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阶段,传统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学科本位”模式依然存在培养人才缺乏特色等不足,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思路符合新形式中职语文教学对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鉴于此,文章分析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异同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并建议中职语文教学实现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从满足学生能力需要,迎合职业教育特点而课内外结合,多元化考评等方面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中职语文价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职语文课改以后,语文教学虽然重视跨学科的学习,而且教学过程也富有弹性和生命力,但是课改以来的中职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缺乏特色,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仍然有失语文教育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文拟在以“学科本位”和“能力本位”的异同比较中,确立以“能力本位”为教学基本模式,同时尝试寻找由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转变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一、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的比较及能力本位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之异同
  1.相同之处。学科本位和能力本位都是教育教学方式,先后在中职教育中都程度不同地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2.不同之处。(1)教学标准不同。学科本位这种教育模式分门别类,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式常规化,设置的课程虽少,但要求的学时和教学内容却很多,而且追求学科的系统性,一般进行定量化监控和考核,有明显的界限。而能力本位以培养技能和才干为主要教学标准,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基础,强调职业能力的实用性,而且设计教学体系一般注重职业能力结构,定性化监控和考核,界限较为模糊;(2)教学目标不同。学科本位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强调基础训练和系统理论教学。培养目标一般非定向,也相对不确定、不具体的。能力本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视基础理论的实践,强调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一般具有定向性,也相对确定和具体;(3)教学定位不同。学科本位以学科为主,重视科学的理论和发现,追求网络状的知识结构。能力本位以能力为主,重视技术的实践和发明,追求点状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能力本位教育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
  1.能力本位要求中职语文教育要符合新形式发展的需要。(1)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教育强调能力应用,偏重专业。这一点是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最大的区别。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学校专业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实施语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中职语文要从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贴近职业等方面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对实用语文能力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满足时代赋予中职教育的要求。(2)要一改学科本位教学中轻基础,重专业的模式,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解放思想,从应试的束缚中走出来等方面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败者,就读于这样的学校主要是因为他们初中毕业后绝大多数年龄太小,还不具备进入社会的条件,但又升学无望,只好在中职学校继续学习了。笔者长期从事中职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曾对本校一年级的新生进行过较为详细调查和了解,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数(60% 以上)对语文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在中职学校学习语文没有用,学好专业课才是最要紧的。所以说,适时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回归语文的世界,从而有效唤起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的必经之路。而中职学校的语文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很有必要构建有中职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能力应用出发,加强语文教学的适用性,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
  2.能力本位要求中职语文教育符合社会对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钥匙能够自己去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再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到手。有的教师讲课能讲得眉飞色舞,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当然是好事……但重要的不在于讲得有趣,而在于使学生得到一把钥匙。”他还说:“智慧就是能动脑筋。你会动脑筋,所有的知识都能供你使唤;你不会动脑筋,那些知识不为你所用,不是你的东西。”吕叔湘先生形象地总结了教师教给学生能力的重要性。能力本位要求的教学要使学生“有知识,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即教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其在今后的求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能自由开启并掌握自己通往成功的大门。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服务。中职语文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依据专业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从而使中职学生能够学为所用,将来能够很好地与其岗位衔接。
  语文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是指,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作为专业的基础,为专业学习做好铺垫,并且通过语文教学实践为专业服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摈弃“学科本位”模式,以“应用”为教学目的,扭转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
  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随机应变,采用不同形式与专业课搭桥,使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灵活学习专业,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补充和促进。如在教授导游和幼师专业的学生时,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要求他们复述课文;在教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时,可以用制作幻灯片或者动画的形式要求他们完成一些课后作业。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这一要求与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人文性”是相吻合的。换言之,这个《大纲》要求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增加职教元素。而其职教元素是将语文教学定位在“工具性”上和“人文性”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中职语文的职教特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教学中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
  综合上文所述,学科定位这一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但是,目前的许多中职学校因在语文教学上仍沿用这种模式而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为此,本文提出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价值的较新的思路——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此转变中,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重新认识中职语文,准确把握其宽度和深度的关系
  重新认识中职语文,是指要进一步认识中职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工具性,并在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中职语文的这些特性。而准确把握其宽度和深度的关系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将语文课向专业课渗透或使它们融合时要有度的把握。即这种以能力本位为模式的教学不能使语文失去其独立性和特殊性,也不能使其失去语文的本色特征,更不能放弃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多维功用的发挥。要把握好这一点,就要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角度,深刻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打破长期的“学科本位”模式下所形成的中职语文教学封闭的格局,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宏观的开放的视野下看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须在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中处理好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本文认为,应以“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来理解中职语文的宽度,以“重能力、求创新”的理念来理解其深度。按照这两种理念的要求,教师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知识和素养角度出发,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局限,向学生展示不同领域的知识图景,同时强化专业训练,让学生走“宽”、“深”之路,专业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以能力为教学本位,满足学生近期与远期需要
  学校教学的意图有二: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增加学生人生积累。通过实现这两个意图进而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的近期目标和将来人生发展的远期需要。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既决定着学生的基础,也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对于中职语文课来说,学生的近期需要是,通过学校学习使自己具有较坚实的实用知识和能力基础,达到毕业要求,顺利就业。而远期的需要是以语文为他们未来发展的能力基础。不难看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两个目标中都是主要的内容。为此,在中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求要以能力为教学本位,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提高中职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以及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这些能力是他们的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的基础。在中职语文教学上要以学生就业这一近期目标为教学目标,关注中职学生的适岗、应变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按照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实施教学。在远期目标中,中职语文课程的设计要有相对的发展性,而且还要应就业单位的不同和岗位的不同考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和长远性的问题;课程的设计要有层次感,有难有易,有大有小,还要有效,要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能力训练
  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强调能力的应用。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所在。正如前文所述,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更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服务。所以,中职的语文教学应紧扣其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以能力培养和训练为教学目的,强调其适用性和发展性,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他们最终在职场上对语文的应用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语文应用情境的创设上,通过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来引导并培养学生根据特定情境恰当应用语言材料、语言范式进行恰当表达的能力。如话剧《雷雨》一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鲁侍萍的两句台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台词背后的隐情是鲁侍萍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周萍,但是在那种场合下鉴于自己的身份,又不能相认,所以说出了这样的话。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将来学生在工作岗位遇到的紧急情况来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并且演短剧,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受及加强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们最终以全面而综合的语文素养来满足未来就业的需要。
  (四)注重课内外的结合与灵活运用
  吕叔湘曾说过:“好的老师是把课上活了”。本文认为,教学的“活”,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开启未来职业生涯的钥匙。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这里提供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是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专业的不同,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多思、善问、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习惯;另一种是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路,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还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并用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动主动地脑筋思考,不失为一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课内外课堂有三个:一是传统的教室教学;二是学生的课外活动;三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实践。只有灵活地将这三个课堂结合,才有可能创造出良好的“成绩”。传统的教室教学(第一课堂)是教师的实训工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系统地学习语文基本知识。但第一课堂的不足之处在于其空间相对封闭、单纯,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此只能初步掌握语言的表达规律。课外活动(第二课堂)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展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场所和环境,培养他们读书的意志。这是一个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使学生由死啃书本变为活学活用的好场所。所以,在第二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或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训练自己能力的机会,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才华在此得以表现。而且,这种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开展活动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能够很好地训练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第三课堂)是与生活实际衔接最紧密的语文学习方式。生活中的各种交际活动都可以作为语言学习的实践场所。在第三课堂中,中职语文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对接,灵活运用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为活动题材,为具有演讲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些口语才艺的演练机会;记录学生与人交流的录音和感受,并将这些记录经常分享给同学,或者在课堂中让学生把他们听到的家长或者其他人的交流内容简单地复述出来,以此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等等。   以上三种课堂形式都能够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将这三个课堂有机结合,不但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与人交际的水平,还能够克服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洞察力。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元化考核评价
  当一个人获得成就感时,就会有一股动力推他前进。这一点是许多心理学家所公认的。现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所缺少的正是成就感,尤其是从语文课中获得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往往可以从奖励中获得。所以,对于这种缺乏成就感的学生,如果对他们采用缺乏培养成就感的、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进行考核,必然会使他们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就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变革考核方式,即采用一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得的考核方式,使他们从心理上获得满足,进而获得不断进取的动力。本文建议的考核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认知状况、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可以将中职语文分为基础知识、基本语文能力、职业语文能力三个部分,采用三三式进行考核。让学生既能通过考核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又能够清楚地知晓自己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采用三三式考核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真正回归语文的世界,获取语文能力的钥匙,最终实现中职“以能力为本位”的语文教学价值。
  四、结语
  按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所以,在新形势下,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应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使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向转变。即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把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之所以提出这一转变,说明我们过去在职业教育中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学科本位模式;之所以提出这一转变,说明能力本位适合职业教育。这也是一种必然,而且,只有通过这一转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职语文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语文论集[M].商务印书馆,1983.
  [2] 田明山.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之异同及其转变[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6).
  [3] 王希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J].学术探讨,2014,(09).
  [4] 梁泳虹.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2010,(07).
  [5] 郭丽丽.“姓语”与“姓专”的理想结合——论中职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与“学生发展”[J].职教通讯,2012,(09).
  作者简介:陈带娣(1980-),女,汉族,广东英德市人,本科,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
  (编辑:董娇)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写字是最基础的功底,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写字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并分析了如何训练学生的书写规范及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这两项关键性教学内容,希望对小学写字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书写规范;写字习惯;习惯培养;小学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写字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
【摘要】语文是自古及今一直延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语文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语言基础、阅读和写作。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全面能力的反映,而不只是语言能力。语文关涉多门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轻视语文、不学语文、偏重外语是学生的最大失误,学不好会贻害终生。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普遍不重视、时间投入极少而期望值高,对教师要求高而苛刻,眼高手低,
【摘要】以“诗中有画”为线,让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走进词境,并在宁静清丽的乡景、和平安详的人物场景中品读感悟。多元解读“醉”字,外化诗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安乐祥和的田园生活,更能深深体会到词人内心深处的一缕忧愁,学生在体验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的同时,更呈现出一种学习创造的美!  【关键词】品诗入境;多元解读;外化诗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诗词,音韵优美,意境深远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趣味化教学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转变教学观念,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之中,保护童心,留住童趣,为学生创建有趣、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有效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教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实践中,学校摸索实践了德育工作“三四一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天天有行动,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内容”,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内容的时效化、教育队伍的多元化、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三四一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带来了学校多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德育;三四一工程;探索;必要性  【中图分类
【摘要】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的回顾与积累、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三种类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因时制宜,巧妙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整合;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强调了课后复习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
【摘要】通过研读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和福建卷,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变化体现在分值、难度、题型、内容上;稳定表现在诗歌、阅读、作文上;灵活题则在断句、情境、默写上。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总体特点稳中有变,要求学生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这要求教师多研究和学生多训练多思考,由量变到质量,为从福建卷平稳过渡到全国卷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全国新课卷1;福建卷;变化;稳定灵活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阶段内,因个性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本文先指出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分析讲解轻个性体验和理解的弊端,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摘要】文言文学习是中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教学,本文分析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提出了探索“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经验、智慧的重要载体,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人将语和文分开,也就是言语不管怎样变化,文则不变。全
【摘要】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歌曲渲染、营造情境; 配乐朗诵、催化体验; 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风采展示、交流成果。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把语文由原来的“以本为本”扩展为“大语文”“社会语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再别康桥;愉悦;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