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是一堆文字,是一堆有意义的文字,是一堆负载着信息的有意义的文字,是一堆负载着信息的有意义并有序组合的文字。简而言之,文本就是向人们传递了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信息。
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而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但在众多的初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当中,还有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难作文,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方法。我们解读一个文本善于从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方面进行,而引导初学写作文的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摸着文本这三个方面进行作文指导呢?
一、 摸着文本“写什么”仿写作文
著名特级教师刘友开先生对作文教学研究颇深,他认为“初写需模仿,久练则不偷”。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人有两个宝》一课后,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两个宝,分别是大脑和双手。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宝,再依据课文模式仿写作文,其中一个学生仿写道:
我有两个宝
我有两个宝,
铅笔和橡皮,
铅笔能写字,
橡皮能改字,
用铅笔来又用橡皮,
才能写出漂亮的字。
再如教完苏教版教材《看菊花》一课后学生仿写道:
看梅花
早春,爸爸妈妈带我去梅花山看梅花。
梅花山里的梅花好看极了。白的、浅粉的、深粉的,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早春的暖意开放呢。
我们边看边拍照,边拍照边看,都不想回家了。妈妈说:“冬天刚过,许多花都怕冷还没开放呢,可梅花却不怕冷,早早地开放了,我们都很喜欢它。”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梅花更美丽了。
坚持下来,学生模仿的次数多了,练写的时间久了,就能摸到些写文章的门道,就不会觉得作文难、难作文了。
二、 摸着文本“为什么写”改写作文
仿写是作文的起步,如果在运用这些文本资源时过分强调模仿,则原本文本美妙的语言表达反而成为一条绳索,束缚住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愿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可依据文本“为什么写”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词汇、语句进行扩展,将文本思想展开更广泛的想象,使文本本意更加具有内涵。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的读读背背《爸爸是一棵大树》后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我”得到父母的呵护,生活得很愉快很幸福。学生改写道:
爸爸是一棵大树……
我七岁那年,正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母爱和父爱。
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兴致勃勃地背诵刚学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想如果把它画下来该多漂亮呀!心动不如行动,我找来彩色蜡笔,在雪白的墙壁上认真地画起来。我先用绿色的蜡笔画了一棵大树,心想这是爸爸;又画了一棵大树,心想这是妈妈;接着用黄色蜡笔在两棵大树中间画了一只小鸟。
“皮皮,你这是画什么呀?”妈妈温和地问我。
“我是照老师今天教的儿歌画的。”我指着墙上的画说,“这棵是爸爸,那棵是妈妈。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妈妈听完,眼圈红了。“你画的内容精彩,画得也很棒。”说完,妈妈抓住我的小手,亲了亲。我高兴地扑在妈妈怀里,妈妈顺势抱着我,在原地转了一个圈。
此时,妈妈向我努了努嘴,快叫爸爸出来。爸爸妈妈蹲在我两边,面对着墙上的画,我们一家三口齐声朗诵:“爸爸是一棵大树……”
此时,我享受着家的温暖,享受着母爱、父爱,我被幸福包围着!
由此可见,语言的迁移内化只是基础,能灵活自发的运用才是最终的目标。
三、 摸着文本“怎么写”创写作文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法、独到的视角都是学生进行积累仿写的宝贵资源。教师在作文引导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引导学生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找出文章带有规律性的要点,让学生借鉴、迁移,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东方之珠》后,学生知道文本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香港这座繁华都市的,我进而让学生依据此方法进行创造性的作文。其中一个学生创写道:
鱼米之乡
我的家乡——洪泽,地处苏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洪泽有美丽的洪泽湖,它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泊,像一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苏北大地上。湖水碧绿碧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犹如美丽的珍珠撒落在碧绿的绸缎上。在风儿的吹拂下,湖面漾起粼粼波纹,好看极了!各种船只在湖面上行驶,把家乡的土特产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家乡的街道整洁、宽敞,形形色色的汽车来来往往。街道两旁,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的家乡不但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家乡盛产优质水稻和各种水产,如大米、螃蟹、银鱼、龙虾……因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还被称为“蟹都”呢!
我爱美丽、富饶、可爱的家乡,也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作客。
再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三袋麦子》一课后,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这一顺序进行叙述的,让学生明白写童话故事可按照这种次序写,为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提供一个模式。学生摸着文本“怎么写”的路子模仿优秀课文进行创造性的作文,“扶”着学生学作文,作文降低了难度,学生不会有望“作文”而生畏的心理。
“摸着文本学作文”,学生不会再因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而难以下手。漫漫作文途中,学生在“摸着文本”的基础上多观察,多积累,多读书,多练笔,逐步由“摸”到“放”,由“仿”到“创”,实现“吾手写吾口”“吾手写吾心”的作文境界。
作者简介: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教研室教研员。
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而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但在众多的初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当中,还有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难作文,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方法。我们解读一个文本善于从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方面进行,而引导初学写作文的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摸着文本这三个方面进行作文指导呢?
一、 摸着文本“写什么”仿写作文
著名特级教师刘友开先生对作文教学研究颇深,他认为“初写需模仿,久练则不偷”。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人有两个宝》一课后,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两个宝,分别是大脑和双手。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宝,再依据课文模式仿写作文,其中一个学生仿写道:
我有两个宝
我有两个宝,
铅笔和橡皮,
铅笔能写字,
橡皮能改字,
用铅笔来又用橡皮,
才能写出漂亮的字。
再如教完苏教版教材《看菊花》一课后学生仿写道:
看梅花
早春,爸爸妈妈带我去梅花山看梅花。
梅花山里的梅花好看极了。白的、浅粉的、深粉的,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早春的暖意开放呢。
我们边看边拍照,边拍照边看,都不想回家了。妈妈说:“冬天刚过,许多花都怕冷还没开放呢,可梅花却不怕冷,早早地开放了,我们都很喜欢它。”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梅花更美丽了。
坚持下来,学生模仿的次数多了,练写的时间久了,就能摸到些写文章的门道,就不会觉得作文难、难作文了。
二、 摸着文本“为什么写”改写作文
仿写是作文的起步,如果在运用这些文本资源时过分强调模仿,则原本文本美妙的语言表达反而成为一条绳索,束缚住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愿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可依据文本“为什么写”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词汇、语句进行扩展,将文本思想展开更广泛的想象,使文本本意更加具有内涵。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的读读背背《爸爸是一棵大树》后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我”得到父母的呵护,生活得很愉快很幸福。学生改写道:
爸爸是一棵大树……
我七岁那年,正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母爱和父爱。
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兴致勃勃地背诵刚学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想如果把它画下来该多漂亮呀!心动不如行动,我找来彩色蜡笔,在雪白的墙壁上认真地画起来。我先用绿色的蜡笔画了一棵大树,心想这是爸爸;又画了一棵大树,心想这是妈妈;接着用黄色蜡笔在两棵大树中间画了一只小鸟。
“皮皮,你这是画什么呀?”妈妈温和地问我。
“我是照老师今天教的儿歌画的。”我指着墙上的画说,“这棵是爸爸,那棵是妈妈。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妈妈听完,眼圈红了。“你画的内容精彩,画得也很棒。”说完,妈妈抓住我的小手,亲了亲。我高兴地扑在妈妈怀里,妈妈顺势抱着我,在原地转了一个圈。
此时,妈妈向我努了努嘴,快叫爸爸出来。爸爸妈妈蹲在我两边,面对着墙上的画,我们一家三口齐声朗诵:“爸爸是一棵大树……”
此时,我享受着家的温暖,享受着母爱、父爱,我被幸福包围着!
由此可见,语言的迁移内化只是基础,能灵活自发的运用才是最终的目标。
三、 摸着文本“怎么写”创写作文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法、独到的视角都是学生进行积累仿写的宝贵资源。教师在作文引导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引导学生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找出文章带有规律性的要点,让学生借鉴、迁移,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东方之珠》后,学生知道文本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香港这座繁华都市的,我进而让学生依据此方法进行创造性的作文。其中一个学生创写道:
鱼米之乡
我的家乡——洪泽,地处苏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洪泽有美丽的洪泽湖,它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泊,像一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苏北大地上。湖水碧绿碧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犹如美丽的珍珠撒落在碧绿的绸缎上。在风儿的吹拂下,湖面漾起粼粼波纹,好看极了!各种船只在湖面上行驶,把家乡的土特产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家乡的街道整洁、宽敞,形形色色的汽车来来往往。街道两旁,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的家乡不但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家乡盛产优质水稻和各种水产,如大米、螃蟹、银鱼、龙虾……因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还被称为“蟹都”呢!
我爱美丽、富饶、可爱的家乡,也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作客。
再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三袋麦子》一课后,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这一顺序进行叙述的,让学生明白写童话故事可按照这种次序写,为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提供一个模式。学生摸着文本“怎么写”的路子模仿优秀课文进行创造性的作文,“扶”着学生学作文,作文降低了难度,学生不会有望“作文”而生畏的心理。
“摸着文本学作文”,学生不会再因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而难以下手。漫漫作文途中,学生在“摸着文本”的基础上多观察,多积累,多读书,多练笔,逐步由“摸”到“放”,由“仿”到“创”,实现“吾手写吾口”“吾手写吾心”的作文境界。
作者简介: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