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小吃历史小演义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小吃的历史文化悠久而长远,我们所追求的第一要素是他的味道,先填饱肚子再说,接下来再说他的“美”和“意”,这些典故的信息量大着呢,没有美食文化内涵的宅男宅女,不是一个好吃货。
  A. 先有“灶具”再谈吃饭
  饮食,也就是吃,随着人类出现而产生,甭管是猿还是类人猿,不靠吃早就灭绝了。原始人类的采集野果、捕获动物只是为了果腹,充饥保体,可老是吃生果子啃生肉也不是个事儿,毕竟谁也不是孙悟空牛魔王。于是大约在1万至4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烧石传热熟物的石烹法,这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原始人类或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烤熟,或把食物放在石板上加热石板烤熟而吃,这在北京周口店考古中能够得到证明。今天流行的烧烤属于偶尔来一回的个人爱好,搁史前是顿顿必有的正餐。
  吃烧烤一两次还行,不能天天来,不然准上火。中国人吃的正经“饭”,能追溯到7 000年前老祖宗栽培稻谷的时候。据《古史考》记载,那时的饭还不是现在这种做法,是以石板作锅,生火炒谷,严格地说还不能算“饭”。一直到陶烹时代,“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才开始有比较类似今天这样的饭。所以,饭在中国,少说也有5 000年的历史。中国社会进入了陶器时期,人们以陶器为炊具,或用陶鼎煮肉,或用陶鬲煮谷,或用陶■汽蒸食物。陶制炊餐具的使用,促进了原始烹饪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烹调时代。
  古籍记载反映的是从茹毛饮血到熟食的转化,还谈不上人类有意识的烹调艺术。用科学眼光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日渐丰富,社会分工日益扩大,饮食活动成了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并逐步形成周期性的惯制,进而创造出了一系列与饮食相关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体系,从而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关于饮食文化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有人依据黄帝制造釜甑、教民建灶蒸谷的传说,认为他是烹饪的始祖;有人认为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是他揭开了烹饪史的第一页;还有人认为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应为中国烹饪的始祖。其实,古籍中的这些记载都是后人追记的,经常涂上一层神话色彩,更难免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氏族部落的某些创举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于是大名鼎鼎的三皇五帝,个个都成了传说中的“食神”。
  B. 汉代之后小吃闪亮登场
  写小吃,必从饮食文化扯起,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先秦时期的饮食和原始社会时期相比有了极大进步,食物范围日益扩大,烹饪器具不断发展,烹饪方法更进一步,烹饪制度、饮食文化初步形成。饮食根基打下,作为饮食链条中的高级衍生品、休闲品——小吃,也就呼之欲出了。
  夏、商、周三代到秦统一中国,是我国烹饪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自夏代以后,人们用铜制炊具,将原料改成小块,使用动物油烹制菜肴,这就使烹饪又进步到油烹法。这时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馐美馔,美食美人美乐,三位一体,即所谓的“钟鸣鼎食”。另外,传统饮食文化的基本程式,大概是在这个时期初步定下的。
  汉代以后,铁器逐渐取代铜器,动物油不那么流行了,植物油登灶入馔,炖、煮、炒、煎、酱、腌、炙等烹调方法纷纷成形,厨师对食品原料变得挑剔起来,再不是低级消费阶段什么都行的“拿来主义”。以前汉代做个饭是一两个下人跑前跑后的事,汉代之后,便有了完备的厨师团队,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厨师一群帮,从山东出土的《庖厨图》“厨夫俑”中得到证明。《庖厨图》描绘了一套前后连贯的烹饪制作过程的宏大场面,图中刻绘的人物个个忙碌,各司其职,从上到下有六个层次,概括了从准备原料到后期加工等各个环节,分工层次明确。“厨夫俑”则是关于厨师形象的造型,从衣着装束看,统一整齐又有层阶划分,很明显当时厨师已形成一种职业。还有一点,就是张骞通西域远扬国威,不辞辛苦捎回来中土地区从来没见过的水果生蔬种子。早吃腻了以前的老三样,突然呼啦啦多了这么多美食,终于可以吃出些花样来,千呼万唤,小吃终于闪亮登场。
  魏晋南北朝,各族人民饮食文化大交流、大融合时期,在食馔的内容和形式上多姿多彩,追求“医食同源”“药食如一”的豐富多彩的烹饪方法。此时的食品种类几乎包括了现代绝大部分常用食物,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反映了当时食文化发展的高度。换句话说,打南北朝起,除了地沟油、防腐剂什么的,基本上你今天吃的东西,古人也都尝过,只不过做法稍稍不太一样而已。
  唐宋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全盛时期,水陆交通的发达和城市的兴起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饮食文化生活成为文人士大夫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动,文人们对饮食讲究美食、美味、美器、美境,强化了饮食文化的审美性质。
  明清时期,饮食上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无论是宫廷、贵族、官府饮食,还是民族、地方、民间饮食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清朝统一全国后,饮食文化呈现出融南北美食于一炉的特征,其典型代表是满汉全席的出现。明清时期,奠定了今天南北小吃风格的对峙格局,也大抵完成传统小吃的地域布局,我们今天能叫得出来的知名小吃,一说就是有数百年历史,他的起源,总离不开明清两代之功。
  C. 现代小吃城市大排名有点出人意料
  有时候,触动我们味觉的未必是奢华大餐,而只是小巷子里的特色小吃。各地的名小吃一般具有取材广泛、营养合理、应时应典、雅俗共赏的特点。小吃是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满足了民众对文化品位的追求,所以深受大众欢迎。
  要统计小吃的菜品数量,是一件奇妙的事。烹炒煎炸蒸,火候,食材,调味……有时候显得简单,有时候却又无比复杂。中国小吃文化里所追求的味道,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吃货们最关心中国哪个地方的小吃最多最好吃,这样去旅游的时候就可以直奔过去,这些需求当然有人操心。一两年前,一份“中国顶级小吃之都排名”在微博上火了,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台北、成都、西安。四到十名获奖者依次为重庆、香港、广州、武汉、长沙、北京、上海。
  按照这个榜单,北京、上海跌出小吃榜三甲,甚至不在八强行列,让人大感意外。不过台湾小吃实在有名,网友总结仅仅台北就有13个夜市,最知名的就是士林夜市,几乎成了大陆游客必到之处。台北小吃,也包含了大部分的台湾美食,如:生煎包、蚵仔煎、■肉饭、肉粽、担仔面、起司马铃薯、卤肉饭、炭烤鸡排、蜜汁烧烤等。当然,这些小吃近些年也跨越海峡,纷纷在大陆各城市落地开花,欲饱口福,已不必报名旅游团千里迢迢而去了。
其他文献
人的探索精神来源于对食物的探索,我们之所以要去拼命地发现世界、创造生活,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食物和温饱,这是帮助我们寻找内心的直接方式。  在浙江省龙游县幸福路的西边,“倪记·佛跳墙”大概可算一个标志性建筑,在食客熙熙攘攘、推杯换盏之间,没有人会想到,此时,这个酒店的老板倪利忠就端坐在酒店的阁楼,正在一个不过12 m2的空间接受访谈。而这个阁楼,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柜、一个茶几,简简单单,倪利忠却
在现代所谓高科技的推动下,如现代保鲜技术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食物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商品,利益而非健康成为食物这种商品追求的唯一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中,我们就不难理解现代社会中某些商人们为了赢得人们对其食物的信任与消费以获得高额的利益,用虚假广告来包装产品,而在实际生产时却使用各种化学成分(如用柠檬黄染色小黄鱼)来以次充好,或是直接用其他的非食物来制造食品。可見,食物既是多数人维持生命的营养之
退休,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根据不同兴趣爱好,玩电脑,习书画,练太极,打麻将,养宠物,去旅游……而我,隔三差五,总喜欢到离家不远的中关村图书大厦转转,且无什么目的,文学也好历史也罢,这翻翻,那瞧瞧,突然—本名为《什么可以吃》的生活用书,闯入眼帘。  “什么可以吃?”这个原本算不上问题的问题,在当今人们的心目中却成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头等大事”。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吊白块、塑化剂、染色馒头、三聚氰胺
原料:水发银耳100 g,鲜鱼腥草叶100 g,鲜菊花少许。  调料:盐、味精、米醋、蒜蓉、香油各适量。  做法:1. 水发银耳撕成小朵,鱼腥草、菊花洗净,用淡盐水泡上。  2. 銀耳、鱼腥草用调料拌匀装盘,上面放上菊花即可食用。  营养分析:鱼腥草含有挥发油、槲皮苷、鱼腥草素,对流感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配以其他原料,可清热解毒、消肿排毒,对痰热咳嗽、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在开封诸多富有特色的小吃当中,我对东京三酥情有独钟。东京三酥包括三鲜莲花酥、桂花大卷酥和蛋黄酥,是已有千年历史的提酥混糖类糕点,享誉海内外。  三鲜莲花酥是东京三酥中知名度最高的。它形态如同含苞初绽的莲花,造型端庄、色泽淡雅、形象逼真,富有文化味儿,让吃这种俗事变成了一桩雅事。她好看,更好吃,口感酥松,香甜适度,不腻不黏。你吃的仿佛不是糕点,而是水果,是花,是文化。开封的厨子很聪明,常在小吃上附会
原料:茭白100 g,水发鸡枞菌150 g,海米(大金钩)25 g。  调料:盐、味精、蚝油、鲍鱼酱、浓汤、姜花、葱段、淀粉、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1. 茭白去皮切滚刀块,鸡枞菌改刀待用,海米用开水泡透。  2. 锅中油热,炒香葱、姜,入浓汤,放原料,开锅调味,烧透勾芡即可。  营养分析:茭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钙、磷、铁,粗纤维、维生素等,有清热解毒、止渴除烦、利尿通便的作用,与补肾壮阳、
原料:木耳100 g,香芹100 g,百合50 g。  调料:盐、味精、花椒油各適量。  做法:1. 木耳洗净取小朵,芹菜洗净切段,百合择洗干净,与其他原料一同焯水。  2. 锅中入花椒油,放各原料,调味炒匀即可。  营养分析:香芹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芳香油,具清热解毒、消肿止血、降压止眩的作用,配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百合,对阴虚久咳、高血压,脾胃虚弱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1. 饮食要清淡  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应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少吃动物油脂和油腻食品,少吃糖、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2. 限制食盐量  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在饮食中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以不超过6 g为宜。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含钾丰富的食物有:土豆、芋头、茄子、莴笋、海带、冬瓜、西瓜、柑橘等。含钙丰富的食
主料:猪肉250 g,大米50 g。  配料:青椒、红椒各50 g,鸡蛋1个,面粉适量。  调料:盐、糖、黑胡椒、红粉、烧烤汁、香草、橄榄油各适量。  制作:1.青椒、红椒洗净,切碎。  2.大米洗净,蒸成米饭;猪肉修整成肉排,加盐、糖、黑胡椒、红粉、烧烤汁、香草、橄榄油适量腌渍入味。  3.鸡蛋加青红椒、面粉调糊。  4.猪排蘸糊放入油锅煎至上色,装入烤盘,放入烤箱内180℃烘烤8 min。  
关于面条的轶闻趣事  先说一件趣事。记得小时候农村搞批林批孔运动,在一次批判大会上,村子里的妇联主任批判孔夫子时愤慨地说:“毛主席说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人能顶半边天’。可是,孔老二真浑蛋,说什么‘女子不算汉,面条不算饭’,如今女人像男人一样割麦插禾修梯田,谁说女子不如男?再说,现在口粮少吃不起白馍馍,只能吃稀面条,孔老二说面条不算饭,那我们吃什么?吃他达(豫西南方言,意思是爹或爸)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