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题拓展到一节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道好题能串联起许多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设计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将一个单元要考查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经历较少的问题就能遍历所有的知识点,这样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发散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表内除法;平均分;审题;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35-01
  一道好题能串联起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打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时,以一道练习题为例,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平均分、表内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等数学知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教学片段】
  师:读一读题目,你能解答吗?
  生1:每3根摆1个三角形,可以摆5个。
  生2:我觉得题目有问题。15根火柴,每3根摆1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一共可以摆7个三角形。
  师:大家认为生,这样摆可以吗?
  生3:我觉得可以。题目只说了有15根火柴,每3根摆1个三角形,并没有规定怎么摆。
  生4:我觉得题目已经给出了示意图,而且也强调了让我们“看一看”,那么答案只能是5个了。
  师:生4真会审题!题目要求“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而且出示了示意图,那么我们就要根据示意图来解答。你们能根据这幅图写出算式吗?
  生5:15÷3=5(个)。
  师:第(2)题呢?
  生6:每4根可以摆1个正方形,可以摆3个正方形,还多3根火柴。
  师:第(3)题呢?
  生7:我可以摆出平行四边形,能摆3个,还多3根火柴。
  生8:我可以摆出长方形(1个长方形用6根火柴),能摆2个,还多3根火柴。
  生9:我可以摆出正五边形,能摆3个,还多0根火柴。
  生10:我觉得正五边形不可以,因为这样就没有剩余的火柴了。
  生11:我可以摆出正六边形,能摆2个,还多3根火柴。
  师:最多可以摆几边形?你能罗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写出对应的算式吗?
  【教学反思】
  本案例中,学生看似只解决了一道题,但是他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充分调用了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整节课的学习连贯又深入。
  1.从一道题中悟出审题的重要性
  審题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面对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一起读题,并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提醒学生仔细审题,慢慢过渡到由学生自己读题解答。其次,对于一些易错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不认真审题的过程,然后通过题组对比,促使学生感悟审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从一道题中辨析除法有无余数
  第(3)题的题目是“能摆口个,还多口根火柴”,其实已经暗示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题,学生不能选择刚好分完的情况。在学生的回答中,有的学生顺着前一位同学的回答,就得到了”能摆出正五边形,能摆3个,还多0根火柴”的答案,这个特殊的答案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区分没有余数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初步感知余数是怎么产生的。
  3.从一道题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道好题应当是开放且螺旋上升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人手点,但又能区分出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案例中,学生的思维无疑是开放的,他们凭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不同的图形,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表内除法的掌握情况。此外,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提炼出能摆出的平面图形只能是正几边形,还要排除刚好摆完的情况,最终留下的图形才是正确答案。如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充分利用好题展开深度教学,让学生经历少量的题便能达到大量的思考,从而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教学现象指出了探究式教学没有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及流于形式的情况。从教材探究活动设计的角度反思原因,并提出教材编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教材;探究式教学;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13-02  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20年,可以说得到
将校园活动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够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旅游景点,进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源和小导游”是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与学校合作的一个实践活动。一方面,它是着眼于社会实践本身的课程,是针对泉州的“古城旅游”而产生的设计理念。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教学教育的运用中,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本文主要对如何优化信息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趣味引导,优化教学  课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有从此出发,设计的教学内容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地结合课本内容,并深入课本,进而立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与实验,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的圆的面积估测和公式推导的探究活动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画—分—剪—拼”探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验论证了其不可行性,提出了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等完善教材的建議。  [关键词]教材编写;圆;面积;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05-04  “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中的有序思考、优化思想都是学习数学必要的思维方式。“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师从渗透数学思想的角度,深入挖掘教材,以期读懂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有序思考;优化思想;搭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51-02  【教学分析】  1.读
[摘 要]数学建模能够使学生深入数学问题的探索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由原来的机械式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由原来的解决单一问题转化为解决同类问题。以“植树问题”教学为例,给出了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即创设情境,感知模型;把握本质,构建模型;应用模型,实现价值。  [关键词]数学模型;植树问题;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诗·大序》:“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文章是情感的载体,阅读过程就是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获取文章中隐藏的作者情感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积累情感经验的过程。因此,要提升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情感体验。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构建阅读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摘 要]数学知识点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而生活中需要用到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场合很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理应从整体上进行深度学习,能够熟练地运用综合性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网络状的数学知识点中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继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主要推动力,教师的结构化教学是主要引导力,二者相结合,学生自然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走向深度学习,掌握数学的整体性质,学会灵活
[摘要]一提起“复习课”,大多数教师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是采取“题海战术”就是灌输式讲评,抑或是把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再现和重复,而学生对这样的复习课并不感兴趣。教师需要设计新颖而高效的复习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复习课的价值。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理;展;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32-02  小学数
[摘 要]课本涉及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天衣无缝,各种细节也无法尽善尽美。教学时,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教学困扰,如时间计算的格式问题,乘法竖式的倒装问题……这些游离于课本之外的知识,教师应严肃对待,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时间;时刻;竖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20-02  课本是一课之本,里面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