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课堂,让空间思维发展真实发生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263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作用。空间想象能力与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都有密切的关系。空间想象力是比较复杂、抽象的思维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画图和渗透转化思想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空间思雏能力。下面,笔者以教学高段“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学会“动手”,在动手中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一)动手摆,在摆中建立直观表象
  《数学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教师应注重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和反思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动手操作在学生形成几何概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本课要教学两个例题的内容,例1内容如下图:
  例1是让学生根据从—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借助小正方体学具进行拼摆,,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符合例1要求的立体图形,摆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通过动手摆,学生就能发现摆法有很多种,
  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在相互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思考和感悟,强化感知和思维,促进了空间思维的发展。接着教学例2,如下图:
  例2是让学生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空间想象力需要大量的几何直观作支撑,因为有了例1的动手操作,学生积累了活动的经验,有了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之后,不用动手搭,通过推理,直接展开空间想象,很容易就能摆出例2要求的立体图形。
  从上例可见,通过让学生在操作中不断尝试,再调整,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二)动手做模型,在做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几何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图形的概念和图形的特征,对学生来说都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较为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动手制造模型,手脑并用,化抽象为直观。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认识长方体》一课,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长方体框架模型的操作活动,我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分别为每个小组准备以下颜色和长度的小棒:红色(15厘米)、黄色(10N米)、蓝色(8厘米)各10根。然后用课件出示要求:
  我先让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的要求,让学生先在脑海里想象哪种方案可以搭成长方体,再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动手搭一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动手搭长方体框架,形象直观地发现:要搭成长方体框架,每种长度的小棒必须有4根,而且每组的小棒长度也必须相等。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模型,做中发现特征,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便能顺理成章地总结出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把棱分成3组,每组都是4条,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从长方体抽象出框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只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才能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上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模型,使学生在脑海里生成立体图形表征,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学会“画图”,在画图中提高空问思维能力
  直观图,不仅直观、简洁,而且具有概括性强的特点,画直观图还能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绘制直观图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
  例如,五年级下册,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由于计算步骤多,学生在练习时学生常常会出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弱。为此,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我注意指导学生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在黑板上通过多次示范长方体图形的画法,学生也很容易掌握,长方体直观图画好后,要求学生在图中标上已知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的第4题:“光华街口装了一个新的长方体铁皮邮箱,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8厘米,做这个邮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在做题时,我要求学生先把直观图画在题目旁边,通过画出直观图,学生在脑海里便能很快想象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错误率大大地减少了。
  经过多次的画图训练,当学生熟练后,学生在脑已经形成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表征,这时我便增加抽象程度,并增强想象要求,通多媒体课件,把长方体直观图的几个面隐去,只留下“长、宽、高”三条邊,如图:
  通过观察图中的“长、宽、高”,让学生分别求出“前面、上面、右面”的面积,学生有了前面画直观图的经验,很快便想象出“前面、上面、右面”分别是哪个面,进而求出面积。从三条棱还原出长方体实物图,需要学生的想象,随着图的简化和图的抽象程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学会画图能帮助学生正确解题,并能在画图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达到图形与想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理想效果。
  三、学会“转化”,在转化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王永春在《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一书中写到:“转化思想就是在已有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一般化为特殊、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化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随着转化思想的渗透,学生的想象力也会不断提高。将空间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一课时,如图:
  求橡皮泥的体积时,学生通过思考并发挥想象,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再测量出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体积。学生通过体积变形,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来计算体积。求梨子的体积时,书本介绍了“排水法”,用量杯进行测量。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找到量杯,于是,我引出用长方体容器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这时,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1.梨放进容器,想象一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跟梨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知道梨放进容器后,水面会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与梨的体积相等,这时,我再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闭眼想象,课件出示问题: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是什么形状?
  2.小组合作,把你想象到的形状画下来。
  经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和思考,学生大都能想象出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再通过微课向学生演示上升那部分体积转化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如下图:
  通过思考、讨论、想象、画图、观看微课,学生理解了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可以转化成求规则图形的体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向学生经常能渗透“转化思想”,那么在潜移默化下,学生的“转化”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在转化思想的作用下,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总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扎根于每节“图形与几何”的课例中,并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因素,让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真实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教学标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学科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也随其不断更新和迭代。情景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高效的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而在新时期下更需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灵活把握数学课堂的情景教学方法。本文给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中段数学情景教学策略,以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学得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同时,也为教师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提升学生
“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和“排头兵”,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状。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革新音乐课堂教学观念,转换音乐教学模式,创设适宜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教学“乐学情境”,通过活泼而富有童真的音乐课堂,而达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育人功能
在一次以计算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刚上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为检测效果,当场发下A、B两份测试卷各52份,共收回104份。(A、B测试卷见图1和图2)A问卷学生答题正确率约96%;而问卷B正确率却只有47%。  从问卷的结果可了解学生的学情盲区。其一,不知“算理”为何物。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只知道怎样将算式算对,而对于算理的理解却少人能清楚知道。调查问卷B中的第①题为例,学生知道如何列
【摘要】广州应教育部做出“延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的决策,教师开始参与到应用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学生通过网络或电视收看由广州市教研室组织各区骨干教师录制的课程,任課教师再进行在线答疑。然而,线上教学,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易提起兴趣,家长不易监管。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线上教学为例,结合思维导图在小学生线上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从而帮助学生
【摘要】《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课后一对一的合作学习,有计划地指导合作学习内容,有效使用竞争机制,能提升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后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后;合作学习;成长  在践行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同时,笔者也在不断探索和践行新的生生互动学习模式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的环境也跟着改变,农村大部分年轻一代的家长不再像老一辈那样以种地为生,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趋向城市化,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亲临大自然或者用心观察生活,学生们的写作素材受限,作文能写得很好的也不多,大都写得平淡无奇。笔者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观察生活、以演促写、指导读课外书、以说促写、写周记、写生活片段等方面探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摘要】山区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教育信息落后,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部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薄弱,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课革的需要,加上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缺乏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弱,尤其是学科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引领”程度不高,这些已成为了山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学校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教师培训,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作文教学更有成效,是所有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我在摸索中发现: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能使作文教学的课堂大放异彩。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题;素材;小组合作  作文教学课堂上的感受怎么样?老师:难!学生:怕!可是,叶圣陶老先生说运用语言文字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
【摘要】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耳朵倾听万籁,用心灵感悟万物,生活的点滴、教材的经典、课外的阅读,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笔下的“源泉”,妙笔生花。语文教师要教会初中生关注生活,善于从身边积累写作素材,并利用素材,创新素材,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生活;教材;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讲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得作文,得语文;得语文,得高考。由此而知,作文在语文科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策略改革与创新已普遍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作为整个小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突破长久以来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境,诸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较差等显著问题,数学教师势必要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高年级教学为例,具体谈一谈一些在实际数学课堂上卓为有效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