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方块模型,理解数的概念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49099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第一学段的一节数概念课。如何在数概念教学中,用简约的材料与过程承载厚重的目标,依托结构性材料、齐性半抽象化学具,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建构数的概念,感悟数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数感,笔者对本课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方块模型;数概念;数感;小学
  一、教材解读
  (一)研教材教序,明目标策略
  1.纵挖教材,明确体系
  本课位于第三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万以内的数,是整数的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计数单位“一”“十”“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万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
  在上述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重点解读了二下关于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理解为两个层面的意图,第一层面借助方格模型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第二层面依托计数器、方格模型等教具多元表征1000以内的数,按不同计数单位数数。
  2.横向对比,取长补短
  参阅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版教材,《1000以内数的认识》都是二年级下册内容,从教材内容、依托材料、配套练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三版教材都是借助小正方体直观结构化,感受“十进制”,按不同计数单位数数,突破接近“整十”“整百”的拐弯数,在数数过程中体验“千”产生的必要性。
  在依托材料方面,三版教材都采用了方块模型、计数器、人民币(练习中)、数轴。人教版和苏教版采用了小棒,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采用了点子图(北师大版的笑脸图)和方格图。
  在课后练习方面,三版教材都有包括这些练习题:按不同计数单位数数,根据计数器、方块模型、小棒模型写数和数的组成,读写数,数轴。
  为此,笔者采用人教版教材例1和例2作为教学内容,用方格模型一以贯之,借助计数器数形结合,直观感受1000以内的数,建立表象,理清数的概念。练习环节多次经历数数,突破拐弯数的难点,数轴抽象数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二)查学情现状,定重点难点
  在知识层面,学生在二年级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关于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数数、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表示等相关知识具有正迁移作用。在经验层面,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过这些数,比如商品价格、身高等1000以内的数。
  但总体来看,这些知识还比较零星,不成系统,拐弯数很会数错。本节课重在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去经历数数,体验数的产生,直观感知数,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感,对1000以内的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实践思考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依托结构性材料、齐性半抽象化学具,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理清数的概念,感悟数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以下结合教学片段,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一)充分感知,累积清晰数感
  数感的培养贯穿着本课的始末。由于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就必须借助具体的实物来体验和理解,而具体的实物就是“形”。
  课堂一开始,通过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估一估、整理并数一数,这样的积木雨落下来,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直观感知了生活中的1000。这些方块杂乱无章地摆放着,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有多少,但可以将这些方块“结构化”:10个一列、10列一面、10面一体,借助方块将一、十、百、千四个计数单位,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进行对应和连接,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对“十进制”的演绎,从数量的多少、形状的大小、空间的变化建立起千的概念。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基础,结合方块模型,数形结合,理解“十进制”,有效引导学生从数学活动走向数学思考。
  课堂一开始的方塊模型虽然能体现“十进制”,但无法突出“位值制”。因此引入计数器,即使珠子相同,但通过一个珠子位于不同的数位,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即表示的位值不同,揭示“位值制”的含义,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数的内部结构。
  (二)构建模型,把握概念内涵。
  教材中提供了小棒、计数器、方块模型,本课选择了方块模型,贯穿始终,教学例2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承袭了例1的方块模型展开的,没有采用圆点图。方块模型不仅具备了小棒模型的直观特点,而且具有结构化的特征,能体现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同时还与面积、体积知识有关系,立体化很强,直观效果好。
  小方块搭成的大正方体不断变形,按群计数和逐一计数,结合计数器的拨数、读写数、数的组成,以此沟通联系,将对数的组成的抽象理解落到实处,经历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的过程。
  数形结合,沟通计数器、方块模型,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从结构化材料小正方体模型半抽象化,计数器,到最后的符号化抽象。利用对具体事物、结构性材料的充分体验和感知,在感知关系中累积数感,经历由借助直观形象具体计数,到借助结构化材料半抽象对应理解,再到抽象概念符号化表示的过程。
  (三)开展活动,感悟数的本质
  通过估一估、数一数、拨一拨、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射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活动一:经历数数,按不同计数单位数数,借助方块模型数数,借助计数器数数,脱离计数器抽象的数。
  充分数数,既有助于突破遇到拐弯数时不知道下一个数是多少的难点,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相邻自然数和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就是在逐一计数和按群计数。
  活动二:开展射击
  在组织射击比赛中,笔者加入了一个小小的设计,让参赛学生手持翻页笔,事先在课件中设置动画,按一下,课件中就会出现一个射出的洞,调动学生手、眼、口等感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再次将课掀起一个新的高潮,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瞄准的时候全情投入。通过射击比赛,再次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千以内数的比较。
  (四)数轴抽象,深化概念理解
  生活中的大数290,在只标了0和1000的数轴上找出它的位置。利用1000里面有10个百,100里面有10个十对数轴进行划分,进一步体验“一”“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利用数轴上的刻度的含义,数形结合,将“1000”和计数单位进一步抽象出来,在数轴上找到290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数的顺序。
  数轴运用在数概念教学中,只要确定相应长度,任何一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低年级段说数线,高年级段说数轴,初中是坐标系。数轴有助于数感培养,包括数的大小顺序和数与数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对应。
  在小学数学数概念教学中,合理地为学生提供“形”的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数感,把握概念内涵,感悟数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江萍.厚重与简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4(7-8):73-74.
  [2]邱莉亚.依托多元联想,理解数的概念———“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7-8):15-17.
其他文献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是新版统编教材新增栏目,它倡导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它的出现意味着课外阅读真正纳入了教材体系。教师应根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阅读材料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且妙趣横生的阅读活动,为学生和家长进行阅读示范指导,开启“以大带小”的共读模式。  【关键词】趣味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乐趣  阅读是儿童获得幸福的基础,美好有趣的书籍会给予儿童神奇的魔法,产生改变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活动,以亲子活动为点,以网络媒体为线,以实践探究为面,探索科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新路。  【关键词】战疫;科学实践;家校互动  一、实践活动的背景和达成目标  活动名称:实践活动名称:战“疫”指南科学实践活动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推动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有效教学  第一课时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的课堂环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甚至会决定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与学习效率。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第一课时的作用与影
【摘要】班规的制订有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笔者以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为例,阐述了制订班规的五个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民主制订班规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与民主意识。  【关键词】小学;班规;制订;道德与法治  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与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
【摘 要】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其不仅仅可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长。在文中结合具体课例对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生本课堂;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类数学妙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
【摘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评改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内化提升  一、课题的提出  (一)基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高度取决于读书的厚度,而读书厚度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你写作的深度。写作能力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和创新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显现,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考改革方案意见征集中就有人提出,
【摘 要】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练生动。学生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难以迅速理解、感悟散文中浓烈的情感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所以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时,应认真预设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倡导形式多样的朗读法、品味法,探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但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存在严重的互动不佳。学生不响应导致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果不佳。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分析学生、提供支架、学会等待,从而促进课堂互动和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阅读课;互动;提供支架  本文选取了某镇区赛的四节课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期引发的关注与思考。  一、课例的选取和分析依据  1.课例的选取
【摘 要】 课堂引入对于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教师一定要注意选用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导入模式,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新知识。  【关键词】 课堂;导入;英语;兴趣  好的开端对结局和效果有重要影响。课堂导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提示,教学内容的提示以及教学背景的认识等等。这对学生整节课堂知识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在课堂的开头就应该由老师提出
【摘 要】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很少看见师生、生生间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课堂中,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不愿说、怕说错、怕出丑这样的心理障碍。因此,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有效的合作和自主探究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  【关键词】 自主权;小组合作;学导型课堂  课堂中,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不愿说、怕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