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质量直接涉及到教学质量。课堂时间多数是老师用来组织教学的,学生在课内做作业的时间少,大多依赖课外完成。而现实状况是,学生对待课外作业,随意性较大,或敷衍了事,或拖欠不做。特别是预习作业和口头作业,即非量化或非文字性作业,情况更不乐观。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老师设计作业方面还存在些问题。如何精心设计语文课外作业,提高学生语文作业兴趣,笔者有如下思考和体会。
一、知识性与思维性相结合
知识与能力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每一节语文课,老师都会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老师往往会通过课外作业去巩固。而这些知识点中,有不少是关于字音字形与词义类的,还有许多是概念性的或趣味性不大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老师一般都是设计出抄写性的作业,让学生在重复抄写或连续、大量、纯粹的专项训练中使之巩固。这类作业,虽具备知识性,却缺乏思维性,学生往往在单调重复的练习和辛苦的强化记忆中,逐渐丧失作业兴趣。所以设计这类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知识性与思维性结合。作业有了思维性,学生作业不至于乏味,既能在思维中获得愉悦,也能使思维得到锻炼。比如,对于要积累和巩固所学习的新词语,或为了强化对易错字的记忆,这类作业题可这样设计:如果说优美的语句是一个“盒子”,那么,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到的新词语,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比比看,谁的“盒子”精美。这样,学生不但会抄写新词语,而且还会为新词语造出优美的句子来。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学得也更为扎实。同样是知识抄写型训练,因为作业设计考虑到了思维训练成分,所以学生没有单纯重复简单抄写的疲倦感,作业起来就比较认真,效果也较好。
二、指令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学生的作业,从能级与性质上讲有三种,即基础型、提高型与发展型。基础型作业,主要功能是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对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各种表现手法及技巧等基础知识进行积累和巩固,它是学生都必须达成的目标,都应该牢固记住;提高型作业,主要是指对基础知识给以深彻理解与熟练运用。它训练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型作业,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训练形成能力,创造性地去探究解决新问题,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机智与能力。按照知识的不同能级,教师往往会以指令性作业和自主性作业方式分别要求学生完成。指令性作业就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自主性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自主选做的作业。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就要求老师遵照指令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出能级不同的课外作业出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布置。对于成绩暂时滞后、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基础性作业应是硬性作业,必须规定他们完成;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发展题可作为指令性作业布置给他们,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指令性作业而外,所有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就能避免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的优秀生,再去做没必要的重复机械的基础题和那些难度系数不大的提高题而耽误时间;中下等生也有机会凭着兴趣做那些跳一跳就摘得到的“桃子题”——发展题和提高题中的有难度题目,而不必被因啃都啃不下的“骨头题”——提高题和发展题中的难度系数大的题目挫伤积极性了。所有学生就都能够发挥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会得到充分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文本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纵观历年各地语文中考试卷,无一不是“学在书内,考在书外”。因此,学生平时的课外作业训练,要着眼书内,放眼书外。要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把训练的目光投向书外,扩大课外作业视野。作业设计要把文本性与开放性结合起来,要在书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这种拓展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语文作业向其他各学科拓展。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我们可以联系其他学科设计作业,在学科之间进行渗透;二是语文作业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拓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了深厚的民族心理和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节等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老师可结合这些节日文化设计语文作业,引导学生感悟欣赏民俗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三是语文作业向社会生活拓展。现实生活中,报刊、电影、电视、网络、广告等信息资源,国内外大事,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老师都可用来结合语文知识设计作业。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实践类作业。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源于书本,高于书本,努力做到文本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如能做到上述“三结合”,也可称得上是向作业设计的科学化靠近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一定会大有提高。
一、知识性与思维性相结合
知识与能力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每一节语文课,老师都会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老师往往会通过课外作业去巩固。而这些知识点中,有不少是关于字音字形与词义类的,还有许多是概念性的或趣味性不大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老师一般都是设计出抄写性的作业,让学生在重复抄写或连续、大量、纯粹的专项训练中使之巩固。这类作业,虽具备知识性,却缺乏思维性,学生往往在单调重复的练习和辛苦的强化记忆中,逐渐丧失作业兴趣。所以设计这类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知识性与思维性结合。作业有了思维性,学生作业不至于乏味,既能在思维中获得愉悦,也能使思维得到锻炼。比如,对于要积累和巩固所学习的新词语,或为了强化对易错字的记忆,这类作业题可这样设计:如果说优美的语句是一个“盒子”,那么,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到的新词语,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比比看,谁的“盒子”精美。这样,学生不但会抄写新词语,而且还会为新词语造出优美的句子来。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学得也更为扎实。同样是知识抄写型训练,因为作业设计考虑到了思维训练成分,所以学生没有单纯重复简单抄写的疲倦感,作业起来就比较认真,效果也较好。
二、指令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学生的作业,从能级与性质上讲有三种,即基础型、提高型与发展型。基础型作业,主要功能是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对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各种表现手法及技巧等基础知识进行积累和巩固,它是学生都必须达成的目标,都应该牢固记住;提高型作业,主要是指对基础知识给以深彻理解与熟练运用。它训练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型作业,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训练形成能力,创造性地去探究解决新问题,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机智与能力。按照知识的不同能级,教师往往会以指令性作业和自主性作业方式分别要求学生完成。指令性作业就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自主性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自主选做的作业。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就要求老师遵照指令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出能级不同的课外作业出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布置。对于成绩暂时滞后、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基础性作业应是硬性作业,必须规定他们完成;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发展题可作为指令性作业布置给他们,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指令性作业而外,所有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就能避免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的优秀生,再去做没必要的重复机械的基础题和那些难度系数不大的提高题而耽误时间;中下等生也有机会凭着兴趣做那些跳一跳就摘得到的“桃子题”——发展题和提高题中的有难度题目,而不必被因啃都啃不下的“骨头题”——提高题和发展题中的难度系数大的题目挫伤积极性了。所有学生就都能够发挥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会得到充分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文本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纵观历年各地语文中考试卷,无一不是“学在书内,考在书外”。因此,学生平时的课外作业训练,要着眼书内,放眼书外。要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把训练的目光投向书外,扩大课外作业视野。作业设计要把文本性与开放性结合起来,要在书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这种拓展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语文作业向其他各学科拓展。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我们可以联系其他学科设计作业,在学科之间进行渗透;二是语文作业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拓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了深厚的民族心理和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节等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老师可结合这些节日文化设计语文作业,引导学生感悟欣赏民俗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三是语文作业向社会生活拓展。现实生活中,报刊、电影、电视、网络、广告等信息资源,国内外大事,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老师都可用来结合语文知识设计作业。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实践类作业。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源于书本,高于书本,努力做到文本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如能做到上述“三结合”,也可称得上是向作业设计的科学化靠近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一定会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