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定向”的原理与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手表定向”的基本原理
  地球自转一周,在地球上的人们的视觉假象中,太阳好象绕着地球旋转了3600。与此同时,手表面上的时名走了24小时,表现为时针绕表心旋转了7200。由于以上两者都是均匀地转动(匀速圆周运动),因此视觉中太阳绕地球转动角度与手表转动角度的一半,应该是同步的。
  地球自转一周,方向是自西向东,角速度为150/小时;在太阳的视运行轨道中,太阳的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东升西落),角速度亦为150/小时。每天太阳在视运行轨道中的方向也具有规律性的变化——比如在23026′N以北地区,当地地方时12时,太阳应位于地平面上的正南方;地方时为0时/24时,太阳应位于地平面的正北方。在23026′S以南地区,当地地方时12时,太阳应位于地平面上的正北方;地方时为0时/24时,太阳应位于正南方。其他时间的太阳方向则可以推算出来:(1)当地地方时为0时~12时,太阳方向应位于0时方向偏东150X(X为当地地方时),或位于12时方向偏东150(12时-X)。(2)当地地方时12时~24时,太阳方向应位于12时方向偏西150(X-12时),或位于24时方向偏西150(24时-X)。手表上时针相邻刻度间角度相差300,因此在某一时刻将手表中的某一刻度对准太阳,根据不同时间太阳视运动方向的移动规律,就可以判断出当地的正北或正南方向。这就是“手表定向”的科学原理。
  二、“手表定向”常用的方法
  “手表定向”的常用方法有(以我國中高纬度某地区上午8时为例):
  1、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则时针与表面12时刻度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为南方(如图1所示)。
  2、手表平放,以时针的时数(一天以24小时计)一半的位置对准太阳,则表面上12时刻度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如图2所示)。
  三、“手表定向”的解题应用
  例1、北京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的方向(表面朝上),当地时间为下午2时,下图中所示的四种方法使用正确的是( )
  解析:下午2时,即当地时间14时,太阳应位于南偏西300(过了12时,太阳应偏西,偏转角度为(14时-12时)×150=300)。四个选项中太阳的方位分别是A南偏西300,B南偏西450,C南偏东600,D南偏东300(如下图所示)。正确选项为A。
  例2、如果该小组观察时间为上午10时,则使用“手表定向”方法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D)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英语做为一种语言科目,在中文母语的环境中想要学习好就只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环境,所以课堂用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有非常重要的实质意义,这也是权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氛围的主要目标之一。英语课堂教学用语是指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语言。内容上涵盖了课堂英语、教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国家的兴亡在于教育,教育的兴亡在于创新。”创新人才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每次高考结束,看到学生们那可怜的物理成绩时,心里总是说不出的难受。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老师们则普遍认为物理难教。自实施新课标以来,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一线物理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使
【摘 要】 教科书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插图作为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热情。本文对于人教版初中教科书中的插图的现在以及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科学化建设对策,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插图;科学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有感性的认识,恰当、合乎规律的教学情境设定,发挥着任何其他教学工具不可能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声形色并举;恰当结合文意;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表演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
【摘 要】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從以下三个方面对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2、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激励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英语教学;创新;探究;案例
【摘 要】 将识字教学进行审美化处理其实就是将识字这一教学活动与教学艺术结合起来,让学习枯燥汉字的过程因为充满童趣的生活、情节有趣的故事、有灵气的画与有深意的诗等的加入而变得充满艺术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的目的。同时,识字教学的审美化处理还可以让小学生们接触到我国文化的精华,提前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审美化;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4【
【摘 要】 化学必修教材化学研究、化学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参考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新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研究背景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脑动脉系统有破裂倾向的局限性病理扩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全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80%,是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