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而语文自学能力的形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课内外阅读中练就过“五关”的本领。
  第一关,初读,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解决,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比较简单的生词,还可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深化理解,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第二关,再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即读完一段就停下来想想文章先写的是什么,再写的是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意思深奥难于理解的句子、段落或者精彩、重点的句子、段落,可用笔圈出反复阅读。例如《赤壁之战》一文,先交待了战役的起因,接着写了双方做的战斗准备,最后写了火攻的经过和结果。其中在讲火攻经过时,先写黄盖写信给曹操愿意投降,再写黄盖前去曹营假投降,然后写黄盖点燃了曹军的船只,最后写曹军大败。知道了这些,对《赤壁之战》的内容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第三关,感读,感受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首先,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阅读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才能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感受作者为什么写,感受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小橘灯》一文,只有了解、联系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的白色恐怖、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人民群众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一时代背景,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对小姑娘的赞颂,对光明就在前头的欣喜之情。
  其次,站在作者的一边,设身处地的替作者想,把自己的身心置于文章描绘的情景之中,也会对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如读《开国大典》,当读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感情。因为有感情的朗读能增强语感,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只有有感情的朗读才能体会作者对总理的怀念、热爱之情。最后,反复读,反复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思想感情不是一次能体会透彻的,体会之后再读时感情会更真挚,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会更深刻。
  第四关,研读,斟酌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即作者为了达到写作目的采取的方式、方法、技巧等。方法为目的服务,思想感情解决“写什么”,表达方法解决“怎样写”。斟酌文章的表达方法通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结构特点。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如:记叙文《跳水》、《月光曲》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景文《第一场雪》就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解说词《故宫博物院》就是按空間位置转移的顺序写。还有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等,都是结构方面的写法。
  其次语言特点,即分析文章在语言应用上的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运用到景物的描写上。还有个性化语言的描述,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句子分析体会,看其如何表现人物性格,达到写作的目的。
  第五关,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收获感受,给人启发。感受就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善恶标准评价文中内容的是非曲直,把自己喜欢、憎恶、崇拜、向往、同情等感觉说出来。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相同、相似、相对、相反的事例或自己的经历,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因及果把事理或经历联系起来;可以运用联想,举一反三,浮想联翩。例如:读《乌塔》一文,对于乌塔的出游,有的同学认为乌塔不该一个人外出旅游,并且说出了年龄小、社会上有坏人等一大堆理由;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单独外出旅游,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这些看法和想法都是自己的思考,都是自己的感受。 语文阅读过“五关”,犹如爬山、登楼,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坚实基础,上一层比下一层更高也更难。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登上阅读的高山。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构建小學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
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且很不喜欢学习,尤其是语文课,如果课堂吸引不住他们,他们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甚至放弃不学。如何上好一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把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上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课堂导入艺术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也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开头,精彩的导课技巧可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它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动力,进而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在学习时间上,提供学生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  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
摘要:文本延伸是以文本作为媒介,把文本解读的触角伸出文本以外,向更大的空间延伸。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延伸”能更好地加强初中学生语言、朗读、文学鉴赏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延伸”的常用方法有,延伸故事,阐述观点;延伸背景,为阅读铺垫;延伸与课文同主题或同表现方法的材料,比较理解;延伸人物情节,激发名著阅读的兴趣 ;延伸课文赏析的文章,帮助准确解读课文。  关键词: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孩子的兴趣是重中之重。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 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
背景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STS)是源于间叶组织的包括脂肪、肌肉、神经及神经鞘、血管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部位。肉瘤是较稀少
幼儿心理结构的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操作活动是联系幼儿周围环境和心理结构的纽带。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动作从最初的随意摆弄到有序地操作,在不断的成功或失败中逐步调节自己的认知方式,从而获得经验使数学概念得以内化。实践证明,让幼儿在操作学习中获得成功,幼儿就会有真正、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予数学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尝试在数学操作活动采取多种策略,通过丰富多样
本文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完善。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本文将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提出一些看法。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在建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