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导读《西游记》为例,从预设问题、课堂引导、课后阅读三个部分入手,精心设计导学案。以此抓住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广泛阅读各种阅读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各地中考制度的不断改进,初中阅读的名著分为教材指定必读篇目和自主阅读推荐篇目,共计6本书,阅读量显著增加。在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名著阅读的考查为命题者所青睐,比重也有逐年加大的趋势。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还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名著阅读都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阅读《西游记》这样的鸿篇巨制,于中学生来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一是篇幅长,二是里面的生僻字较多,三是诗歌也很多。如让学生全读、全消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故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谈谈在教学《西游记》时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精读与跳读的。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高效的精读和跳读,笔者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以生本的教学理论,运用好导学案。从备课环节就认真设计问题,并对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和整合,然后形成“问题链”。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所谓“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案。它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导学案为抓手来促进学生预习。从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课文预习的有效性,因此,精心设计“导学案”成了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不至于束手无策。
二、課堂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笔者班上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虽然每周要写3篇读书笔记,可于他们来说,阅读就是一种负担。所以教会他们学会精读和跳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跳读,为名著做一道减法
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引用了以下文段引导了学生该怎么进行跳读。
早又是竹敲残月落,鸡唱晓云生。那众僧起来,收拾茶水早斋。玄奘遂穿了袈裟,上正殿,佛前礼拜,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祝罢,回方丈进斋。斋毕,那二从者整顿了鞍马,促趱行程。三藏出了山门,辞别众僧。众僧不忍分别,直送有十里之遥,噙泪而返,三藏遂直西前进。正是那季秋天气。但见——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灊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三回)
首先,让学生归纳整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接着提问,语段里的“趱”“ 灊”“蓼”,大家认识吗?(学生答:不认识。),笔者就顺势指导:同学们不认识这些字词,但有影响大家理解该文段吗?(学生答:没有。)那是不是可以跳过去了?(学生答:是。)
笔者就用这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跳读。
再如,著作上诗歌较多,学生也是不可能一一细读的,那就只能有所取舍了,笔者引用了以下文段进行引导。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老师问:能归纳这个文段的内容吗?
学生答:可以。
老师问:那你有细读这首诗歌吗?
学生答:没有。
老师问:在没认真细读这首诗的情况下,同学们都能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阅读方法叫什么?
学生答:跳读。
最后,让学生们一起归纳什么是跳读——(1)主动舍弃、有意忽略 ;(2)求得更好的阅读效率。
(二)精读细节,赏析人物形象
一部优秀的作品,仅仅学会跳读这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西游记》这样的经典著作,更应该好好地读,细细地品。
例如,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就很值得精读。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在太白金星的举荐下,玉皇大帝将孙悟空叫到天庭当弼马温。孙悟空在知道了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小官后,打下界去,愤而回归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领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被孙悟空打败,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第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让他去管理蟠桃园。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让七仙女到蟠桃园摘取仙桃,孙悟空在得知蟠桃会没请自己后,盗桃偷丹,扰乱蟠桃会,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再次逃下界。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孙悟空因被金刚镯打中头,被二郎神率领六圣擒拿。押上天庭,斩妖台各种刑罚都无法伤到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将孙悟空带回兜率宫,放进八卦炉里炼丹,孙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炼出火眼金睛,四十九天后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 這个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非常值得我们精读。
1.精读就是细读,细细地品味情节。想一想,孙悟空为什么大闹天宫?这与玉帝对他的欺骗、无视有关。如先给孙悟空一个不入流的官职——弼马温,以此来糊弄孙悟空;再次是众仙都能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就是唯独没请他。以孙悟空这样的“猴性”,不反那是不正常的。
2.精读就是精思,即围绕情节认真地思考相关的人物有何特点。孙悟空曾在花果山水帘洞占山为王,聚集一批猴子猴孙,自封为“齐天大圣”;一根如意金箍棒被他耍得出神入化;一双火眼金睛不但能看千里之外,还能明辨妖魔;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等等的细节描写,都能看出孙悟空具有蔑视权威、勇于反抗、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的性格特点。
3.精读就是鉴赏。《西游记》里的精彩片段是不胜枚举的,笔者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赏析精彩的片段,就精心地设计了以下问题。
(1)制作微信小名片。
(2)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请在书上用“﹏﹏”划出相关情节,用“▲”标识重点词语,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其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我喜欢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广泛阅读各种阅读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各地中考制度的不断改进,初中阅读的名著分为教材指定必读篇目和自主阅读推荐篇目,共计6本书,阅读量显著增加。在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名著阅读的考查为命题者所青睐,比重也有逐年加大的趋势。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还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名著阅读都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阅读《西游记》这样的鸿篇巨制,于中学生来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一是篇幅长,二是里面的生僻字较多,三是诗歌也很多。如让学生全读、全消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故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谈谈在教学《西游记》时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精读与跳读的。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高效的精读和跳读,笔者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以生本的教学理论,运用好导学案。从备课环节就认真设计问题,并对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和整合,然后形成“问题链”。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所谓“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案。它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导学案为抓手来促进学生预习。从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课文预习的有效性,因此,精心设计“导学案”成了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不至于束手无策。
二、課堂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笔者班上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虽然每周要写3篇读书笔记,可于他们来说,阅读就是一种负担。所以教会他们学会精读和跳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跳读,为名著做一道减法
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引用了以下文段引导了学生该怎么进行跳读。
早又是竹敲残月落,鸡唱晓云生。那众僧起来,收拾茶水早斋。玄奘遂穿了袈裟,上正殿,佛前礼拜,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祝罢,回方丈进斋。斋毕,那二从者整顿了鞍马,促趱行程。三藏出了山门,辞别众僧。众僧不忍分别,直送有十里之遥,噙泪而返,三藏遂直西前进。正是那季秋天气。但见——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灊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三回)
首先,让学生归纳整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接着提问,语段里的“趱”“ 灊”“蓼”,大家认识吗?(学生答:不认识。),笔者就顺势指导:同学们不认识这些字词,但有影响大家理解该文段吗?(学生答:没有。)那是不是可以跳过去了?(学生答:是。)
笔者就用这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跳读。
再如,著作上诗歌较多,学生也是不可能一一细读的,那就只能有所取舍了,笔者引用了以下文段进行引导。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老师问:能归纳这个文段的内容吗?
学生答:可以。
老师问:那你有细读这首诗歌吗?
学生答:没有。
老师问:在没认真细读这首诗的情况下,同学们都能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阅读方法叫什么?
学生答:跳读。
最后,让学生们一起归纳什么是跳读——(1)主动舍弃、有意忽略 ;(2)求得更好的阅读效率。
(二)精读细节,赏析人物形象
一部优秀的作品,仅仅学会跳读这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西游记》这样的经典著作,更应该好好地读,细细地品。
例如,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就很值得精读。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在太白金星的举荐下,玉皇大帝将孙悟空叫到天庭当弼马温。孙悟空在知道了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小官后,打下界去,愤而回归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领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被孙悟空打败,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第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让他去管理蟠桃园。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让七仙女到蟠桃园摘取仙桃,孙悟空在得知蟠桃会没请自己后,盗桃偷丹,扰乱蟠桃会,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再次逃下界。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孙悟空因被金刚镯打中头,被二郎神率领六圣擒拿。押上天庭,斩妖台各种刑罚都无法伤到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将孙悟空带回兜率宫,放进八卦炉里炼丹,孙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炼出火眼金睛,四十九天后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 這个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非常值得我们精读。
1.精读就是细读,细细地品味情节。想一想,孙悟空为什么大闹天宫?这与玉帝对他的欺骗、无视有关。如先给孙悟空一个不入流的官职——弼马温,以此来糊弄孙悟空;再次是众仙都能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就是唯独没请他。以孙悟空这样的“猴性”,不反那是不正常的。
2.精读就是精思,即围绕情节认真地思考相关的人物有何特点。孙悟空曾在花果山水帘洞占山为王,聚集一批猴子猴孙,自封为“齐天大圣”;一根如意金箍棒被他耍得出神入化;一双火眼金睛不但能看千里之外,还能明辨妖魔;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等等的细节描写,都能看出孙悟空具有蔑视权威、勇于反抗、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的性格特点。
3.精读就是鉴赏。《西游记》里的精彩片段是不胜枚举的,笔者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赏析精彩的片段,就精心地设计了以下问题。
(1)制作微信小名片。
(2)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请在书上用“﹏﹏”划出相关情节,用“▲”标识重点词语,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其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我喜欢