成之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两年半的课题研讨、实施过程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我与老师们一起,参与了研讨与实施全过程。每一种方法的有效性,都进行了反复研讨、实践,最终形成结论。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们商讨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弊端在哪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更多的道理,逐步改掉了坏习惯。从老师们的研讨实施中,我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始终记住“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最初研讨幼儿收拾整理的方法时,我听到老师们说的最多是“这个方法不行,这要做起来,老师们多累呀”,或者说“这个方法好,我们很轻松就能做到”。这就是典型的“只想到自己,不考虑他人”。没有考虑到这些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孩子们,是否真正对孩子们有利,严重违背了《规程》《纲要》《指南》“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更违背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业操守。因此,作為新时代幼儿教师,我们应懂得自己的工作职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应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为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人才。如果我们只考虑到自己,何谈孩子的健康成长,何谈为社会培养人才。
为此,我们重新学习《规程》《纲要》《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让老师们明确教育目的和教师的职责,明白“以幼儿为本”的重要性。同时,我们教务处通过跟班督导的方式,在大中小三个年级组,各挑选出一个幼儿收拾整理习惯养成较好的班级,组织全园老师进班观摩,让老师们看看自己口中的“不可能”,别人是怎样变为“可能”的。也让老师们明白,幼儿收拾整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期关注孩子的表现,时时提醒他们的行为,才能让孩子们从会做,到能做,最终到自然而然地去做。
随着老师们观念的转变,在现在的研讨交流中,老师们谈论的焦点,不再是以自身为出发点了,说得更多是,“我们小班孩子一次接受不了,只要我们有耐心,再训练两次,孩子们一定能做到”“没关系,只要我们多关注、多提醒,孩子们的习惯一定能养成”……老师们改变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目的,孩子们接受起来轻松、愉快、有趣。
二、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专门提出“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强调:幼儿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教会孩子不断学习的同时,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也许有人会说,幼儿收拾整理习惯,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就可以自然养成,还需要学什么理论知识呀!诸葛亮曾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人们的才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如果我们没有幼教理论的指导,就不了解孩子们的心中所想,就会盲目乱干,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又组织老师学习了幼儿生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熟记于心。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趋势,习惯的培养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又重新温习了《规程》《纲要》《指南》等纲领性文件,让老师们以此为蓝本,随时随地检验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每个时间段的孩子关注的热点和谈论的焦点,都有所不同,我们的习惯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如:原来我们习惯用摇铃鼓的方式,组织一日常规;现在我们用弹琴的方式来组织一日活动,这不仅是对孩子们发出的信号,更是对孩子们进行艺术的熏陶。现在,还有更多的老师弹奏当今流行的《小苹果》《你笑起来真好看》《大王叫我来巡山》等乐曲,组织一日活动,孩子们听到琴声,跟着一起唱,使活动既显得轻松活跃,又不失秩序井然。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应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我们组织了观摩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让老师们相互借鉴、相互取经,从而达到了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在积极思考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数学家华罗庚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要善于思考分析孩子们行为表现,探究他们内心真实想法和能力水平,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每天的走线取书还书环节中,很多老师都按照集体研讨的办法,在地上贴一条即时贴的单线,孩子们走在线的两边,有序地取书。但小六班老师,将单线贴成了双线,因为她们发现,线与墙面和桌子距离太近,走单线时,孩子们总喜欢两脚放在单线上,走路时东倒西歪,不是碰着桌子,就是把墙上评比栏的小红花蹭掉,有时还会摔倒。老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就把单线改为双线,孩子们的小脚不越出双线,也就不会再出现东倒西歪和物品被破损的现象了,及时纠正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这就是老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结果。
总之,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思考,让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发展型、创新型人才,这是我们的宗旨。因此,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强烈的博爱之心,我们更要做人类灵魂的守护者,成为新时期需要的育花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但对教育方法的探讨之路,依然艰难而漫长,让我们共同求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